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透视大学生手机消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消费对象也在时刻发生着转移,大学生作为整个消费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再是只会呆在“象牙塔”里读书的传统形象,而是正在更多地融入社会。对手机消费的追求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中的一种新时尚。那么,大学生手机消费的现状到底怎样?其消费是否理性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以大学生手机消费的心理与行为为主要线索,运用消费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对武汉市高校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与心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号称“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息,声势浩大地闯入我们的生活,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然而,在给人们带来更多方便的同时,手机短信也成了少数人敛财甚至犯罪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号称“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息,声势浩大地闯入我们的生活,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然而,在给人们带来更多方便的同时,手机短信也成了少数人敛财甚至犯罪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如果看不惯父母沉迷于玩手机,你会怎么做?来自德国汉堡的小朋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抗议游行。九月上旬,一场以5至10岁儿童为主角的抗议游行,在汉堡圣保琳区街头上演。“和我玩!而不是和你的手机玩!”“我们抗议!你们永远只想着自己的手机!”孩子们奶声奶气地喊着标语,举着比自己还高的标牌。周围站着为“娃娃游行”保驾护航的警察,面带笑意。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被大众所熟知的“使用充值卡的手机,不提供通话详单打印服务”、“银行电话挂失不承担责任”、“个人房贷全额保险才放款”、“售出商品,概不退换”、“餐饮业禁止自带酒水”、“打折机票不能退”等由经营者预先拟订的,不容消费者协商或变更的格式条款,至今依旧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为此,消费者已忍无可忍,拍案而起——  相似文献   

6.
王涛 《中国保安》2004,(22):10-12
几天前,记者从朋友那里得到一条消息:市场上有卖手机窃听器的了!行里人称其为“骇客手机”。“莫非以前只有在侦探影片里见到的手机监听设备已能走入寻常百姓家?”记者不禁心生疑惑。上网查询,果然发现了大量相关信息。记者在Google等知名搜索引擎上输入“骇客手机”、“手机窃听”之类的关键词,一下就拉出了几十个提供该产品的网址和上万个相关链接,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同时,记者了解到中国信息产业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国内移动电话总数已超过3亿户。大部分城市居民都在使用手机,手机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如此神通的“骇客手机”假…  相似文献   

7.
手机网络为我们构筑了四通八达的信息社会,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在我们享受手机网络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遭受着手机网络的“侵蚀”和“腐败”,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更是深受其害。手机网络诈骗、色情网站传播、垃圾信息等等,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颜玉华 《今日海南》2009,(10):32-33
古往今来,没有哪项发明能像手机这样,如此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今天,如果你的手机只是用来通话和发短信,那你就显然落伍了。因为手机摄影、手机音乐、手机文学、手机报、手机电视剧等一系列新兴手机文化样式,已逐渐成熟,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拇指文化”已从“亚文化”不知不觉走向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9.
手机先进的拍照功能让人们享受了随时拍照的乐趣,但也让偷拍大行其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利用手机偷拍的事件越来越多,不少人还将偷拍照片放到网上,给被拍摄的人带来很多烦恼。“游泳池边的漂亮妹妹”“公车上走光的美女”……在网上搜索“手机偷拍”,就可看到这样的帖子铺天盖地,一些网站还专门以偷拍为主题,分门别类展示各种偷拍照片。“手机功能多了,短信也‘进步’了,现在短信不仅仅是文字,  相似文献   

10.
吴慧  叶红 《今日广西》2013,(6):14-14
几台旧电脑,一把电烙铁,一堆走私来的崭新手机外壳和桌上散放着的几十部已被“开膛”的旧手机,这就是手机经销商崔泽滨的“摇钱树”。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检察院日前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批准逮捕了犯罪嫌疑人崔泽滨,5月8日又以相同罪名批准逮捕了犯罪嫌疑人郭长俊。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一位朋友讲述了本单位发生的一件事情:一男子看到妻子手机上有条别人发的黄色短信息,便醋意大发先将妻子暴打了一顿,而后又敲诈了发短信者(妻子的同事)一万元钱。最终,该男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检察院批准逮捕。试想想,就因一条短信息害得一人遭遇“横祸”,一人进“牢房”,实在不值。时下,由于短信具有发送快捷、费用便宜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采用手机或小灵通短信的方式交流问候已成为一种“时尚”。然而,这种“时尚”人们却喜忧参半,几乎所有的手机或小灵通使用者都或多或少地受过“黄段子”的骚扰,也许成年人看了之后一…  相似文献   

12.
现代都市中,人们的空间因手机而扩大到无限,也因手机而缩小。手机作为一种具象的物品,还承担了通讯以外太多的功能。电影和小说《手机》的问世,引发了人们对“手机现象”的一思考。《手机》的编剧、作者刘震云自从1987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短篇小说《塔铺》,引起文坛注目。1988年之后发表中篇小说《新兵连》、《单位》、《官场》、《一地鸡毛》、《一腔废话》、《故乡面和花朵》等,以其幽默智慧、锥锥见血的独有风格,活跃文坛、影坛。听刘震云讲话,他的语速轻缓,而信息量大,就像《手机》的语言。在他静谧、幽雅的办公室,我沉浸在他的“话语世界”里。  相似文献   

