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主流观点不同,西方左翼学者强调"阶级问题具有持续的重要性","后工业社会"中阶级不平等仍然存在,‘阶级社会还未消亡,而真正的无阶级社会还没有诞生’,而事实上,西方之阶级关系和阶级不平等是一种被掩盖的真相,应更多关注如何改善由阶级状况决定的经济分配和社会机会方面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2.
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经济上、政治上处于同等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但平等是以不平等为前提的。在阶级社会中,平等总是阶级的平等。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平等仍然是阶级的平等。平等也有差别性,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平等不是平均主义。平等要求是和无产阶级利益一致的。它的内在实现有待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谷力 《团结》2005,(6):46-48
在人类发展史上,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源于阶级的不平等。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不平等产生了教育特权,教育特权制造了教育不公平。近代世界教育的发展史就是为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而奋斗的历史。在阶级不平等思想的影响下,近现代西方国家在受教育者的培养方面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即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阶级、种族、性别的人采取不同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受教育者通过不同的教育,取得不同的发展。西方国家教育不公平透视双轨制教育。十九世纪初,西欧各国在传统的古典文科学校之外,发展出另一类为平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直接有用知识的学校。两…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状况决定了在大陆上,剥削阶级虽然不存在了,但阶级差别依然存在,重大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依然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党派、社会集团、社会力量,不仅长期存在,而且会有新的发展.它们之间虽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但还有着各自的具体利益,需要经常地调节,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统一战线就是建立在这些差别之上的在共同目标下联合着社会各种力量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特权     
剥削阶级国家法律上允许统治者个人、等级或社会集团在经济、政治和其他方面享有的特殊权利,是阶级不平等和阶级内部等级不平等在法律上的反映.资本主义国家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废除封建特权的同时却确立了资本的特权.只有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铲除特权的根源.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制不可动摇的原则之一,任何超越或凌驾于法律  相似文献   

6.
关于民族的观点,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不同的阶级是各不相同的。在当代最主要的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根本对立的民族观。列宁说:“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这是两个不可调和的敌对的口号,它们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两大阶级营垒相适应,代表着民族问题上的两种政策(也是两种世界观)。”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及其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其实质和核心就是资产阶级的民族利己主义。无产阶级民族观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及其共产主义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它是共产主义世界观中不可分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7.
公正,是分配社会权利和义务时必须遵循的价值尺度,是调节人们相互关系的道德准则。不同社会、不同阶级和人们对公正的理解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的道德体系对公正原则和规定也各不相同。兰秀良、程立显在今年三月三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提出社会主义公正原则具有如下基本特征:首先,社会主义公正原则主张公正与平等的真正统一。它要求政治、法律上的平等,不承认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在政治上和法律上享有特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依附和奴役。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努力加以克服的官僚主义现象、家长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弊端,都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剥削阶级思想残余的反映。它要求经济上的平等,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8.
把“消灭阶级”作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平等问题既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鼓吹超阶级的抽象的平等观,论述了平等问题的历史发展,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平等属于上层建筑,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平等的观念是历史范畴。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中,有着不同的内容。恩格斯指出:“资产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理论。弄清和阐明这个理论,澄清当前存在的某些认识上的混乱,对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理论的提出及其背景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是指多民族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各民族在政治上、法律上获得了民族平等权利以后,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一些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落后民族因为受到自身发展程度低所带来的种种限制,不能与先进民族同样享受到政治上、法律上所赋予的民族平等权利,造成了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是列宁首先提出来的,然后斯大林作了补充和阐述。列宁提出  相似文献   

10.
G.A.科恩认平等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核心规范之一。历史上包括自由主义的平等论在内的各种平等理论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虽然分别消除了建立在地位、身份与天赋、社会背景上存在的差异所带来的不平等而具有进步的意义,但仍然纵容了一些相当明显的不平等的存在。科恩提出了一种体现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的"取得利益平等"理论,主张实现一种深层的机会平等,纠正所有非个人自身选择所导致的不平等劣势。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发展阶段的理解上,列宁与马克思存在着差异。在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创立了"两种类型的社会主义"。理想形态的社会主义也即共产主义,是资本文明积极扬弃的逻辑结果,它除了具有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按需分配、阶级消灭、国家消亡等原则性规定外,还具有世界化、文明化和社会和谐等诸多重要特性。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无产阶级专政是其原则性规定的核心,也是其历史任务完成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列宁多次强调,执政的共产党人不能一味热衷于强攻和暴力,而要善于实行必要的妥协和让步。在阶级、阶层关系上,他提出,对待农民不能采取暴力手段;对小资产阶级民主派,要实行妥协,建立睦邻关系;对文明资本家要谋求妥协或向他们实行妥协,对资产阶级专家要实行高薪。在民族关系上,列宁强调在对少数民族让步和宽容这方面做得过些比做得不够要好;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上,列宁主张也要善于实行必要的妥协,要以最大的让步为代价,建立贸易关系;在共产党内部,列宁强调要吸收反对派的合理意见,并认为这也是一种让步。列宁还指出,妥协不能是没有原则的,共产党人要区分妥协的不同性质,拒绝错误的妥协,实行正确的妥协。  相似文献   

