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桂珍 《唯实》2006,23(5):55-56
"和谐社会"不仅是指一个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而且也是指人们心境的平和与宁静.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人们和谐宁静的心理精神秩序,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或者换句话说,比之于构建社会生活的和谐秩序或状态,构造人们心理的精神的和谐秩序或状态要更为复杂、更为深刻、更为根本.惟其如此,一种真正优良而持久的社会生活秩序和谐才有可能,也才值得人们信赖和期待.所以,和谐社会的概念不仅仅涉及现代社会生活秩序,更涉及现代人的心灵与精神秩序.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政治和法律的事情,而且也是道德伦理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是社会对公平正义秩序的制度期待,还有人们对美好安宁生活理想的伦理期待,而道德资源和伦理规范便是其不可缺少的支撑点之一。道德教育对实现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一、道德教育通过对人格的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主体性前提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社会的发展会给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而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是社会对公平正义秩序的制度期待,还有人们对美好安宁生活理想的伦理期待,而道德资源和伦理规范便是其不可缺少的支撑点之一。道德教育对实现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一、道德教育通过对人格的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主体性前提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社会的发展会给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而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  相似文献   

4.
政治既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价值选择活动。源于政治实践活动的政治正义的终极目标指向人类"优良的生活"。"优良的生活"既意味着一种政治正义所预设的合理秩序,也意味着一种"共同善"。当政治正义使"优良的生活"逐步从理想演变为现实时,也就趋向"内在于善"的公共利益,并达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这也是政治正义终极目的"优良的生活"的本真所在。  相似文献   

5.
孙津 《党史博采》2005,(1):48-52
多党合作是中国政治的基本格局和运作机制,就现实情况来讲,建构和谐社会既是中国政党政治的合法性转变的一个自身要求,也是实现这一转变的一种机制保障.多党合作是世界政党政治中的一个创造,它以形式、机制和共识的统一体现了一种具有和谐性质和特点的政治文明,并示范、实施和促进着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朱金瑞 《学习论坛》2008,24(9):31-3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是一种道德化的社会形态.政府职能道德化既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政府公信力和执政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公民道德水平提升的基础和关键.政府职能道德化包括政府制度设计的道德化、政府执政行为道德化和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伦理文化资源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和目标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一定的伦理精神的关切,制度伦理以其规范、协调和创新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合理、公正的制度环境和伦理支撑,并在促进社会公正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了一致,显示了其重要作用。和谐社会也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对制度伦理提出了相应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实现社会转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建构起发展的政治秩序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冲突与整合是政治秩序发展的逻辑起点,我们要正确认识冲突产生的根源,推进政治整合在有序的轨道上进行;政治秩序体现了政治发展的内在诉求,构建发展的政治秩序是推进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制度与文化的交互作用是建构发展秩序的路径选择,借鉴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式,协调制度与文化的作用,以民主建设为目标,推进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9.
"善"是伦理学的基本概念.许多伦理学体系以"善"的客观性为基础,确立伦理判断的真理性和普遍性,但是忽略了"善"的概念在提供社会凝聚力方面的功能."善"的客观性既是一个过强的假设(引入了不必要的假定),又是一个过弱的假设(无法解释伦理方面的社会凝聚力).应该以主体间性的"善"取代客观性的"善",以共识取代真理,以家族相似取代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古典政治哲学与古典德性伦理是相互吻合的,现代政治哲学与规范伦理具有一致性.在近期古典政治哲学复兴的过程中,德性伦理被认为优于规范伦理.理由在于论者认为,古典德性伦理及政治哲学因为具有解决人的具体生活问题的伦理导向之理论能量,也由于现代规则伦理及政治哲学解决不了这一被命名为"何谓美好生活"的问题.所以前者优于后者.其实,不论在现代社会还是在古典社会中,不论什么伦理设计或制度安排、政治哲学都解决不了"何谓美好生活"的问题.于是问题就只能转换为哪种制度有利于人们追问美好生活的答案.基于此,现代理念、现代制度与现代生活方式就具有为自己辩护的充分理由.  相似文献   

11.
"制度"从广义上看其实是制度规则、制度结构和制度化结构的集合体.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不仅要关注制度规则,而且更要关注制度结构和制度化结构,更加关注社会"基础秩序"问题.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始终面临"基础秩序"不匹配问题.因此,需要重构与社会认同密切相关的意义系统和福利渗透系统.  相似文献   

