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相信看过《手机》的观众都会把影片中的“严守一”和崔永元联系起来,这不,《手机》的热度还没减,崔永元就站起来发表“言论”了。日前,北京某周刊发表了央视主持人崔永元与自由撰稿人何东的一篇对话,文中对刚刚热映全国的电影《手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直指导演冯小刚和编剧刘震云“无聊、肉麻、滑头、庸俗”,《手机》就是“乱搞男女关系”。崔的激烈批评招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在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坛上,白先勇被誉为短篇小说的“奇才”。“奇“从何来?大概基于这样一些因素: 他的处女作《金大奶奶》发表时(1958年),他才21岁,读台大外文系二年级,而小说却写得“圆熟老辣”(黎烈文教授语),使人怀疑“必非青年人所为”。事实上,正是站在他面前的青年学生白先勇所作,这便使一些文坛前辈大感惊奇。 距《金大奶奶》发表一年有半,白先勇和他的一些同学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自筹资金,自跑印刷,自办发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六年 二十九岁 一月十日 发表《一九三五年中国文坛的回顾》一文,载《读书生活》第三卷第五期。 该文“把一九三五年中国文坛的几个主要的倾向以及一些重要的刊物和作品”,作了轮廓式的回顾,赞扬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艺战士这些“默默的做着的人,在创造真正的中国新文化”。 一月十八日 发表杂文《谈“亡国奴”》,载上海《大众生活》第一卷第十期。 一月二十八日 在“一·二八”战事四周年的时候,发表散文《四年来的沉痛的教训》,载《大晚报·火炬》。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位白发潇洒的“好老头”。人们因他出色地主持了《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万里海江》、《开发大西南》等电视节目而认识了他、喜欢上了他,称他为“中国最棒的男主持人”!  相似文献   

5.
沈轩 《人大建设》2005,(6):44-46
他曾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曾经当过市长、省工商局局长:他因创作《碑魂》、《梦魇》等多部长篇反腐小说而享誉文坛和政界,被人们尊称为“反腐作家”、“市长作家”。可是,就是这样一个闻名一时的“反腐作家”,竟然最终栽倒在腐败上。2005年3月底,四川省高级法院以滥用职权罪终审判处“反腐作家”李太银有期徒刑5年。  相似文献   

6.
8月20日下午,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毕飞宇的《推拿》、莫言的《蛙》、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获得了这项中国文坛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7.
本文写了三个问题: 一、克劳塞维茨并不认为战争就是“赌博”。他在《战争论》中所着力加以批驳的,恰恰是战争“赌博”论。所以,不应该把他的战争理论归结为“战争问题不可知论”。二、克劳塞维茨并不否认人们能够对战争“实现一般的正确指导”。他不仅认为人们能够对战争实施一般的正确指导,而且初步提出了一般的正确指导战争的方法。三、在战争中的“概然性”问题上,李文夸大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的对立,而很少看到二者之间的统一;事实上,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因篇幅较长,本期发表前两个问题,下期发表第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看电影《手机》时,严守一将作为道具的“手机”玩得蛮熟练的,但仍然在妻子打他手机查他的“行踪”时为他捏了一把汗。如果严守一用上时下流行的“手机休息袋”,也就不用费尽心机,把电池倒装在手机里,以便“不在服务区”了,因为手机休息袋随时都可以让他的手机“不在服务区”。其实,手机休息袋比《手机》诞生得早,可惜一直没能受到大众的青睐,就在《手机》暴露了许多“严守一”们的把戏后,手机休息袋才开始在一些男士中走俏。这个手机休息袋最妙的功能,就是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把手机放进休息袋里,别人拨打你的手机,听到的将是“您呼叫的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文学界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得主张平,是靠他那充满悲切诗意的家庭苦情小说人物和具有高度概括力的现实生活人物,那观察与理解生活独特感受产生的思想内涵,那隽永清逸的叙述语言和跌宕起伏的结构方式立足于文坛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还在读大学的张平就开始了文学创作。1981年,他的处女作《祭妻》就获得了《山西文学》杂志一等奖,可以说,他的起点就比较高。从《祭妻》开始,张平写出一组近十篇“家庭苦情”系列小说,其中1984年发表的《姐姐》,跨入了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行列。张平的“家庭苦情”系列小说能在不长时间内获得成…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文坛最瞩目的是三位奇人。一奇钱钟书,以一部《围城》风流几十年至今不衰,他的潇洒和幽默令世人仰叹;二奇王朔,号称文坛“大腕”,以他的风格和“码字儿”的深功独步称雄,备受读者宠爱;三奇张艺谋,以他深厚的功底,独特的视角和手法,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人称“鬼才”。这里发表三篇短文,三位奇才,或许对您有所启迪,您有兴趣的话,不妨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唐弢同志在《思想战线》1981年第4期上发表的《鲁迅和周木斋——四十多年前文坛上的一桩公案》,公正地评价了周木斋以及他和鲁迅的关系,批评了那种硬把周木斋打成“反动文人”的不符事实的臆造,读罢令人有舒一口气的快感。诚然,鲁迅与周木斋之间有过笔墨交锋,鲁迅对他有过批评,这是事实。而且,周木斋文中的一些观点,特别是挖苦鲁迅“不失为中国金钢钻招牌的文人”的说法,也是不对的。但是,鲁迅和周木斋本人在生前怎么会预料到,就因为这么一点“笔墨官司”,竟会使一个进步的贫困一生的知识分子成了一个“反动文人”的呢? 这样随随便便可以断人以莫大罪名而不  相似文献   

