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吸烟对人体健康及社会造成的危害,我们早已有目共睹。如今吸烟的人数不但没有下降而且愈来愈多,在这支宠大的“烟民”队伍中,未成年中小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据苏北某市有关部门对14所中学的调查,发现初中有1/4的学生吸烟,高中有1/3的学生吸烟,职业学校吸烟的学生高达80-90%,这其中还包括为数不少的女学生;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14一匕岁,最小的仅7岁。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吸烟的人数还在不断增长。那么,青少年吸烟有哪些』心理表现呢?1.模仿心理。在育少年的眼里,成人的举动、风度、言谈都是正确的。吸烟就是“成人”的标…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中小学生文明上网意识和加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新闻出版总署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全国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活动”,活动将组织国内知名网站,向全国中小学免费赠送《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10万套,并以腾讯网为平台,从6月开始举办历时5个月的全国百万中小学生参加的”全国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书征文大赛”。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一直是最为引入注目的社会角色和群体,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对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大多缺乏广泛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控制理论历来是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范式,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与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相伴而生的,是随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逐渐深入而展开、发展、完善起来的;从西方控制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我国社会转型期还存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三个主要特殊变量,包括腐朽思想文化、社会转型与教育教学改革;笔者尝试“移植”和“整合”控制理论,建构“三层面八因素”犯罪变量模型,并把它作为我国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4.
“恶少”是一种带有年龄特征、具有多发性的社会现象,它并不是特定的法律概念,而是专指那些发生在中小学生周围的欺负他人、劫取钱财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为数不少的中小学生被“恶少”侵袭,更多的学生惟恐日后遇上“恶少”的纠缠和欺负而心有余悸。家长对“恶少”深恶痛绝,老师对“恶少”无能为力,社会对“恶少”反应强烈。因此如何预防和惩治“恶少”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课题。笔者在对“恶少”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基本的防范谋略,供家长和老师以及青少年参考。教育性防范“恶少”行为究竟属什么性质,这并不是…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青少年学生失足犯罪也是一样,也有一个发生的“信号”。所谓犯罪“信号”,是指他们在实施违法犯罪之前在行为、心理和思想等方面表现出的异常反应。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展青少年学生失足犯罪前异常行为表现的研究,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制订帮教措施,加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对此,笔者在研究的同时,与众多教师进行了探讨,归纳起来,青少年失足犯罪的“信号”至少有如下表现:一、纪律散漫,学习成绩下降。除个别因激情而导致偶发性违法犯罪外,不少青少年学生在实施违法行…  相似文献   

6.
一)近年来,在我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同时,台湾却有人在加紧对台湾文化、教育的改造,如修改中小学教科书,试图把“台语”变为“国语”以代替普通话,削弱台胞特别是青少年的中华民族意识,切断台湾同胞同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联系。岛内的分离倾向已不只限于意识,而日...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中,流失生犯罪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流失生犯罪,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安定,而且关系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是我国犯罪呈现“低龄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流失生犯罪现状特点笔者所讲的流失生犯罪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未修完规定学业即辍学赋闲、浪迹社会进行犯罪活动的行为。据统计,我国现有中小学生大约3000余万人,每年流失的学生数以几十万计。据福建省的调查,1995年全省查获17岁以下流失生作案人数达4747人,占青少年发案数的17.2%。另据某市检察机关的调查统计,90年代被…  相似文献   

8.
追星族与偶像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的F4,大陆的F5;西班牙的皇家马德里,上海的SVA申花;赵薇、周杰伦、申思、小罗纳尔多……随意问一下你身边的中小学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能随口说出这一长串影视新星、演唱组合和球场猛士。如今青少年中的“追星族”一路狂奔,队伍迅速扩大,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其猛烈、疯狂的程度有时令成年人瞠目结舌。请看下列事实:前几年,四川一个13岁的女学生在连看了8遍台湾影视剧“流星花园”后竟不辞而别,离家出走,从此不见踪影。而山西太原某中学的5名男生却模仿“流星花园”里的F4(一群另类的中学生)身着奇装异服,结伴拉帮,在学校…  相似文献   

