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纪念恢复高考50年的一项大调查中,有82.5%的人认为,与十年前相比,现在大学生的身份已经贬值。应该说,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大学生身份“贬值”是一种必然。一方面,随着大学的扩招,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过渡为大众教育,大学生的“含金量”相对来说降低了。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当前,高校大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解、掌握的程度究竟如何?存在哪些思想问题?对此,笔者在不同专业大学生中展开了调查,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思想认识、学习形式、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考评体系等方面对高校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上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小康》2009,(8):7-7
不像大学是从事专业研究的,高中阶段仍是人生“全面打基础”的时期;因此,湖南将率先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此消”很有必要。不过,“此消”之后,特别要严防“彼长”——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何严防“彼长”?首先,根据新版课程内容,先亮出“高考大纲”,必修课只考哪些基础内容,选修课只是哪些方面“适当拔高”,好让师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未来的高考只考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再搞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  相似文献   

4.
声音     
《创造》2010,(11):12-12
“坦率地说,我最担心的不是高考这件事,而是高考的命题如何体现考察学生的素质。问题在于,不能考那些完全靠死记硬背的就能考好的,考题有哪些,希望我们考试题目更加体现我们学生的素质。”——在我国,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一直存在,一直压到学龄前的娃娃,因而有人甚至呼吁取消高考。对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在目前的状态下,完全取消高考来选拔人才可能有问题。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6,(2):61-63
2006年的高考政治复习,首先必须重视时代背景……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端,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延续了50多年的“计划”提法首次变成了“规划”,这折射出哪些信号?怎样理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些都需要特别留意。  相似文献   

6.
记者:钱老师,您好。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而民族精神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您所理解的民族精神包括哪些东西?钱逊:民族精神本身内容很丰富。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对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概括。党的有关报告中有一个概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在学术界,张岱年有这么一个概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当然,还有从其他不同角度来说的。  相似文献   

7.
刘静 《观察与思考》2009,(12):38-39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各界给“小升初(小学升初中)”起了个“小高考”的称号来形容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但又有谁知道,“小高考”并不叫、”,甚至比“高考”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8.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竞争的残酷。那么,现在抬头看看就业形势的严峻,笔者认为用这句话来形容当前大学生们就业时的“惨烈”竞争一点也不为过。然而,大学生们是受到社会百般宠爱的天之骄子,怎么会落到现在这样求职无门的境况?是社会不喜欢大学生了?还是学校没把学生教好?抑或是大学生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失重”心理及其诱导孙从远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高校生活的奠基阶段。在这一年里,不少大一生在生活、学习、发展、社会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由于感觉到现实同以往个人的体验和设想有一定的距离或反差而程度不同地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若不及时克服,就容易造成思想混乱,情绪波动,生活情趣低落,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表现失常、行为偏离,由高考优胜者的地位跌入大-“大落差”的谷底。这不仅对其大学生活乃至以后的发展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也是高校优化环境,端正风气、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笔者试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应用心理学的角度对在高校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大学生“失重”心理现象及其成因试作分析。(一)高考金榜题名,“过五关斩六将”的幸运儿们,面对家长的欢悦,亲友的祝贺,教师的褒奖和同学们的羡慕,兴高采烈。特别是那些家居穷乡僻壤的应届考生,“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今天终于熬出了头!”函电报喜,设宴请客,有的还请来电影放映队,让亲邻乡里“普天同庆”。“准大学生们”一遍遍地读着录取通知书,憧憬着高等学府和大学生活,设计着未来的自我。新生跨进了朝思暮想的高等学府,前来迎接他们的是老师和同学们热情友好地面容和和蔼可亲的目光,连同“兄  相似文献   

