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军队党的生活》2010,(4):26-26
“莽撞”的副司令 2002年12月,迪庆军分区组织迫击炮实弹射击出现三枚哑弹。龚曲此里带着排爆组前往排除。有一枚哑弹由于深深钻入泥土,情况不明。反复观察一番后,龚曲此里拿起铁锹就往前走。随行的参谋张泽泉急忙拉住他:“太危险了!您不能去。”“放心吧,我排哑弹有经验。”龚曲此里一脸轻松地回答。  相似文献   

2.
风从香格里拉吹过,从云岭大地到首都北京,到处都在传颂着一个名字——龚曲此里,听者为之落泪、为之敬佩! 龚曲此里是云南省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因劳累过度,2009年2月5日突发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5岁。  相似文献   

3.
《求是》2010,(8)
<正>龚曲此里,云南省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2009年2月5日,怀着对党和军队的无限热爱、对各族群众的深深眷恋,55岁的龚曲此里累倒在他心爱的工作岗位上,永远地离开了  相似文献   

4.
<正>龚曲此里同志是云南省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作为一名翻身农奴的后代,龚曲此里怀着对党的深厚感情,从军以来始终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藏区和谐稳定努力工作。由于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和劳累过  相似文献   

5.
梅里雪山含泪,金沙江水呜咽。 2009年2月5日,成都军区迪庆军分区副司令员龚曲此里怀着对党和军队的无限热爱,带着对雪域高原的深深眷恋,永远地走了。  相似文献   

6.
2009年2月8日一早,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红旗路上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部队干部战士、地方党政领导及各界群众一万多人为藏族人民的好儿子、军队党的好干部龚曲此里作最后的送别。  相似文献   

7.
<正>龚曲此里——云南省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一位将自己的满腔热血和宝贵人生献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优秀藏族干部。他始终铭记党的恩情,心系藏区促发展,践行宗旨为人民,胸怀大局保稳定,勤奋敬业作表率,是部队加强  相似文献   

8.
《军队党的生活》2010,(4):27-27
云南省军区政委郎友良:龚曲此里同志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平凡中见伟大,小事中见精神,行为中见真情。他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军队、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了感情。他所做的工作对推动部队各项建设、对加强民族团结、对促进迪庆地区的安全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柯逸 《廉政瞭望》2012,(4):35-35
《随园诗话》里提到一则故事,说有位太守看上了一株古松,打算伐来做木料,乡里的书生听说后,便写诗感叹:遥知此去栋梁材,无复清阴覆绿苔,只恐夜深秋月冷.误他千年鹤归来。太守见了此诗,便没有下令砍树。一首诗能得到地方官的直接反馈,显然是读书人之间惺惺相惜的结果,搁现在,别说区区28字,就是万言血书也阻挡不了社会进步的滚滚车轮。  相似文献   

10.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相似文献   

11.
陶克 《学习导报》2014,(7):44-44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  相似文献   

12.
来: …… 首先告诉你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月之十八日午夜,我在外面开完会拖着疲乏的身体回来,掀帘走入大客厅,即觉清香扑鼻。遂对楚平(编者注:邓颖超的秘书)说,那里来的香味?再向里走,发现在花瓶里插着两束水仙花,我马上问小鬼哪里来的这种鲜花?(因北京无此产)他答:“今天人家送来的,还有信。”  相似文献   

13.
申国强 《党课》2012,(16):77-78
心灵的成长需要心田里的清泉来滋润,感恩就是一眼最好的清泉。它来源于身体内部?不用刻意去汲取,感恩者因为这眼清泉,心灵不断得以净化和充实。  相似文献   

14.
北京机器总厂(即北京第一机床厂的前身)位于北京市国子监胡同,当年的职工宿舍就是现在孔庙里的大成殿。1950年,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就和大家一起住在大成殿里,直到他主动请缨参加抗美援朝为止。我在北京第一机床厂的时候,很多老人当年都与毛岸英有很多交往,从厂长到工人,聊起他来,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15.
季音 《廉政瞭望》2003,(6):36-37
抬轿子,它的潜台词,就是阿谀逢迎,拍马屁。在有些单位里,总会有那么少数几个人热衷于此首。本来,领导与被领导只是职务分工的不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可是这些人则不然,他们在上级面前低三下四,露出一副权仆相;整天围着领导团团转,专找领导爱听的话来说。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所在的单位里,就有这样一个人:每当开会,领导说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只有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才有年糕。农村人比较喜欢用自己家的米到作坊里去打年糕,一打就是百来斤,浸在一个大缸里,足足可以吃上一个春节。  相似文献   

17.
人们总是幻想着有更多的移植方法来挽救人的生命,在这些幻想当中最极致的就是人的大脑移植。不过,这里讲的是一个关于人的大脑里移植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8.
查景生 《当代贵州》2009,(22):30-31
副连长把红鼻子揪到院子里,一个战士大声说:“王福堂是红鼻子。你也是红鼻子,巧极了,你既然不说姓名,我替你说吧。你就是王福堂。”那王匪红鼻子上冒出汗来,贼眼转了转,仍不答话。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支部生活》2013,(3):48-48
冬日里,走进武清区大碱厂镇西南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荣景象。这边,村民们正踩着欢快的鼓点,在开阔的健身广场上喜气洋洋地跳着秧歌;那边,一排排高科技温室大棚里瓜果飘香,挂着红灯笼的各色农家院正吸引着众多城里人到此休闲娱乐;不远处,一个个崭新的香油坊正在加紧生产,香气袭来不禁让人深深沉醉……凡此种种,无不向人们展示着这片村落的勃勃生机。这里,就是武清区大碱厂镇南辛庄村。  相似文献   

20.
猴票的故事 猴票发行于1980年,面值8分,发行量500万张左右。清楚地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有一天邻居来找我,要卖我点邮票。邻居从黄挎包里掏出一沓邮票来,说:“都给你,共是10版。”我吓了一跳,这一版邮票80张,每张8分,10版就是64元。我当时每月工资才23元钱啊。如果全部买下来的话.是我三个月工资的总和!那我在这三个月里拿什么来吃饭?我于是婉转而坚决地回绝了邻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