13.
时至今日,手机已经不再是豪门贵族显富的“法码”,而成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消费类产品。尽管如此,充斥手机市场的大多数品牌还是那些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国产手机的代表科健、TCL、海尔等“排头兵”曾一度扣响市场的大门,艰难地前行。人们在思索:国产手机的出路何在? 在感叹国外大企业资金雄厚、技术领先的同时,国产手机的厂商们也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行。从TCL的钻石手机,到厦新独特的音响效果,从首信符合中国人习惯的农历表,到海尔倡导的“绿色”手机,从最初不到1%的  相似文献   

14.
测姓名、测运程、测姻缘,这不是街头“半仙”在装神弄鬼,而是手机短信提供的“信息服务”;“激情露点写真”“、性感美女脱内裤”,这不是非法网站上人所不齿的黄毒,而是通信运营商审批通过的“增值服务”;“妹妹脱衣聊视频”,这不是少女懵懂无知,而是套取话费的桃色陷阱;“少女和你讲初夜”、“我的一夜激情”,这不是人人喊打的传统电话色情声讯台,而是正在拓展市场的手机声讯业务……"手机,给人们联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在资费上,许多用户有疑问。除了通话费外,还有许多不明不白的费用。我弟弟前几天刚买了一部手机,在手机上一番随意操作,…  相似文献   

15.
看电影《手机》时,严守一将作为道具的“手机”玩得蛮熟练的,但仍然在妻子打他手机查他的“行踪”时为他捏了一把汗。如果严守一用上时下流行的“手机休息袋”,也就不用费尽心机,把电池倒装在手机里,以便“不在服务区”了,因为手机休息袋随时都可以让他的手机“不在服务区”。其实,手机休息袋比《手机》诞生得早,可惜一直没能受到大众的青睐,就在《手机》暴露了许多“严守一”们的把戏后,手机休息袋才开始在一些男士中走俏。这个手机休息袋最妙的功能,就是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把手机放进休息袋里,别人拨打你的手机,听到的将是“您呼叫的用…  相似文献   

16.
紧急救援     
在高楼坍塌后,消防官兵迎着呛人的灰雾,在一片嘈杂声中,大声地呼喊着相熟的名字,或是打手机寻找。一声声,队长呼唤着战士的名字,战士们呼唤着班长的名字。 “张政委”、“赵队长”、“张虎”、“曾辉”…… 许多官兵来不及拿工具,就扑到浓烟弥漫的瓦砾堆上去扒,一边扒,一边流着泪叫着战友的名字,心里只有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15日晚上,刘德志的手机骤然响起:“喂,请问您是刘德志先生吗?我是河北的王秀兰呀,我那失踪的闺女找到了。您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说着手机那端传来了老人激动的抽泣声。  相似文献   

18.
同在飞机上     
记得第一次坐飞机的时候,“大哥大”这东西还很稀有,为大款和权贵们专用。转眼之间,满世界都是了。“大哥大”也不叫“大哥大”而叫手机了。可见改革开放发展之快。特别是一走进机场这种让人底气十足的地方,手持手机仰着头打电话“通风报信”的人就更多了。似乎单单买一张机票上飞机还不叫坐飞机,要吆五喝六得让亲朋好友都知道他要坐飞机才叫坐飞机。等到上了飞机,手机的嘀嘀声依然此伏彼起,这是“引狼入室”;还有打出的,大声吆喝着不知道他和谁讲话。这时候漂亮的空中小姐笑容可掬地走来了:请大家坐好,飞机就要起飞了,请各位关…  相似文献   

19.
何季民  刘海波  唐柳明 《传承》2010,(13):58-60
电话簿作为手机的基本功能之一,每天都被我们频繁地使用着,手机电话簿对于人们的意义,也不止于仅仅像记事簿一样显示通讯地址,而是也在向着个性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也许大家知道手机电话薄的发展历程,但是你是否知道没有手机时代的住宅号薄的发展历史呢?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传播与互联网络的发展,技术与日常生活日益捆绑,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如何获得、安置及使用设备成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话题。沿着驯化理论的发展脉络,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介在教学场景中如何“被带入、被放置、被使用”,以及如何“被驯化”以适应课堂环境文化。研究发现,传统的“驯化四阶段”在移动传播语境下有了全新的表现、意义及模式。通过对“设备的想象、空间的接管、规则的对抗”等步骤,最终建构仪式并达成共识,实现了对手机的课堂驯化,既保持着对课堂教学的“在场”,又完成了对手机的“不在场”使用。智能手机进入大学课堂带来了两种对立的空间关系模式,允许学生通过“后门”暂时“移出”课堂环境,对原有教学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