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这几天,在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时常能听到鹌鹑清脆的叫声,这是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专程从遵义引进的"致富鸟",总共1万多只。邓迎香打算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作鹌鹑项目,让大家脱贫增收。带领麻怀村致富,是邓迎香长久的梦想。提起过去的麻怀村,邓迎香说,它是被"围困"在大山里的村子,村民想要出山,必须手脚并用从山脚爬  相似文献   

2.
史伟 《实践》2014,(4):33-33
“养猪是个好项目,我已经坚持养了20多年。现在村里又建起了这么好的养殖小区,我就把嫁到外地的两个女儿也叫了回来,跟我一起承包了6栋猪舍,到现在已经出售了两茬猪,共出栏100余头,纯收入5万多元……”说起养猪,库伦旗扣河子镇罗家杖子村的养猪大户李树本,指着新建成的养猪小区打开了话匣子。  相似文献   

3.
上年村魂     
1983年,刚刚填饱肚子的抚顺县上年村村民,开始盼着兜里能装儿个钱。村党支部一连召开三天会议研究如何致富,怎样致富。 “集体要富,家家户户也要富”。这是上年村干部的一句口头禅。村党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不忘帮助家家户户寻找一条致富路。几个村民想养牛,村里拿2万元钱帮他们建了青储窖。一个农民有养林蛙的经验,材里就给专门批道沟川给他养林蛙。有30  相似文献   

4.
<正>农家书屋为农村注入了新鲜的文化元素和内涵,开阔了农民的眼界,提高了农民的修养和整体素质。长宁县梅硐镇马安村三组的汤德鑫曾经是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前些年,他养的鸡活的少,死的多,在养殖业上屡养屡败,无数次的打击让他差点失去了信心……短短几年,汤德鑫摇身一变成了当地养鸡致富带头人,年出栏鸡苗约80万只,总产值达800万  相似文献   

5.
轻松的奥秘     
吴若增 《党课》2011,(6):121-122
有一回,我在媒体上读到,某地准备出售几个海岛……心里边不禁一动。就想:我要是买下一个海岛,那有多好。在岛上盖几间茅草屋,屋前屋后种瓜种豆。再搭一个葡萄架,养一只大狼狗。  相似文献   

6.
林希的新书《拜谒人生》,以1955年反胡风运动为背景,细说从前,回顾了当年的经历。其中一处谈到作者去农场从事重体力劳动,在清理鸡鸭粪时揭开隔板后发生的一幕: "突然我的眼睛一亮,木板下面的干草里竟然有许多蛋,有鸡蛋,也有鸭蛋。我的天,当即我全身就打了一个冷战,这几十只蛋简直就是一笔财富……连想也没有想,当即就喝了好几只生蛋……其余的藏到了帽子里,藏到了裤兜子里,藏到了一切可以放下生蛋的地方。"宿舍里虽然没有炉火,但是生蛋在开水里泡得时间久了,也能泡到半熟,这时候吃起来,也就和煮熟的蛋差不多了。这十几只生  相似文献   

7.
正腾新萍是四师七十三团30万羽养殖场的致富带头人,她目前拥有资产3000万元,拥有圈舍16幢,存栏鸡30万只,其中存栏鸡苗5万只,每个月出栏鸡蛋150吨。在养殖路上,腾新萍与丈夫张曙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从之前的小打小闹发展到今天如此庞大的规模,腾新萍深有感触地说":若不是团党委的大力支持,我也不会取得今天这么好的效益。"2011年11月1日6.0级地震,彻  相似文献   

8.
说起我的养鹿致富史还得从1983年谈起。那时分鹿到户,是赔是赚,政策变不变,群众心里没底。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不管怎样难,可总得有人领个头吧。我想,咱是党员,就为群众蹚蹚这致富的路。就这样,我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第一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07,(8)
"在别人眼里的一堆牛粪,在我眼里就是一堆钱。只要动动脑子,财富无处不在。"这是王守红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届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上说的几句话。20岁的王守红高中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徽省临泉县长官镇务农。几经波折,他选定了自己的经营项目——养肉牛。半年后他饲养的肉牛皮毛光亮,膘肥体壮,一出栏就赚了1万多元。首战告捷,他甩开膀子大干,3年后,王守红成为当地最大的养牛专业户。他还成立了肉牛养殖公司,建立了一个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养牛场,拥有标准牛舍36间,年出栏肉牛200多头,光养牛一项他就获利2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0.
普通的一天     
得知《党风通讯》杂志为纪检监察干部开设了一个可以相互交流和倾诉心声的栏目,我就琢磨着也要写点东西,可真正拿起笔来却犯难了,想想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纪检干部,既没有办过大案、要案,又没有立过功、受过奖,谈经验没有,写感想不行,干脆就说说我普通的一天吧。那是6月的一天下午,快到下班时间了,我们纪委的领导对我说,前些天办的一个案子快结了,但还需再到离县城0,里外的乡下找涉案人员和有关证人取证核实几个问题,大概需要两天时间,问我能不能去。听他说完,我心里就矛盾了,去吧,丈夫在乡镇工作,这几天刚好不在家,家里…  相似文献   