13.
过去,我们在宣传平等问题时,总是强调无产阶级平等是真实的,资产阶级平等是虚伪的。谁要是谈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平等,批评社会主义社会还有不平等现象,就会立刻受到指责,甚至给人家扣上盲目崇拜资产阶级平等的大帽子。然而,这样做并不能使人信服,相反,在一些人心目中,倒是觉得资产阶级是很讲平等的,无产阶级反而不如资产阶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把平等类型和平等发展程度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势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思想混乱。所谓平等类型,是指平等的阶级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平等,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平等。我们说资产阶级平等是虚伪的,就是说它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不同国家和民族有形形色色的婚姻礼制和习俗。男尊女卑,门当户对,买卖婚姻等等,都是伴随着阶级社会而俱来的被扭曲了的婚姻现象。 在原始共产社会,由于生产力的极端落后,人们劳动所得,除维持生存而外,别无长物。那时人与人、男与女之间是平等的,在婚姻制度上,是母系家庭的群婚制和对偶婚制。聚居我国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一带的纳西族人,在一九五六年民主改革前夕,还保留着处于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人们通常采用“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的表述来概括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或基本内容)。笔者认为“事实上的不平等”是一个不甚确切的、容易引起误解的表述,需要进一步探讨。现将理由分述如下。存在两类“事实上的不平等”“事实上的不平等”是针对形式上的平等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平等的要求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平等有不同的内容,不存在绝对的、永恒的平等尺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1,(5)
在马克思看来,平等观是历史的、阶级的、相对的范畴,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不同于平均主义,它由经济基础决定,主张消灭阶级,实现权利不平等与按需分配的理想。罗尔斯的平等观由两个正义原则构成,第一原则是平等的自由原则,第二原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第二部分是差别原则。虽然马克思与罗尔斯分属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的平等观既有差别,又有相同之处。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罗尔斯是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平等方面的对话主要聚焦于劳动价值论、平等的自由、分配原则、永恒平等观与构建方法五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正自欧洲启蒙思想出现以来形成的近代意义的平等理念,坚信人类生而平等,强调人类的生命在价值上是等值的,主张人类社会成员在权利和资格方面有身份上的平等,包括"法律平等"和"政治平等"。启蒙思想家认为,平等有助于增进全社会层面上的利益共享,从而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平等也可以促进社会正义,因为最明显的社会不平等不是自然天赋的结果,而是社会不公平的产物;平等还可以扩大自由,因为它保护人们免受贫穷之苦,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使人们得以实现其目标;社会平等是唯一具有实在意义的平等形式,是所有其他平等的基础,真正的法律  相似文献   

18.
张鑫 《理论探讨》2006,4(4):149-152
列宁的阶级分析理论认为,阶级的划分应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为首要标准。这一理论长期被奉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分析的唯一经典。但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中间阶级”、“政治权力寻租”等现象、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暴富阶层”的出现等社会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我们在运用这一阶级分析理论时遭遇到了现实难题。财产、收入、知识、政治权力等因素在阶级分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彰显,任何单一划分阶级的标准都已无法解释越来越复杂的阶级现象。因此,探讨列宁的阶级分析理论及其在当代的不适用性,建构适合于当代社会尤其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社会阶级结构的阶级分析理论,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直接观测我国居民健康服务利用结果上的不平等,可能无法揭示实质上的医疗不公平,本文指出政策制定者的关注焦点应由医疗结果不平等转为医疗机会不平等。本研究将Roemer机会平等理论纳入到卫生经济学公平性分析框架中,并利用CHNS2009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服务利用的不平等中,有54.4%来源于机会的不平等(其下限约为46.2%,上限约为85.0%)。进一步,户籍、地域、共付率这些"环境"因素是造成机会不平等的最主要原因,前两者对健康服务利用不平等起着直接作用,共付率还通过影响个体就医偏好而起间接作用。本文分析思路对于研究我国医疗卫生公平性问题有很大启发借鉴意义。不过,本研究只关注了"鼓励原则"这一个方面,从"补偿原则"视角下进行分析将会是另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话题。  相似文献   

20.
列宁依据时代特征的新变化,对意识形态的内涵作出了新的说明:意识形态是包括不同意识形式的思想体系,是意识形态家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的产物;坚持物质生产对意识形态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承认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等同于阶级意识,认清意识形态本质的关键在于认清其"华丽外表"所包裹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