10.
《当代广西》2008,(11):60-60
高考从“全国统一”改为“全省统一”,出现了“新高考移民”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一些专家认为,首先,高考资格评定要以学籍为主,淡化户籍。目前中国流动人口过亿,约有2000多万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书。对于数字庞大的在外地就读的务工人员子女而言,户籍和学籍不对称使得他们从高考起跑线上就没有获得公平的竞争机遇。这不但牵涉到教育公平,而且也影响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在现行的“学籍+户籍”的高考管理体制下,移民二代正在成为没有归宿感的“无根的一代”,这不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影响孩子融入社会,也不利于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陈颖  文东 《辽宁人大》2007,(8):44-45
又是一年高考时,精明的商家们不失时机地大炒“高考”概念,推出一系列与高考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高考补脑营养品、高考冲刺辅导书等充斥市场,更有甚者,上海还出现了“高考保姆”“高考房”“高考心理咨询”等新花样,招数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2.
“天之骄女”的追求———在校女大学生心态调查河北省妇联曹素英吕文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高等学府中女大学生的数量及优等生的比例越来越大,高考中的“女状元”也日益增多。这不仅标志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是对“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有力抨击。...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3,(12):26-3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共分16项60条。为帮助广大读者能够对决定内容有个清晰简明的解读,本刊特从两个方面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即:“改革重点……”,这次全会到底作了哪些重大决定,有哪些重点的改革;“《决定》之后……”,我们大家都会有哪些改变,哪些福利,哪些幸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自步入大学的校门,学生的学习包袱相对轻松了许多,丰富的课余时间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多彩的世界,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的焊接接口,实习则成了大学生的必经之路。与以往不同的是,现代许多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步入了社会这个大舞台,希望借此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更“时尚”的是许多大学生实现了四年大学生涯年年实习的经历,不同的阶段当然就伴随了不同的心态,承载了不同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弹指一挥间,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整整30年。风雨30年,高考的记忆随着时光的变迁而沉淀,变幻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书写着无数中国人的喜怒哀怨。30年来,对于千百万高考经历者来说,高考依然刻骨铭心:“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个泥瓦匠”,“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赤脚医生”,“高考为我的人生带来更多机遇”……说话者的身份在变,不变的是话中的追忆和感激。30年前,高考使一代中国读书人“乌鸡变凤凰”,命运轨迹发生重大转变;30年后的今天,高考依然左右着千百万年轻人的命运,但“大学生”的“名片”价值已是今非昔比,“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也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但是今天,我们依然感谢高考,崇信高考。因为,一个国家,需要建立必要的考试制度,以选拔人才,壮大国力;一个社会,需要为公民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率;一个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更需要国家建立一种制度来为他们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高考,在一如既往忠实履行着历史使命。而高考制度,也在人们善意的鞭策下,悄悄地进行着改变。  相似文献   

16.
李姜锦 《群众》2011,(7):59-60
大学生“村官”是干部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任职有何积极效应,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就此选择涟水县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并辅以集中座谈及实地走访的调查方法,力求了解真实情况,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发展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道德发展状况整体上呈现着道德“知”、“情”、“意”阶梯下降的趋势。不少大学生在道德实践上还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对某些道德规范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道德行为的内驱力、意志力不够,对不同的道德规范大学生的道德“知”、“情”、“意”发展水平不同,进一步验证大学生在道德发展中出现的“知行分离”倾向,为今后改善大学生德育教育方式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吴殿朝 《理论月刊》2010,(2):180-182
在校大学生齐大伟因实施招生诈骗犯罪行为而被判刑入狱,在对他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从“社会腱”视角,剖析了该案中隐含的大学生非法经商、“读书无用”和大学生不健全的自我控制系统等问题与大学生犯罪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一“社会腱”的断裂导致了大学生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刘勇强 《人事管理》2001,(11):15-15
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接受了一次问询调查,其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你认为大学生应具备哪些技能,才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教授们为此提出了希望学生具备的技能和素质。有趣的是,它们与企业家对人才的期望和要求正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魏群 《小康》2007,(10):16-26
1977年10月,被后来的诸多评论家称之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 那一刻,高考恢复,一代人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由此改变。 从此.中国的77、78乃至79级大学生被定格为一种独特的历史现象。这里,我们将他们称为“后三届”(曾经有人将他们称之为“新三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