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恢复全国统一高考的第二年起,我国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对于从高考“破冰”之初人们求知欲的大爆发,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直至在跨越世纪的过程中,大学生们的人生之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对待高考以及就业有哪些不同的看法?让我们去重温他们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日前,重庆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占应参加高考人数的5%,而这些考生大多来自农村。对此,各种议论蜂起,有认为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蔓延;有的认为“并非读书无用论抬头,实乃就业无奈现实所迫”等等。万人弃考现象,有多种原因,最终还是得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视角去研判。  相似文献   

3.
陈颖  文东 《辽宁人大》2007,(8):44-45
又是一年高考时,精明的商家们不失时机地大炒“高考”概念,推出一系列与高考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高考补脑营养品、高考冲刺辅导书等充斥市场,更有甚者,上海还出现了“高考保姆”“高考房”“高考心理咨询”等新花样,招数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在全国曾经掀起了一场空前的“高考热”、“文凭热”、“读书热”,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上出现了“操手术刀的不如委剃头刀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奇异现象,“高考”、“文凭”、“读书”骤然降温。对此,一些人大声疾呼,更多的人忧心忡忡。然而近年来,一股“文凭热”又悄然在中华大地重新娘起,仅南方某省,1994年上半年参加自考人数比1993年增加了17.85%,达历年来之最,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为了人生更充实”王君本来智商颇高、品学兼优,无奈在高考前一个月患病住院,结果以1.5…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基本刑事政策由“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向“宽严相济”演进,随之具体刑事政策亦将由“严打”向“破小案”演进。考量法律的严肃性和执法的公正性,在刑事执法层面,警察机关应树立起“破小案”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08,(11):60-60
高考从“全国统一”改为“全省统一”,出现了“新高考移民”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一些专家认为,首先,高考资格评定要以学籍为主,淡化户籍。目前中国流动人口过亿,约有2000多万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书。对于数字庞大的在外地就读的务工人员子女而言,户籍和学籍不对称使得他们从高考起跑线上就没有获得公平的竞争机遇。这不但牵涉到教育公平,而且也影响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在现行的“学籍+户籍”的高考管理体制下,移民二代正在成为没有归宿感的“无根的一代”,这不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影响孩子融入社会,也不利于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2005年高考渐行渐近。本刊特别邀请了几位师生,请他们一起来就“时政复习与高考”和“高考中如何避免失误”这两个问题谈谈体会,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薛涌 《乡音》2014,(4):33-34
2013年,中国多地紧锣密鼓地设计改革高考的方案。10月份先有“英语退出高考”之说,11月又有了“数学退出高考”的设想。这些并非仅仅是决策者的构思。网上的民调显示,有大约九成网民支持英语退出高考,近75%的网民支持数学退出高考。熟悉中国网络情况的人恐怕都知道,这些网民,往往是年轻人。说这些民调多少反映了年轻一代的意见,恐怕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9.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小”事。这些“小”事往往引不起大家的重视,便在疏忽、原谅、迁就的绿灯下进行,仔象世间的“小”事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似的,然而当“小”事酿成大祸,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对,才有人问津,岂不晚矣。“小”事不小!据报载:1986年,美国为探索太空奥秘而发射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不久,就‘轰”的一声巨响,自毁于半空,机上七名宇航员不幸遇难,造成世界载人航天史上最惨痛的悲剧,究其事故原因,竟出在一个小小的封闭垫圈未上紧这点“小”事上。又如,某单位一会计在临下班时,把一支未…  相似文献   

10.
从1993年起,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省市在升学考试中,高考理科不考政治。高考理科考生不考政治有无不利影响?我们以为有:其一,影响了对青年一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灌输。当前,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国际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乘机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国内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取消论”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谬论时隐时现,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一代。因此,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比任何时候…  相似文献   

