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积淀。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学派所无法比拟的。研究儒学的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建设先进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之魂。在新的世纪中 ,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 ,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大学作为独特的文化机构 ,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对中华民族精神流传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未来发展中 ,一定要把大学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培育文化主体性是民族国家文化自觉、自省的过程,是通往文化自信、自强的必由之路。近代西方文明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当下追求经济效益带来的工具理性负效应,西方价值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化瓦解,种种因素共同造成了本土文化某种程度的主体性缺失困境。文化系国家发展命脉及民族复兴重任,寻找中华民族之精神自我,重塑文化主体性务必有的放矢、抓牢关键。优秀传统文化镌刻着中国人的价值基因,革命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结晶,重塑文化主体性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开展,传承革命精神以开展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与时俱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李九龙 《前进》2013,(5):42-44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土壤,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雁门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雁门文化,传承民族血脉,对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文华 《岭南学刊》2008,4(2):92-96
以和谐文化视域研究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以和谐文化理念为指导,在多样性与主导性、民族性与开放性、传统与创新的和谐中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质。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中国正在融入的全球化实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传统、他国文化相和谐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了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而本文所谈的廉政建设,既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要有文化上的保证,讲廉政必须讲廉政文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可以为中国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本文关注如何吸取中国传统精华推动中国廉政文化的建设,并认为中国优秀…  相似文献   

8.
马艳军 《人民论坛》2012,(26):200-201
发展并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塑造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介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分析其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以民族传统体育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向前的路径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卫红 《桂海论丛》2003,19(5):71-7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就历史性而言 ,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统。就时代性而言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必须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体现在民族成员的行动中 ,要体现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要重在教育。  相似文献   

10.
段伟 《传承》2011,(25):58-59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近年来,开封市紧紧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利用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独具特色的节会品牌,大力弘扬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为开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文化动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11.
复兴和重构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对于身处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冲击之下的中华民族,应对民族精神家园的危机与挑战,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的意义重大.而当前学界对精神家园的特质、结构、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学理性研究尚不够深入.文章以黑格尔对欧洲人精神家园的研究路径为参照,借鉴文化哲学的方法和研究成果,提出精神家园的存在是主体精神(心理世界)与客体精神(文化世界)的统一,精神家园的发展内涵也是历史继承性与现实观照性的统一;阐明以回归生活世界唤醒精神家园主体的文化自觉:即通过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认同,通过对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整合创新,探寻构建民族精神家园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构建新世纪中国对外文化战略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国际社会文化化的要求,是当前对外文化交流现状和战略机遇期国家发展的要求,也是保障文化安全的要求。国家力量的不断提高、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飞速发展为构建中国对外文化战略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中国对外文化战略的构建必须以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中心,以坚持相互借鉴,寻求共同繁荣,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为目标,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以清醒认识中华文化在国际文化秩序中的地位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盛敦荣 《中国发展》2013,13(3):38-4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和内生动力.书法教育具有育人育德、文化认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文化创造价值的社会功能,开展书法教育,将大大增强国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提高中国文化的传承力、传播力与影响力.加强书法教育,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该文认为,书法教育必须坚持四个“结合”,即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相结合,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教育体制改革相结合,增强书法教育制度保障;与资源整合相结合,在创新活动载体中提升书法教育成效;与中国文化传播相结合,促进世界对中国先进文化的认同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推动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国际竞争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繁荣和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保持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文化生态的剧变表现为:文化传播与交流机制破坏;文化传承与变迁脉络割裂;近代文化片面发展。这凸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严重危机,并催生出中华民族解除精神危机的迫切文化需要,包括:高扬主体意识,为民族复兴奠定文化基础;自觉进行文化选择,重构文化发展机制;调适文化心态,走理性的民族精神复兴之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民族精神振兴。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对此需要的巧妙应答,其文化价值体现为:创造性化解文化两难困境;"世界历史"条件下重构文化发展机制;推动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选择什么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培育的首要问题.从语义学上看,民族精神概念本身就蕴涵文化选择之义;从发生学上看,每一时代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就是该时代先进文化的选择和积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先进文化的确立,对于导向、铸冶民族精神有着巨大而特殊的作用.因此,培育当代的民族精神,必须确立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取向,坚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非凡融合力和会通精神的文化,这种文化注重和谐,把人与自然界有机联系起来,对待诸家学说采取兼容并蓄的学术主张。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反思和整合,积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文史资料工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下大气力征集和抢救具有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史料,精选精编文史资料精品图书,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杨金洲 《理论月刊》2003,(10):16-17,40
本文从古代、近代、现代这一历时性维度分别论述了传统文化、新文化、先进文化对民族的兴衰成败、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性.重点论述了"先进文化"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文化挑战这三方面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由此指出"先进文化"论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意识的历史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