12.
孟子德性伦理思想是系统的,并且其理论是自洽的。人伦出于天道是生命的德性本质形成的前提,因而,孟子以天道作为其德性伦理思想的形上根据。"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为天所赋予,先天于人的心中,它们不仅共同构成了人性中的本然之善,代表了四种道德能力,而且也为孟子的德性伦理思想提供了人性根据。因为有了四心,有了人性善的基础,五伦说规约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伦理和伦理实体的基本格局,为孟子德性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伦理上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正>理论和实践表明,制度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社会中的人和事框进它所设立的秩序中;人们在享受制度带来的自由与秩序时,也可能会遭遇其带来的不公和代价。无论是刚刚废除的劳动教养制度,还是新颁布的"单独二孩"政策,总驱使着具有"终极关怀"情结的人们,渴望废除"恶"的制度,制定并实施"善"的制度,从而让制度插上道德的翅膀。如何让制度插上道德的翅膀?这显然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现实有机统一的伦理问题。李刚先生新著《制度·创新·伦理——制度伦理视域下的制度创新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便是这种探索的成果,是一部颇为令人信服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执政制度伦理作为执政伦理的核心,在执政伦理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执政制度进行伦理分析,揭示执政制度伦理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建立公平正义的价值体系,顺应政治民主化的潮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和谐校园的构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团的根本特征,和谐的校园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和谐校园伦理.和谐校园是具有和谐伦理精神的校园,它具有校园政治伦理、校园文化伦理、校园人际伦理、校园生态伦理等方面丰富的伦理意蕴.和谐校园伦理特征具体体现为:公平正义性、真诚关怀性、创新有序性、绿色生态性等.构建和谐校园,应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人道与和谐协调发展等基本伦理原则;加强校园人文道德精神教育与先进伦理文化建设;加强校因制度和管理的伦理建设;发挥师生在建构和谐校园中的主体性;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等.  相似文献   

16.
和谐校园的构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根本特征,和谐的校园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和谐校园伦理.和谐校园是具有和谐伦理精神的校园,它具有校园政治伦理、校园文化伦理、校园人际伦理、校园生态伦理等方面丰富的伦理意蕴.和谐校园伦理特征吴体体现为:公平正义性、真诚关怀性、创新有序性、绿色生态性等.构建和谐校园,应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人道与和谐协调发展等基本伦理原则;加强校园人文道德精神教育与先进伦理文化建设;加强校园制度和管理的伦理建设;发挥师生在建构和谐校园中的主体性;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等.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5,(8):44-44
万俊人在《道德与文明》2005年第3期撰文.主张从政治伦理的综合视角切入“和谐社会”的主题.认为制度美德和公民美德是和谐所需的必要的政治伦理条件。只有通过社会基本制度的正义安排与台法有效地运作.社会伦理规范的合理有效的规导与协调,公民个体美德的修养与自律,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使社会生活进入一种有序和谐的发展状态。这也就是说.“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不仅是政治的和法律的.而且还有社会伦理的和公民道德精神的。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重要理论与现实主题.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压力.并对政治体系提出了相应的诉求.中国政党制度能够提供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社会整合、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功能,而且其自身就是一种和谐的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浅析选举制度与宪政建设的学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举制度既是民主政治和宪政建设的启动环节,也可能因为自身的供给不足而成为阻塞民主政治和宪政建设的瓶颈.从学理上探究选举制度与宪政建设的内在关系,有助于在实践中把握和解决中国宪政建设视野下的选举制度改革的具体问题.选举制度与宪政建设内在关系的逻辑性首先根源于民主政治这个基本的制度与价值基础,其次也体现在它们制度建构上的耦合,再次体现在代议民主制的"代理成本"需要宪政来监督规限并尽可能降低,最后还体现在选举制度的价值功能也需要宪政来维系和保障.深入剖析它们之间的学理关系,还必须看到选举制度蕴涵着民主、自由、权力制约、参与、权威、秩序和创新的宪政价值,具有建设宪政国家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观点搜索     
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条件万俊人在《道德与文明》2005年第3期撰文,主张从政治伦理的综合视角切入“和谐社会”的主题,认为制度美德和公民美德是和谐所需的必要的政治伦理条件。只有通过社会基本制度的正义安排与合法有效地运作,社会伦理规范的合理有效的规导与协调,公民个体美德的修养与自律,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使社会生活进入一种有序和谐的发展状态。这也就是说“,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不仅是政治的和法律的,而且还有社会伦理的和公民道德精神的。数字里的中国社会和谐度朱庆芳在6月23日的《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为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