11.
“南方科技大学”模式面临的三重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龙生 《创造》2009,(10):69-69
“我主张高考不是一次考。只要国家批准,上完高二的学生都可以参加高考,我们可重点录取高二参加高考的。”这是南方科大创建校长朱清时即将开始的教育改革新尝试。从开始“一口回绝”做南方科大校长,到有信心为中国高等教育种一亩试验田,主张“学者治校”,“去行政化”。有人期待,朱清时的试验将为中国高校改革缩短一大步。也有人怀疑,南方科大真能逃脱窠臼,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2.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这是浙江永康市第二中学行政楼大厅LED大屏幕上打出的一条标语。就是这么一句“高考励志标语”,没想到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人认为,这条标语里隐约透露着与“富二代”的对立情绪。  相似文献   

13.
时至8月,新一年高考招生已尘埃落定。在今年的暑期高考招生话题中,“掐尖”成为公众眼中的热词。有港校来内地“团掐”,也有内地高校的“互掐”、“对掐”,一场“掐尖”大战不啻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高校“掐尖”,是对是错,“掐尖”是促进了优秀人才的培养还是分数至上的面子工程?本期“观察”栏目邀您一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稻香 《现代领导》2006,(4):10-11
博弈论是最近必起的一门新的学科,别看它的名字起得高深莫测.总实它的英文叫“game”,就是一种游戏,揭示的都是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小道理。  相似文献   

15.
郭久葳“巴比馒头”成就了刘会平,凉皮让西安下岗女工贾亚芳赚来两百万。冰糖葫芦让山东普通女性朱呈荣做起300万的生意……这些“把小生意做成大买卖”的普通老百姓,成了中国“首届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上榜样人物。  相似文献   

16.
龙钢 《今日上海》2011,(1):34-35
小区里“冰冰冷”的水泥石凳被改成木质座椅:将锻炼身体用的鹅卵石路补齐;居民楼的楼道门口安上了扶手……自2009年起,虹口区曲阳路街道推出“小项目,惠民生”工程,设立小笔专项资金,专为百姓解决这些“贴肉小事”以来,获得了广大居民的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09,(8):7-7
不像大学是从事专业研究的,高中阶段仍是人生“全面打基础”的时期;因此,湖南将率先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此消”很有必要。不过,“此消”之后,特别要严防“彼长”——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何严防“彼长”?首先,根据新版课程内容,先亮出“高考大纲”,必修课只考哪些基础内容,选修课只是哪些方面“适当拔高”,好让师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未来的高考只考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再搞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高考日,几家欢喜几家愁。” 高考前夕,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关于高考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增加“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的表态,让高考改革方向之争此起彼伏。而“罗彩霞事件”、“绍兴一中航模高考加分事件”、“吉林松原高考舞弊案件”无疑让高考的诚信与公平话题再次升温。如何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行高考制度?高考改革如何体现出社会诚信?怎样才能更加公平、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在84万应届生放弃高考的尴尬面前,我们还要不要扩招?诚然,高考问题很多,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放弃改革、停滞不前的理由。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教育改革也概莫能外。本期“今日关注”从多家媒体对高考改革的呼声与建议声中筛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一组文章,希望透过这些肺腑之言,甄清高考问题的脉络,探寻其进一步发展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创造》2010,(11):12-12
“坦率地说,我最担心的不是高考这件事,而是高考的命题如何体现考察学生的素质。问题在于,不能考那些完全靠死记硬背的就能考好的,考题有哪些,希望我们考试题目更加体现我们学生的素质。”——在我国,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一直存在,一直压到学龄前的娃娃,因而有人甚至呼吁取消高考。对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在目前的状态下,完全取消高考来选拔人才可能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4,(18):4-4
异地高考政策门槛过高 今年有28个省份实施异地高考,报名人数达5.6万人,较去年激增12倍,但部分地区仍存在门槛过高问题。其中,北京今年仅放开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上海要求父母持居住证连续3年以上、且子女在沪高中毕业等。此外,不少省市实行“户籍加学籍”双证制度,可能导致一些双“籍”分离的学生无处高考。如何既落实异地高考,又防止高考移民,仍是各地亟需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