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着重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提出了网络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网络战略思想。这一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结晶,有着丰富的内涵。即网络战略思想的核心目标是要实现网络强国,网络战略思想的精神内核是打造"命运共同体",网络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是维护国家利益,网络战略思想的法治保障是坚持依法治网,网络战略思想的美好愿景是推进资源共享。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战略思想要做到:占领全球技术与人才高地,推进网络治理法治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强化红色文化的网络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家战略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项重大举措,而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却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文化强国战略思想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而发展,党的几代领导人先后对建设文化强国提出了发展和创新的理论,将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战略思想逐步发展、完善、成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发展思想、党的几代领导人文化强国思想以及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与分析,为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和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3)
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战略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精髓,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文化建设思想,借鉴了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世界文化的发展态势、西方文化的渗透、转型期道德文化的失落,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战略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通过剖析我国三个历史阶段的人才思想,目的在于吸纳其宝贵经验,吸取其沉痛教训,充分认识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四代领导人都对人才问题作过重要的阐述,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强国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了总体战略部署。《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中明确提出,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以科技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2020年,《中国应急管理》杂志开设《数字应急》专栏,其主旨通过对“数字应急”的体系化、科学化研究探讨,作为引领驱动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发端,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同时,以“数字应急”的理念,启发应急管理和应急科技、应急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以开拓应急管理的新视野,激发应急产业的新活力。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企业实践者参加研讨,共同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为战略愿景、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和战略理念这"四大战略思想"。四大战略思想以民族复兴为主题,以治国理政为主线,辩证统一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对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和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什么样的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以及确立什么样的治国理政、怎样治国理政等重大理论问题做出的科学回答,是新的历史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性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是我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制造业的行动纲领,其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观点,并创造性地与中国制造产业实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制造道路。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思想融入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科大学生对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思想认同和内容掌握,构筑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全方位联动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6,(3)
正在全面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并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这些论述,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新课题,深刻阐明了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四大重要关系:即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国内与国际、开放与自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要求,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确立了科学的理论指引,更为建设美丽天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23,(8):62-64
<正>深刻把握网络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着中国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不断前进,并深深嵌入社会生活、工作生产、商业经营和政务服务过程。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互联网发展的主流趋势和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突出问题,围绕网络强国、网络治理、网络安全、网上群众路线、网络主权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思想观点成为认知中国互联网发展与治理方案的重要指引,也成为治国理政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6)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新形势下中央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顶层设计的集中反映,更是全国各行各业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和指南。在厘清"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内在逻辑基础上,分析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下布局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可行性,提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赋予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最后研究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3.
陈大鹏  尹明月 《学理论》2013,(30):3-4,7
"两个机遇双向转变"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来的。这不仅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同时也为中国如何走通和平发展道路做出了理论阐释。"两个机遇双向转变"战略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研究"两个机遇双向转变"战略思想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颇具意义。主要从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理论地位三个层面对此战略思想进行浅述。  相似文献   

14.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彰显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重大成果。"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有着深刻的哲学底蕴:从认识论角度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对"三大规律""三种意识"认识的深化;从方法论角度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既包罗万象,又重点突出,既注重整体规划,又牵住"牛鼻子";从目的论角度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核心指向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外交理念,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主张,基本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国际战略思想。深刻学习领会其国际战略思想,对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外交理念,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主张,基本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国际战略思想。深刻学习领会其国际战略思想,对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意识形态战略思想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习近平同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立足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基本性质、重要方针及新思路,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保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他的意识形态战略思想。习近平意识形态战略思想的理论特色在于:强化伦理道德与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强调灌输引导与自觉认同相结合,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创新,注重意识形态建设的关联性。习近平意识形态战略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16,(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给我们的各项工作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意识形态战略思想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习近平同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立足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基本性质、重要方针及新思路,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保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他的意识形态战略思想。习近平意识形态战略思想的理论特色在于:强化伦理道德与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强调灌输引导与自觉认同相结合,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创新,注重意识形态建设的关联性。习近平意识形态战略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郑春勇  张苏敏 《公共管理学报》2013,10(1):98-106,142,143
网络世界里普遍缺乏宽容精神。如何提高网络宽容度、建设网上和谐社会是政府和学术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对"网络宽容"的内涵和类型进行初步界定的基础上,运用网络宽容度量表对强国论坛和天涯论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官方论坛网络宽容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体上要好于"草根"论坛,而网民的群体特征、商业利益、舆论氛围和现实社会矛盾则是影响网络宽容度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善网络社会治理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优化网络舆论引导格局,尽快打通"两个舆论场";强化规制,减低不正当政治经济因素的干扰;区别对待,对不同的网络群体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回归现实,重视解决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