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吉田茂是当代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战后曾先后5次组阁,执掌政权达7年之久,被认为是战后日本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生前著有《十年回忆》、《激荡的百年史》等书。他的亲英美思想及其他制定和推行的“向美一边倒”的外交路线,对其后日本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日本外交政策中仍然还带有吉田茂外交路线的痕迹。虽然战后日本的“向美一边倒”外交政策,客观上是由美国战后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及其冷战政策造成的,但从主观上讲,这与吉田茂的外交观不能不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的"对美依存外交"、70年代的"桥梁外交"、80年代的"积极自主外交"、90年代的"重视东南亚外交"和进入21世纪后的"小泉福田主义"和"新福田主义"外交。日本战后的经济外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遭受了一些挫折。20世纪70年代末,越南入侵柬埔寨导致日本"桥梁外交"的失败;80年代,日本对东南亚国家实施的"积极自主外交"受到美国的干预而没有实现目标;90年代的"重视东南亚外交"因与"对美依存外交"发生结构性矛盾,而无法有效推进等。进入21世纪后,日本对东南亚外交将出现两种趋势:"小泉福田主义"和"新福田主义",但两者都摆脱不了战后日本外交面临的一个结构性矛盾,即对美依存与独立自主的亚洲外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在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诸多领域都呈现出重大变化,作为政治一环的外交自然也不例外。在战前,天皇从未踏出国门参与外交活动。然而,在1975年昭和天皇访美之后,"天皇外交"成为了日本战后外交体系的重要环节,带动了政、官、财、民的全方位对外交流,逐渐形成有规律性的"范式",在改善日本与其他国家关系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战后"天皇外交"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必须予以警惕的。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由于政治及军事外交的开展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极大限制,公共外交就成为其摆脱美军占领体制、发展与邻国关系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员与文化交流、加强对外宣传、推行外向型的文化教育、经济与文化援助以及动漫外交等手段,日本公共外交在达成外交目标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受自身独特政治文化及国内右倾化思潮的影响,并受日美基轴及相关政策的制肘,日本战后以来的公共外交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试析战后日本外交中的实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外交的性质曾是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既有助于对战后日本外交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把握今后日本外交的走向,很有现实意义。实际上,战后日本外交的最显著特点并不在于“被动”还是“主动”,而在于它的实用主义性质。以合理主义、行动主义、机会主义、非意识形态化和商业主义为内涵的实用主义外交为战后日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就其结果而言是相当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战后的民族主义文学表现在对侵略战争的认知态度、对日本战败的屈辱感受和右翼民族主义的复兴。日本“战后派”的作品很少反省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相反还存在有意无意弱化甚至掩盖战争“侵略本质”的倾向。以林房雄为代表的右翼作家变本加厉,民族主义思想走向极端化和系统化。随着20世纪60、70年代的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日本当代文坛“集体失忆”,将目光转向个人内心的不安和日常生活,形成“反抗战后”的文学潮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极右作家,强调民族精神,美化侵略战争,谋求世界霸权。战后日本文学民族主义的根底是日本民族优越论。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太平洋西岸一个蕞尔岛国。海运、造船业对于日本的发展至关重要。战后初期,面临经济复兴重大课题的日本,海运成为其瓶颈性问题,故此,海运政策曾成为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8.
日本外务省于 2 0 0 0年月 5月 2 9日在外交史料馆举行了第十五次战后外交记录的公开仪式 ,又公开了部分战后日本外交记录。日本外务省自 1976年首次公布战后外交记录以来原则上规定 ,自草拟文件之日起历时 30年以上的外交记录 ,经逐一审查之后加以公布。日本外务省公布战后外交记录行为 ,并不是基于即将从2 0 0 1年开始实施的“情报公开法”而采取的行动 ,是根据日本外务省自己制定的制度 ,自主进行的行为。日本外务省称 :公布战后外交记录的目的在于“加深国民对我国外交努力所取得之成就理解”。一、这次公开的外交记录总册数及大致分类…  相似文献   

9.
日本公民馆是战后日本新创建的一种社会教育设施,公民馆的创设对战后日本的社会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日本的社会教育决不能离开公民馆的存在。公民馆无论在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时期,还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对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和繁荣社区居民文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日本公民馆的发展及其特点,在提倡“以德治国”和把我国全面建设为“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对我国的社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战后恢复生产与日本公民馆的创建战后初期,日本经济衰退,社会生活混乱,广大日本民众处于极度的迷惘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两千多年来,日本民族在弹丸之地筑起了独特的东洋文化堡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尤其是二战以后,日本从战争的废墟上迅速崛起,演绎了仅用30年造就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的神话,使全世界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向这个东瀛国家。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迎来了战后半个世纪以来最为重要的转折时期。日本政府积极地为大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的做法被证实带有很大弊端,经济景气转为衰退,并将日本带入长达10年之久的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经济如何实现长期的经济发展?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又从经济高速成长转入长期经济萧条?过去的成功因素为何成为今天危机的诱因?这些问题成为长期困扰日本经济学界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日本外务省于2000年月5月29日在外交史料馆举行了第十五次战后外交记录的公开仪式,义公开厂部分战后日本外交记录.日本外务省自1976年首次公布战后外交记录以来原则上规定,自草拟文件之日起历时30年以卜的外交记录。经  相似文献   

