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汇率形成更加趋向于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重要。但是,人民币在部分年份却出现了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奇异现象,这种"外升内贬"的变化趋势引起了广大市场参与者和学者的关注。文章以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势与国内商品价格走势为分析的出发点,通过分阶段对比研究,对人民币对外价值和对内价值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从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热钱流动、货币政策以及房地产市场发展等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了在这些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对内和对外均出现失衡并导致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原因和机理。  相似文献   

2.
赵舜 《人大建设》2005,(5):43-45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逐渐成为亚洲的硬通货,为许多国家所接受,并且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量也在不断增加,因而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以及中国的汇率政策也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我国现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将人民币与美元相挂钩,并将汇率固定下来。本文将简要讨论一下它的优劣势以及对我国金融政策和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5月15日,在我国人民币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开盘“破8”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从全球情况看,全球主要货币都极力贬值,以减少对经济的伤害,或刺激经济复苏。我国人民币作为一个没有实现自由化的货币,为何违背国际总体趋势一路上升,是经济需求或政策把握的需要吗?人民币价格在国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是否会直线上升?“破8”对我国汇率机制改革及进出口贸易有何影响?这些都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拟从“破8”的国内外原因、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等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破8”的国内外因素首先是…  相似文献   

4.
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汇率机制改革的深入,人民币大幅升值引起宏观经济一系列变化。鉴于我国目前对外贸易"双顺差"的不稳定因素,人民币升值缺乏持续的内在动力。国际投机资本对人民币升值的博弈,导致物价上涨,股市和房地产泡沫开始出现,给未来经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人民币升值面临的经济质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三大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兰纪平 《北京观察》2004,(10):63-64
在中国经济所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及影响力不断增加的时候,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也自然引起了国际、国内更多的关注.譬如,自去年夏季以来,贸易和汇率之争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热点.美国及其它有关国家不时地发出要求人民币升值,或是中国应放弃盯住美元的政策,改由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声音;而中国方面实际上回绝了上述要求.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与自由市场制度下汇率的形成有何差别?现行人民币的汇率机制有哪些利弊?中国将如何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本文将就上述方面作些评述.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5,(5):51-51
此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做出了2%左右的上调幅度,虽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对经济的影响很小.但毕竟打破了长达十年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它标志着我国在迈向真正有弹性和可浮动的汇率制度方面,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流量和贸易结构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人民币贬值在马歇尔—勒纳条件、世界市场并未饱和以及汇率完全传递等情况下将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人民币升值将引至传统产业的衰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推动贸易结构的升级。就长期而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物价的稳定和国际收支顺差的出现,人民币将出现升值趋势,人民币升值也必然要求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从“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转向“创新竞争优势”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8.
资讯与服务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阐述人民币汇率改革三原则对海内外颇为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26日在此间阐述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的三个原则,即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在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开幕式上,温家宝介绍说,主动性,就是根据中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考虑金融体系状况和金融监管水平,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对外贸易等因素,还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地区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1994年1月1日开始,我国实行了人民币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的“并轨”,在十三个较大的调剂市场汇率加权平均的基础上,统一实行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的汇率,在此水平上稳定至今,并略有下降(近日汇率为8.66元人民币/美元)。 四个多月以来,由于汇率并轨和一系列其它经济改革措施的出台,我国的进出口形势良好,国际收支明显改善。截止5月10日,国家外汇现汇结存比去年初增加了将近90亿美元。这是历年来外汇结存增加最快的。 在我国经常项目大量盈余以及人民币汇率因而略有下降的同时,我国经济却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人民币存在负利率。这种矛盾现象的出现说明,影响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因素同时并存,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唐华臣  李涛 《传承》2010,(24):112-114
为避免大的人民币汇率错位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波动,总结和分析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企在引导人们更客观地确定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水平,为我国今后的汇率调整和汇制改革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 《群众》2010,(11):65-66
<正>本刊记者: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当前,中美汇率之争,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请问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相似文献   

12.
一、人民币汇率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及中国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出口拉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性日渐增强.  相似文献   

13.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统计数据。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平稳良好。但经济增长从偏快转向过热.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向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同时影响经济快速回落和物价过快上涨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宏观调控应该把稳定汇率、  相似文献   

14.
高奇  马翔 《求索》2012,(7):29-31
本文采用多元协整的研究方法,充分考虑了汇率变动的水平趋势与波动幅度,从长短期效应比较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与我国外向经济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外贸依存度影响比较显著,而对外资依存度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人民币汇率变动仅仅是外贸依存度变动的因,也不存在J曲线效应。因此,外向经济政策应以结构优化为导向,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政策的对称性,鼓励企业走出去,大力培育"中国创造",提高外向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应对汇率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郭彩霞 《前沿》2004,(12):70-73
本文在研究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存在的理论缺陷、形成机制缺陷及利益选择缺陷的基础上 ,对现行汇率制度引发的主要经济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并为此提出了汇率市场化改革的相应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姜英华 《求索》2013,(7):42-44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于国内价格水平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汇率变化在改变进口品价格的同时,也引起出口需求的变化,最终导致厂商成本、总需求和价格水平的变化。本文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以及其他经济变量对于国内物价水平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汇率不完全传递的现象的确存在,且传递水平偏低,对于我国的价格调节和汇率制度改革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元不仅充当国际货币的作用,而且是人民币汇率调整的重要参考。美元汇率及美国国内货币政策的变化,必然对世界经济和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美联储升息造成的汇率变动,在短期来看会因汇率市场波动对我国海外投资产生负面冲击,从长远来看将是我国扩大海外投资的一次机遇。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0年9月份汇改开始,人民币汇率上涨等"三上三下"("三上"指2010年的人民币汇率上行、CPI上行、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现象,"三下"是指投资增长率下滑、信贷投放增量下降、节能减排下降)问题已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也对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经济造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蔚 《桂海论丛》2008,24(3):43-46
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及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度,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直接引发了外汇储备激增及流动性过剩问题。而后者对我国当前的投资、物价以及房地产和股市产生不利影响。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与我国多年来实行不当的出口退税政策、人民币汇率政策及直接利用外资政策等一系列国际收支政策密切相关。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政策调整应从出口退税率、汇率决定机制及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仍为传统的固定钉住汇率制度。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 ,以及亚洲经济的复苏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显示出诸多弊端和不适应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适应开放经济的要求 ,我国的汇率制度要进行改革 ,作者提出建立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开放经济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