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云     
《创造》2012,(1):23-23
在刚刚结束的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检查中,云南在新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城市照明节能等节能方面取得的成效被住建部检查组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王毅 《中国人大》2013,(18):13-13
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应在有序、均衡的基础之上推进。从全球来看,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是最快的,中国的问题不是发展太慢,而是由太快造成的。比如,现在我国在装机规模上发展很快,但是电力体制改革方面相对滞后,智能电网、储能技术以及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发展不足,这些使整个产业面临很多问题,包括出现大量弃风现象。因此,我们还要建立更有序的目标,遵循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特点,不能像其他的常规资源和化石能源那样发展。因此,一方面,要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也要更加有序、更加均衡地发展,才能使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3.
前瞻     
《创造》2012,(4)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将施行 “十二五”期间,国内要建立和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即按各地电力消费总量来规定可再生能源比例。在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透露了上述信息。  相似文献   

4.
<正>一、我国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发展历程我国关于新能源的示范政策根据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于2009年首先在县级城市层面启动。绿色能源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1]。  相似文献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农业厅(委、局),湖南省农村工作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步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推进农村能源清洁化和现代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将组织实施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为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保障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丹麦走在了全球的前列,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用全球的气候领跑者或者绿色能源的领先者来形容丹麦,一点都不为过。  相似文献   

7.
孟扬 《时事报告》2009,(9):61-66
最近,新能源是曝光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也是很多国际会谈中必然涉及的主题。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推出了雄心勃勃的能源政策,提出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开发新能源,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欧洲、日本等主要国家也动作频频,密集出台刺激新能源发展的计划。由此,一场“绿色新政”、“低碳经济”的旋风正席卷全球。我国对发展新能源高度重视,在相继出台《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之后,今年年内将颁布新能源发展规划,这必将对我国新能源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4,(3):95-96
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等统称为可再生能源。我国把开发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基本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要利用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9.
蒋泰维 《今日浙江》2012,(15):26-27
面对当前经济科技形势,“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主旋律,发达国家纷纷抢占科技制高点,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美国两次发布“美国创新战略”,提出将研发投入提高到占GDP3%的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无线网络、医疗卫生信息技术、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欧盟提出“欧洲2020战略”,发展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智能经济,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德国大力发展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各类节能环保技术,提出2020年绿色能源将占其能源总需求的35%。英国在生物制药、绿色能源等方面,加强产业竞争的优势,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0.
观点     
《时事报告》2011,(11):4-4
“生态城市”应符合六条原则 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能叫“生态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对此总结了六条基本原则:紧凑的用地模式;可再生能源占比大于20%;绿色建筑比例大于80%;生物多样性;绿色交通占优先,步行、自行车及公共交通的比例大于65%;拒绝高能耗。六条缺一条,就只能算是“野鸡生态城市”,是“山寨版”。  相似文献   

11.
魏蔚 《人民论坛》2015,(2):239-241
随着俄罗斯能源政策的转型,特别是《京都议定书》的签署,迫使俄罗斯通过制定法律和规划等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俄罗斯发展可再生能源条件的改善,也使中俄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逐步展开。中俄可再生能源在各自国家的健康发展是合作的基础,同时还须注意合作的长期性、合作的先后顺序及合作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于浩 《中国人大》2009,(24):32-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5年审议通过后,对加快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部法律,不仅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为解决这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多次提出了议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底,我国电力装机接近19亿千瓦,成为世界第一电力装机大国。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结构比重持续上升,为环境和生态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交易机制尚未充分建立、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依旧突出,制约了电力事业市场化和健康发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云南代表团及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快修改电力法,为我国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加快构建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互补融合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举,作为中部能源大省,推动安徽省能源消费绿色转型对促进中部地区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及其单位GDP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发现:安徽省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逐年攀升,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仍占主导;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在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中均居前列;单位GDP能耗与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基于安徽省能源消费面临火力发电煤耗过高、工业煤炭消费向多行业分散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对缓慢等问题,为安徽省如何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提出了几点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胡琨 《时事报告》2012,(11):69-71
德国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能源主要依靠进口。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德国开始进行可再生能源开发,一方面为了转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传统矿物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国现已成为欧盟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标杆国家,也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最为成功的国家。2011年,可再生能源占德国当年能源消耗的12.5%,其中生物质、风能、光伏、水力、地(光)热所占比重分别为8.4%、2.0%、0.8%、0.7%与0.5%;可再生能源共提供了总耗电量的20%、供暖的10.4%以及燃料消耗的5.4%。因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011年,德国减少了110亿欧元的传统能源进口,减排了1270万吨二氧化碳,并产生了近40万个新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6.
肖睿 《群众》2023,(12):27-28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既要在能源消费端持续做“减法”,又要在能源供给端做“加法”。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就“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出,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作为唯一含碳可再生资源的生物质能,可实现对化石能源的燃料和原料的“双替代”。因此,拥有零碳排基因的生物质能被公认为最符合未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要求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7.
国外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助仁 《求索》2007,(8):21-23
严峻的能源压力和环境压力迫切需要新的更环保更经济的替代性能源,可再生能源便是重要的战略替代性能源。它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把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人类解决生存问题的一种战略选择,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动态     
《创造》2011,(9):21-21
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全球领先 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9月21日在京发布的最新报告称,由于石油及煤炭等传统能源供应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正投入巨资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报告指出,早在两年前,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同时预测今后20年还将继续保持这一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9.
11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俊芳和市人大衣业与农村委部分组成人员,深入天津工业大学,对该校多水源综合利用和绿色用水的研究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先后实地察看了工业大学的分散式再生水处理示范平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设备站、能源监控室、纳滤直饮水处理与供水系统等。  相似文献   

20.
于浩 《中国人大》2009,(18):32-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5年审议通过后,对加快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