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关系的论断,为科学的发展观奠定了基础;正确处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古与今、中与外的一系列教训和挑战昭示我们,改革不能"重用不重体"、"变器不变道";真正的稳定和发展,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关于改革模式的国际比较,有两个同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并需要在实践中慎重对待的:一是经济转型能否脱离政治转型,或者说经济体制改革是否能够长期独立于政治体制改革?二是中国的渐进改革从长期经济绩效看是否比"华盛顿共识"更为成功?由于体制深层矛盾和利益深层冲突的显现,使我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而又微妙的时期,对这两个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清醒认识我国改革的艰巨性,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合理时序,对我国现阶段的改革攻坚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0,(8):62-64
<正>5月31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提出了201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这是"十一五"期间最后一份年度经济体制改革意见。作为衔接"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意见》中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实际上也是为"十二五"改革提供铺垫,其对未来5年改革方向的把控和执行力度,被人们赋予更高的期待。  相似文献   

4.
卢中原 《前线》2014,(2):9-1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在广度和深度上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前提,它与在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理念和新举措上也必然存在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其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曾说:"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偏离了西方主流经济学首肯并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推崇的"标准"改革方式——激进式改革,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绩效,这被称为"中国之谜"。对"中国之谜"的诠释主要有四种观点:初始条件说、双轨制说、发展战略说及自由改革说,这四种观点分别从初始条件、改革策略、发展战略及改革方式的视角刻画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破解"中国之谜"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分析,但又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遗漏和不足。事实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找到一条切合自己实际的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渐进式向前推进,但民间金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和金融功能在历次金融体制改革中尚不突出。在当前"新兴"和"转轨"的双重背景下,新一轮金融改革工作已全面展开,而各类民间金融风险事件背后折射的问题仍然是改革层面的问题,根源于民间金融制度变迁的滞后,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脱离。从法律、政策、制度入手完善民间金融体制,将民间金融纳入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框架之中,是规制民间金融的重要战略定位与机制筹措。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乌兹别克斯坦经济转轨的道路、措施、成就和问题的讨论,认为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转轨和发展面临着两难境地,应该加强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的研究,解决好政策的轻重缓急问题。  相似文献   

9.
纪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最好行动,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回顾和总结30年来改革的成绩与缺点、经验与教训.事实雄辩地证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客观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经济改革观,改革过程充满着两种改革观的斗争.两种改革观的较量,已经和正在影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和前途.  相似文献   

10.
张旭东  汪勇 《党史博览》2014,(10):12-15
正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召开的一次重要全会。以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从农村改革转向城市全面改革的新时期。《决定》破除"左"的思想束缚,总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经验,在诸如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等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实现了突破,就全面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阐述,为开  相似文献   

11.
作为农村税费体制改革配套措施的乡镇综合改革,按照国家的顶层设计,在机构精简方面取得成效,但在构建适应"三农"新形势的服务型政府体系方面却停滞不前,陷入制度困境。本文剖析了乡镇改革取得的成效和不足,对制约改革的深层次制度困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国家对乡村社会汲取资源行为的制度惯性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是制约乡镇改革取得突破的关键。研究提出应当从县、乡镇和村联动式改革和多元主体参与式民主治理的远期改革方案,并就近期的乡镇改革提出具体的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   

12.
作为农村税费体制改革配套措施的乡镇综合改革,按照国家的顶层设计,在机构精简方面取得成效,但在构建适应"三农"新形势的服务型政府体系方面却停滞不前,陷入制度困境。本文剖析了乡镇改革取得的成效和不足,对制约改革的深层次制度困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国家对乡村社会汲取资源行为的制度惯性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是制约乡镇改革取得突破的关键。研究提出应当从县、乡镇和村联动式改革和多元主体参与式民主治理的远期改革方案,并就近期的乡镇改革提出具体的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   

13.
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对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振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计划与市场的取向问题。可以说,改革过程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始终都贯穿着“计划还是市场”的选择。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上的突破首先就表现在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4.
正1987年,时任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的张卓元第一次受邀参加中央专家会议,商讨流通体制改革问题。为国家决策献计献策的日子由此拉开了序幕。他是我国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之一,30余年紧跟改革步伐进行理论探讨,参与了重要改革阶段的理论创新,使其成为"稳健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市场经济专家之一,23年来13次参与党的重要文件起草工作,为社  相似文献   

15.
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着牵引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扎实推进经济领域重点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迫切需要统筹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其他领域的改革,实现相互协调、互促共进。  相似文献   

16.
《决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思路的核心所在,是中央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准确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考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要决策。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和"六个紧紧围绕",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对阿根廷经济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成绩和问题的分析,向人们展示被认为是"拉美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阿根廷的改革历程,以期让人们对"拉美化"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最后简单阐述了对阿根廷经济改革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深化的一项重要改革。但传统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使经济发达镇长期处于责大权小、"人大衣小"、"脚大鞋小"的尴尬境地,严重制约了经济发达镇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因此,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从城市规划、机构改革、关系理顺、政策配套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为经济发达镇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核心阅读●化解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刺激政策难见效。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价格和市场扭曲,推动经济在更高水平上重构新平衡。●供给侧改革更注重质量、效益,是"挤掉经济中的水分"的过程。●去产能任务的核心不在于政府出面压缩产能,而在于创造一个环境,让没有竞争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郑风田教授发表文章指出,高质量城镇化的核心,是改变过去"要地不要人"的旧城镇化模式,解决人的城镇化,实行完全的农民工市民化。要实现郑教授的主张,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通过调整财税政策、法规、法律,进而促进户籍制度、征地制度改革,使广大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真正融入城市,充分发掘扩大国内需求的潜力,以利于弱化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出口的依赖,使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