9.
台《认识台湾》教科书评析彭维学今年2月,台“教育部”所属“国立编译馆”推出一套初中一年级新教科书《认识台湾》,分“历史篇”、“社会篇”、“地理篇”,已于9月在岛内各学校试用,计划明年9月新学期正式使用。教科书宣扬“脱中国化意识”,鼓吹“台湾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台湾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朝着恶质化、低龄化、团伙化、网络化等多元方向发展,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家庭的,又有学校和青少年本身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社会和家庭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方面。台湾当局和各种社团针对这种现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困扰着台湾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宝蓉  邹莎 《台湾研究》2012,(6):42-46,52
2010年8月19日,台湾立法部门正式通过并发布“陆生三法”(即“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与“专科学校法”)相关修订条例,昭示着“台湾地区认可大陆高校学历”与“台湾高校向大陆招生”政策自此有了“正当的法源依据”。这亦成为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继台湾开放陆客赴台旅游及两岸签署ECFA之后的最重要议题与最热门话题。2011年,台湾高校首度拉开招收陆生的序幕。截至当前,台湾教育当局已完成两年的陆生招生工作。那么,台湾高校招收陆生的实际状况到底如何?台湾“有限开放的陆生招生政策”成效怎样?在台就读的陆生对其就学的整体环境满意度为何?台湾当局该如何调整陆生招收政策,以进一步提升大陆学生赴台就读的意愿,促进两岸高校相互招生的良性互动?这些无疑都是台湾当局及高校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与法》2006,(6):F0002-F0002
遵循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推动学校道德法制教育工作,增强学生道德法制观念.有效遏制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活动,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市公安局、市教委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市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和市教育学会政策法规和德育专委会于2006年10月25日联合召开了“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法制教育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族群”这一名词是划分当代台湾社会群体的重要概念,而台湾学术界所谓的“族群”概念的真正义涵应该是指政治社会学中的“社群”概念,本文的“族群”概念所指涉的实际上就是“社群”。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台湾形成了以汉族与原住民、福佬人与客家人、以及本省人与外省人三对矛盾关系为主轴的族群政治,成为影响当代台湾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其中,客家人作为台湾汉人和本省人的一部分,人口大约有400万人,约占台湾人口总数的15%,是仅次于福佬人的第二大族群。在台湾地区政治文化结构中,客家人的政治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亚文化结构。在汉人与原住民这对矛盾关系中,客家人对原住民的态度倾向有别于其他汉族族群,因为客家人和原住民有着同样的“弱势族群”认知。在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关系中,客家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也不如福佬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那样尖锐;在客家人与福佬人这对关系里,客家人更是以对抗性的族群面貌存在,在过去几百年中,客家人与福佬人形成了一种难以化解的矛盾情结。根据比较政治学理论,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是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本文拟从这三个不同层面,结合相关的族群理论,对客家族群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对台湾政局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受李洪志“法轮功”邪教的蒙蔽、毒害和控制,今年元月 23日 (农历除夕 )7名法轮功痴迷者在光天化日之下到天安门广场制造了骇人听闻、令人痛心的自焚事件。其中就有 2名青少年,一名是正当豆蔻年华的中央音乐学院学生陈果,一名是人见人爱的“开心果”,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刘思影。这一事件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它及时提醒我们李洪志的“法轮功”已将魔爪伸向了青少年。放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尽快使青少年认识到“法轮功”邪教组织和它的“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本质,让广大青少年用科学的理论和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青少年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一次“暴力影视与青少年暴力倾向的相关检验”的实验为契机,对“暴力影视是促使暴力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会原因之一”的成见进行了批判分析。并对“暴力影视”做了新的类型学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暴力影视的“分层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从控制理论看转型期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少年一直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社会角色和群体,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对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大多缺乏广泛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控制理论历来是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范式,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与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相伴而生的,是随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逐渐深入而展开、发展、完善起来的。从西方控制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我国社会转型期还存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三个主要特殊变量,包括腐朽思想文化、社会转型与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尝试 “移植”和“整合”控制理论,建构“三层面八因素”犯罪变量模型,并把它作为我国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17.
夜不归宿,是指青少年未经家长同意在外过夜的不良行为。偶尔不归宿的学生,各校每年几乎总有几个。夜不归宿与“离家出走”、“逃夜”一样,是青少年中一个不良倾向,其类型、原因较为复杂。这里讲的仅是“偶尔”或“第一次”夜不归宿现象。孩子夜不归宿,父母十分焦虑、寝食不安,他们将会到处寻找,有的惊动周围邻里,有的通报亲朋好友,近者在里弄马路张望期盼,远者到车站码头到处搜巡,弄得疲惫不堪,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家长寻找无路时就会请求学校帮助,班主任与学校领导只能分析排队,通过班级同学提供线索帮助寻找。青少年中出现…  相似文献   

18.
“台湾意识”的历史考察弋胜“台湾意识”是近几年来在台湾讨论颇多的思想文化论题,同时也是社会政治论题。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文化取向与政治倾向的人那里,“台湾意识”被赋予不同的意涵,其中不乏误解和歪曲。本文试就其四个层面、历史原因、正负效应、对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9.
白纯 《台湾研究》2007,(1):55-59
1945年10月台湾光复后,新成立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设立专卖局,对樟脑、烟草、酒、火柴、度量衡器等物资实行了严格的专卖政策,这一政策自最初实行,即引起台湾民众的普遍反感。1947年2月27日,台湾专卖局缉私人员和警察在台北市南京西路“天马茶坊”附近查缉私烟时,用枪管将女烟贩林江迈打伤,并打死围观群众陈文溪。此成为“二·二八”事件的导火索。本文拟对战后台湾实行专卖政策的原因,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台湾民众对这一政策的反应,以及这一政策与“二·二八”事件之间的关联等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纪念“二·二八”事件爆发60周年。  相似文献   

20.
以2005年8月“高捷弊案”爆发和年底县市长选举结束为发端,台湾政局逐渐出现民进党上台以来的最大变局,陈水扁执政开始进入“后扁时代”。引发岛内政局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标榜“清廉、本土、改革”的民进党政府迅速沉沦,人民对执政者的为所欲为和无所不为深感困惑与震惊,并逐渐失去耐心与信心。岛内在2006年所兴起的反贪倒扁运动,目前仍未能引起人们对2000年政党轮替后所出现的岛内乱象的省思,民进党隐藏在“爱台湾”、“本土化”与“民主化”旗号下的选举利益考虑和“台独”路线,显然无法产生推动其转型的内在力量。引发台湾政治变局的结构性因素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仍将继续主导岛内政局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