12.
文学批评应该更富于科学理性,尽力做到客观、公平地评价作家、作品的是非得失,如鲁迅所说,“坏处说坏,好处说好”。只有实事求是的批评,才能正确引导读者阅读和欣赏作品,帮助作家提高思想、艺术水平,同时树立起批评家自身的良好形象。《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二期以“文坛呼唤文学反思与理性批判”为总标题,发表了一组有关《十作家批判书》的讨论文章,钱念孙的“为‘经典作家’卸妆———兼谈钱钟书研究的一个失误”的观点,引起我的注意。该文重申他在《朱光潜与中西文化》一书中的观点:朱光潜早在1936年出版的《文艺心理学》中,就对“通感”…  相似文献   

13.
罗康 《小康》2007,(1):70-71
人们把他的登基诏书当作一个玩笑,他对民众的爱和热忱最终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1859年10月,《旧金山快报》发表了一封特别的“诏书”,一个名叫约书亚·诺顿的人,宣布自己成为美国和墨西哥的皇帝。他在诏书里这么说:“我,约书亚·诺顿,宣布成为美国和墨西哥的皇帝。”诏书的署名是“美国皇帝诺顿一世”。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天,这份荒唐的诏书就被富有幽默感的美国人刊登在《旧金山快报》的头版上。从此诺顿开始了他对美国长达21年的“统治”。“诺顿一世”原名约书亚·亚伯拉罕·诺顿,出生于英格兰,2岁时随父母移居南非。1849年30岁左右的…  相似文献   

14.
由轻烟缭绕、香客如云的成都文殊院径直往东,穿过杂沓喧闹的北东街市场,便到了成都北门一条古老而僻静的小街———正通顺街。将近一个世纪前,中国文坛巨匠巴金就诞生在这条街上一个李姓人家的“公馆”里。如今,这个门牌为98号的大院,是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的所在地。生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的巴金原名李尧棠。1923年,19岁的他与三哥李尧林一道离开故居,10年后,他创作了抨击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长篇小说《家》,之后又陆续写成了《春》和《秋》,构成《激流》三部曲,从此光耀文坛,享誉海外。在他80岁那年所写的《我的老家…  相似文献   

15.
存在的自觉──汪曾祺创作论(之三)杨志勇这十多年的文坛上是“各领风骚三二年”,汪曾祺却是屈指可数的始终深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早在半个多世纪前他就崭露头角,当时和路翎一起被誉为“最可注意的年轻作家”“。从E940年发表第一篇作品到1949年《邂逅集》...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黄海之滨的侨乡日照县,可谓“代有才人出”的地方。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前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旧说其系莒县人,现经考证是日照人。他所著《文心雕龙》五十篇,至今在文坛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刘勰因行三,人们尊为刘三公,他的故里亦因而得名“刘三公庄”,今称三庄。  相似文献   

17.
杂说刘震云     
有消息说,刘震云20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故乡面和花朵》将压缩成10余万字出版,“故乡面”成了“压缩饼干”或许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吃原汁原味的“故乡面”,不愿意啃“压缩饼干”但面对浮躁世事能历时8年写出这部长篇,足见刘震云挡住多少诱惑  相似文献   

18.
提及李广田同志,人们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他给我们留下的不少的散文佳作。然而,他的创作起点是从诗歌开始的。早在三十年代,他还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就与卞之琳、何其芳合编了《汉园集》,从此步入了文坛,获得了“汉园三杰”的称号。《行云集》就是《汉园集》的的一辑。 (一) 关于《汉园集》的得名,卞之琳在本书的题记中写道:“……我们一块儿读书的地方叫‘汉花园’。记得自己在南方的时候,在这个名字上着实做过一些梦,哪知道日后来  相似文献   

19.
“火车渐行渐远了,苍郁的北京也望不见了。啊!北京我的爱人!此去万里长途,这途中的寂寞和辛苦,叫我将向谁诉?”——张我军·《乱都之恋》之七1924年初(民国13年),台湾青年张我军从上海来到“十丈风尘”的北京,投奔在厦门相识的乡亲、正在北京世界语专科学校读书的张钟玲。那一年他22岁。在那一年他接连投书《台湾民报》,向当时盘踞台湾文坛的旧文学抛出力作《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和《糟糕的台湾文学界》,由此引发台湾文学新旧大辩论。也在那一年他写了名为《乱都之恋》新诗。  相似文献   

20.
范缜及其名著《神灭论》,人们大都听说过。在中国式教育体系里,学生只要记住他是南北朝时一位无神论思想家,就足以应付考试中的那道填空题了。但读书向来别具只眼的钱锺书先生,却在《管锥编》里令人震惊地证实,主张“神灭论”的范缜,还同时支持“有鬼论”。他由此提醒我们,“谈者(将范缜)牵合之于‘无神论’”未免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