13.
后冷战时代日本ODA政策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开发援助(ODA)作为日本发展自身经济和拓展对外交往的有效手段,对战后日本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加快了急当世界政治大国的步伐,为此更加倚重政府开发援助这一既能有效贯彻自身政治外交意图又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政策手段,而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对外援助总额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地位,客观上为日本进行政府开发对外援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根据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发展和日本外交目标与任务的调整,日本对外援助在新的对外政策体系中得到重新定位。一、继续维持日本战略…  相似文献   

14.
外国留学生是日本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对象群体,服务于日本不同时期的国家战略。上世纪80年代之前,作为对传统外交方式的修正,日本通过教育援助和文化交流等方式招收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留学生以树立本国的正面形象。80年代之后,日本先后实施了"10万留学生计划"和"30万留学生计划",这两个计划分别服务于日本国家形象的构建,前者突出日本为国际作知识贡献,后者试图构建日本作为"亚洲门户"、"亚洲知识中心"的国家形象。日本的公共外交措施涵盖了留学生入学前、在校期间和归国后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日本总的朝鲜半岛政策就是“两个朝鲜”政策。以此为前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日本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采取了不同的具体对韩政策。20世纪60年代以前,处于战后复兴阶段的日本,为自身的国家利益考虑,在对朝鲜半岛殖民统治的认识、韩国对日请求权、日韩渔业纷争、在日朝鲜人等问题上对韩采取了强硬政策。之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美国东亚政策的调整,日本从现实的国家利益及配合美国的东亚战略的角度出发,搁置日韩在殖民统治认识问题上的争议,迅速着手解决影响当代日韩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韩国对日请求权问题和日韩渔业纷争问题,实现了日韩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16.
以终身雇佣制为代表的劳务管理制度一直被认为是日本式经营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同时也是日本式企业劳资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之一。在战后的经济发展中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形成了日本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独特的经营模式 ,即日本式经营的核心内容 ,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日本式经营的定型是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后的事 ,但其起源却很早。 5 0年代 ,阿贝格伦在分析日本企业特征时 ,就曾经使用“终身参与”的概念。在 70年代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调查团对日本进行了实地考察 ,由此确定了日本企业的三大基本…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重返东南亚的英国试图全面重建战前的殖民统治.鉴于战后东南亚地区普遍的粮食危机已导致一定的社会、政治危机和外交困境,英国政府派遣凯勒恩勋爵为东南亚特派员主管东南亚地区的粮食供应并促进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自1946年3月16日至1948年3月27日,凯勒恩勋爵召集了一系列会议,组建了各地的联络机构,疏通粮食供应的交通渠道,促进粮食生产,并同东南亚主要产粮国(本文仅论暹罗)展开外交联系以保证英属东南亚地区的粮食进口.特派员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南亚粮食危机,促进了东南亚各国的战后重建,为英国在该地区的经济与防务合作战略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即提出了“脱亚入欧”的战略;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又提出“脱亚入美”的口号,极力摆脱自己作为亚洲国家一员的形象以“入欧美”为荣。在战后初期日本处于美军占领下,日本无外交可言,一切由美国来包办。旧金山对日和约签订后,日本虽获得“独立”,重新回到了国际社会,但由于受日美安全条约的制约,日本政府在外交上一直以“日美关系为基轴”向美国一边倒。可是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外交也开始逐步发生变化,由过去的追随美国,向美一边倒,转向“重视亚洲”主张“自主独立”。冷战结束后,日本外交更加重视亚洲价值,全力“构筑亚洲新秩序”。  相似文献   

19.
在美苏双方希望和推进战后经济合作的氛围中,苏联提出了战后重建的贷款问题。由于苏联期待更优惠的贷款条件而美国有意把经济援助作为外交工具,雅尔塔会议没有提出贷款问题,从而错过了历史最佳时机。杜鲁门执政后,美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和苏联对自身经济体制和国际经济形势的认知偏差,导致双方在贷款问题上长期交涉但最终未果。贷款流产成为苏联与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切割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相似文献   

20.
一冷战后韩国外交的新发展(一)卢泰愚执政时期的“北方政策”1983年韩国外相李范锡在国防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指出:“80年代我们最重要的外交方针就是阻止朝鲜半岛战争的出现,我们更为重要的外交任务是促使北方政策的实现,北方政策的着眼点是我国同苏联和中国关系的正常化。”①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