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毒品犯罪的发展,犯罪手段不断提高,新型毒品犯罪成为毒品犯罪研究的新课题。我国对新型毒品犯罪的立法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缺陷,由于毒品犯罪的特殊性,毒品犯罪不应仅仅从刑事立法上予以规制,还需要从刑事司法、刑事理念以及社会控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从犯罪学的角度,根据毒品犯罪的特征,可以将毒品犯罪区分为五种,即:作为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毒品原植物大规模种植行为;作为有组织犯罪的毒品生产、制造和销售行为;作为街头犯罪的毒品零售行为和毒品原植物零星种植行为;作为白领犯罪的洗(毒)钱行为;作为无被害人犯罪的滥用毒品行为。基于犯罪性质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制造新型毒品犯罪的变化与打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总根 《政法学刊》2008,25(6):70-74
近年来,我国制造新型毒品的违法犯罪从无到有,不断发展蔓延,制造新型毒品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成为这类犯罪的首选。在打击制造新型毒品犯罪活动的十多年中.制造新型毒品犯罪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制毒技术、制毒地点选取、制毒规模、制毒原料等发生着悄然变化,这些标志着新型毒品制造技术得到了提高。面对新的变化,缉毒理念需与时俱进、立案时应进行财富调查、办案时应追缴毒资、擒贼须擒王的同时还要竭力抓获制毒师傅、实施案件倒查查清易制毒化学品的来源。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4.
丘志馨 《政法学刊》2005,22(3):75-77
由于国际毒潮的渗透、影响,国内毒品问题严重地区的辐射、互动和省内毒品消费市场的形成、拉动,目前广东是“金三角”海洛因向国内分销的中转集散地,是国内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制造、贩卖、销售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呈全面扩散、多元发展态势,制贩毒品犯罪趋于集团化、武装化,藏毒手法和运毒方式日益智能化。对此,应从广泛深入发动群众,拓展禁毒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夯实禁毒工作基础,完善长效缉毒机制;严格落实吸毒人员全员收戒的措施等方面全力遏制毒品来源和吸毒人员的滋生,为构建和谐广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窝藏毒品,不仅为毒品犯罪分子隐匿直接罪证,给揭露、证实、打击毒品犯罪制造困难,而且窝藏行为直接将毒品置于个人非法控制之中,留下危害人民、毒化社会的隐患。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窝藏毒品罪本身就是毒品犯罪。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适时地增设了窝藏毒品罪这一新罪名,为打击窝藏毒品的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一、窝藏毒品罪的概念、特征 窝藏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替毒品犯罪分子藏匿、转移、隐瞒的行为。 1、窝藏毒品罪的犯罪对象,是指行为人替其他毒品犯罪分子藏匿、转移、隐瞒的毒  相似文献   

6.
徐媛媛 《政法学刊》2009,26(6):68-72
制造毒品犯罪,是一类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犯罪,但在暴利驱使下,国内各省区市不断出现此类犯罪,相对于其他传统犯罪,办案部门在取证过程中对于证据的种类和取证的方式、方法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在证据收集过程中,存在着取证对象不明确、取证程序不规范、证据提取不全面等问题,容易导致诉讼的失败。应该从研究制造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的种类入手,以制毒犯罪案件的现场为中心,从现场实地勘验、毒品鉴定、现场访问等方面讨论制造毒品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问题,给公安机关勘查制毒犯罪案件现场和侦办此类犯罪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谢曦 《法制与社会》2013,(15):70-71
毒品犯罪是一个多发性的普通犯罪,但是目前我国立法并没有给毒品犯罪作一个明确的定义。尤其是随着新型毒品的出现,毒品犯罪也不断涌现新的特点,而且呈泛滥之势,若不加以适宜的遏制,有可能会成为新的社会动乱因子。为此,本文将对毒品犯罪的概念、目前我国毒品犯罪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遏制毒品犯罪的法律建议,以期在司法实务中对防范和打击毒品犯罪活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我国由新型毒品所引发的社会危害日趋严重,不仅诱发了大量刑事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也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新型毒品的泛滥与国家惩处此类犯罪活动所面临的司法困境密切相关。笔者以此为切入点,论述了由于立法上的不足导致对新型毒品犯罪查处和打击不力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并重点探讨了如何完善打击新型毒品犯罪相关司法解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不应对走私、运输、制造毒品行为负刑事责任,也不应对贩卖毒品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不属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对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不应适用无期徒刑;所有未成年人毒品犯罪都不应适用罚金刑。  相似文献   

10.
杨红梅 《法学》2024,(4):62-76
“毒品”范围的确定影响着毒品犯罪的定罪量刑。根据《刑法》第357条,我国毒品范围的确定采用的是“部分列举+抽象定义”模式。这种毒品范围确定模式在适用中容易产生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涉非列管物质犯罪认定问题;二是涉自用或医用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犯罪认定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对“毒品范围”的形式化理解和适用,不能满足新型毒品犯罪的治理需求。实质刑法观以法益保护为目的,对犯罪构成要件进行实质解释,更契合新形势下毒品犯罪治理的需要。因此,在实质刑法观视野下,毒品范围认定不应只局限于国家规定管制、成瘾性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三要素,还应当考量涉案成瘾物质的现实社会危害性。具体路径包括:适当调整毒品范围确定模式;对非列管物质犯罪、自用或医用型麻精药品犯罪进行实质解释;做好毒品犯罪治理的行刑衔接。  相似文献   