11.
阿祖 《党建与人才》2000,(12):32-32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赛汗桃来苏木藏查干嘎查,有位依靠科学养畜和多种经营致富的能人,他就是嘎查党支部书记根登同志。几年来,他和妻子不畏挫折,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艰苦创业,从农田草场基本建设入手,大胆尝试,活学活用各项农牧业科技,创出了一个种、养、加相结合,农、工、贸多业并举的发展模式。现他家拥有1150头只牲畜,年出栏300多头只,年开采销售5000吨萤石。其资产已超过10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作为嘎查党支部书记的根登深感自己所担负责任的重大,为此他绞尽脑汁地思索,…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我用农场又送来的2万元帮扶资金扩大养殖规模,现在养的羊有160多只了,有的马上就要出栏了,估计效益能不错。要不是场里的党员干部帮助,我哪敢想有今天这样的生活呀!"鹤山农场第三管理区中低收入户顾全忠望着自家的羊群,满心知足地点着头。这是鹤山农场"共富行动暖民心"活动中的一个缩影。农垦九三管理局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厉宝昌告诉记者:"基层党组织是连接党心民意的纽带,是落实各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环县畜禽交易市场内,毛井乡乔崾岘村村民李林德卖了羊绒,他清点钱数后欣喜地说:“9只羊一年的绒卖了1405元,产的5只羊羔能卖2300多元,绒山羊真是个‘致富羊’,我打算用这两年的收入买辆农用车。”老李的养羊收益是环县实施绒山羊产业扶贫试点项目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李宗昌 《求贤》2012,(12):52-52
我是1959年由安徽省屯溪(现黄山市)第一批调藏的.至1984年因病离开,在那曲工作、生活了26个春秋,是我工作、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一牛中的最好的时期,在那里成长、成熟。我为能有机会在我的黄金岁月亲身参加推翻封建农奴制度、参加解放百万农奴的伟大斗争而自豪和骄傲。在世界屋脊,“老西藏”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没念过几天书,连小学还没毕业。我不怕大家笑话,我连报纸都看不下来。过去屯里没有人把我“当盘菜”,我丈夫也说我是啥也不是那伙儿的,就能喂猪打狗。可是就连我自己也没想到,我这个没念过几天书的人,今天也成气候了,成了我们乡的响当当的经纪人。 话还得从头说起。1991年春天,乡里领着我们到梨树县参观养猪。看到人家养猪致富了,我也活动了心眼儿,回到家后,我一下子就买了70头猪患了。那时,在我们这个地方一次养这么多猪,别说没见过,就是连听也没听过。邻居说我这扑克打得怪,有三不出竞出四…  相似文献   

16.
正嘉川镇太平村的许明金等3名贫困党员入股开友养羊场养殖黄羊60只,张华镇贫困党员谭永成带领5户贫困户种植莲藕18亩,国华镇山寨村成立云雾山猕猴桃专合社带动20余户贫困党员群众致富增收……一批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陆续在旺苍县97个贫困村启动实施,开启了贫困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精准脱贫之路。"以前只敢想不敢做,现在我有了坚强后盾""我们雷家山草场大,适合发展养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收到一封农民朋友的来信,他问了一个我都说不清的问题:新农村究竟是啥样?老实说,我也只知道中央说的那20字目标,至于啷个才叫新农村,我也说不清楚;怎样建设新农村,我心里更没有底。其实,对于新农村建设,不但农民有困惑,就连我们这些基层领导干部也同样有困惑。  相似文献   

18.
出白银市区沿109国道一路东行67公里,就到达了总面积210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40米的平川区。平川区总人口1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1万人,人均纯收入1954元。那么,平川区农民增收靠了什么?农民收入靠养种“我养了21头猪,一次出栏50头,一年可以出栏两次,一年纯利可达到2万元……”平川区王家山镇大营水村养猪大户罗文江介绍时说:“我家有5口人,有4  相似文献   

19.
愿做头雁展翅飞□王殿龙我叫王殿龙,是长春市双阳区长岭乡郭家村党支部书记。说起我带领大伙儿致富的事儿,还得从15年前说起。刚实行大包干那会儿,我们村的老少爷们还是习惯土里刨食,一年到头对付个年吃年用就算不错了。我想不能老这么受穷,得想个法子致富。可我们...  相似文献   

20.
谈起酒糟养猪的体会,我心里总是甜滋滋的,只要做到"学好养殖技术,发挥规模效益,精心饲养,节约成本",加上好的政策就能致富.1998年10月,我借钱8万元,购买了一家白酒厂,几年来利用酒糟进行规模养猪,仅生猪养殖,每年纯收入2万元以上,今年可实现收入20万元,纯收入4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