11.
丘志馨 《政法学刊》2006,23(3):20-23
易制毒化学品是国家规定管制的,容易用于制造毒品,包括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原料和配剂。近年来,我国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这不仅助长了制贩毒品犯罪的蔓延,而且败坏了国家声誉。管理部门必须根据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的特点,强化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基础工作;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易制毒化学品违法案件;加强易制毒化学品查缉和检测设备以及销毁技术的研发工作,推行社会化管理模式,以遏制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Drug crime in China is on an overall rising trend. Major drug crime cases are becoming more common, the types of drugs being trafficked are more diverse, and the smuggling and trafficking of drugs into the country and the smuggling of precursor chemicals out of the country have formed a bidirectional cycle. Drug crimes in China have also begun to show a conspicuous tre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China's main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drug crimes have been to pass new laws and regulations against drugs, to increase the efforts to eradicate cultivation, to establish and expand "drug-free communities" programs, and to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antidrug campaigns. The existing problems demand prompt solutions, which include a shortage of funding and lack of accurate knowledge about prevalence of drug abuse and related data for scientifically studying the drug problems.  相似文献   

13.
祝卫莉  郭维丽 《政法学刊》2009,26(1):101-104
在国际毒情形势大环境的影响下,随着广东省缉毒斗争的日趋严峻,毒品犯罪必将朝着有组织犯罪的趋势发展。就当前广东省有组织制、贩毒案件的特点而言,可采取的侦查对策有:树立情报意识,实施情报导侦;树立经营意识,实施延伸侦查;采取控制下交付,实施监控侦查;加强侦查协作,实施合作侦查;有条件的提供机会,实施诱惑侦查。  相似文献   

14.
祖国大陆与我国香港地区毒品犯罪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犯罪是全球性的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如何减少和预防毒品犯罪,各国和地区都在作不懈努力。从香港地区毒品犯罪的历史发展,比较香港和大陆地区在持有毒品犯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毒品原植物犯罪,非法提供麻醉品、精神药品罪等犯罪上的不同,及香港毒品犯罪的综合治疗措施的差异,有助于大陆和香港地区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加大司法领域的合作,共同应付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15.
当前边境地区走私、贩运毒品犯罪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卫莉 《政法学刊》2004,21(6):85-87
当前,受国际毒潮的影响,我国的毒品犯罪形势日趋严峻和复杂。而在毒品犯罪中,走私、贩运毒品犯罪占相当大的比 例。当前,边境地区的毒品犯罪呈现出策略灵活多变,雇佣贩毒突出,利用现代交通、通讯工具进行毒品的走私、贩运,人体藏匿毒品形 成新高潮等特点,需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重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之处,历史上是川、藏、滇、黔等西南各省区的水陆交通枢纽。解放前是烟毒的主要集散地。解放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效的措施,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短短几年彻底禁绝毒品的奇迹,以“无毒国”的光辉形象享誉世界30年。20世纪50年代之后,世界毒品犯罪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毒品从种植、生产、加工、贩运、销售形成一体化、组织化、集团化、网络化的格局,形成了“供、销两旺”的世界大趋势。重庆面临毒品多头渗入,新型毒品猛增,吸毒人群中的亚文化现象侵蚀青少年的精神意志等严重现状,鉴于此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疆毒品犯罪现状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毒品犯罪在全世界范围内猖獗,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敌人。在我国,境外毒品多头入境,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活动愈演愈烈,毒品犯罪案件持续增长,毒品犯罪群体和贩销网络形成,吸毒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受国际毒潮的侵袭、渗透和国内毒情的辐射、互动以及社会、经济、地理、人文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新疆地区的毒品犯罪活动也迅速蔓延、愈益严重,已成为我国毒品犯罪的重灾区之一。为了严厉打击新疆地区的毒品犯罪,有效遏制毒品的蔓延,必须运用多元化的手段来进行全面、持久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中日刑法中的商业贿赂犯罪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家林 《政法论丛》2006,4(6):68-73
中日两国对于打击商业贿赂犯罪都十分重视,但两国刑法对于商业贿赂罪的规定则不尽相同。日本刑法典中仅规定有关公务员的贿赂犯罪,商业贿赂方面的犯罪则规定在《商法》等附属刑法之中。同时,日本刑法对商业贿赂犯罪的成立条件做了比公务员贿赂犯罪更严格的限定。日本刑法的这种规定方式对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及解释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朱飞 《政法学刊》2009,26(2):93-96
广东有组织制贩毒品犯罪猖獗局面是国际毒潮压力下形成的,是世界毒品生产和贩运转移的结果。其现状表现为大要案频发,内外勾结、跨区域作案,科技性增强。受国内外毒品犯罪形势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广东毒情可能会继续恶化下去,其中有组织制贩毒品犯罪因素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