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省级机构改革大幕已拉开,市、县级机构改革即将开始。这次机构改革,力度大、人员分流多,虽然大部分机关干部能够以平常之心对待,但我们调查时,也发现仍有不少基层机关干部出现了消极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是精神衰退,意志消沉。在机构改革尚未开始前,一些基层干部已失去了斗志,认为这次改革动作大,分流人员多,自己很  相似文献   

2.
在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它涉及到干部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干部的命运前途,因而备受全社会的关注。因此,确定分流人员时,要坚持原则、把握政策、慎重行事。具体说来,应努力做到“六要六不要”。  相似文献   

3.
去年六月,在“全省乡镇分流人员减轻农民负担现场会”上,崇义县交流了经验。为进一步做好巩固工作,最近,笔者带着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调查。两组对比1997年下半年以来,崇义县立足县情,疏堵并举,统筹兼顾,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干部分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机构改革前全县共有乡镇干部1286人,平均每个乡镇71人,最多的达94人,最少的也有52人,“吃皇粮”的乡镇干部平均每个村需要负担8.3名,且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机构改革后,分流精减乡镇冗员527名,占原总职数的41%,乡镇机关干部平均数减为42…  相似文献   

4.
机关人员分流是地方机构改革中的难点、重点。朱镕基总理在全国地方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这是“硬任务“,必须完成。如何积极稳妥地完成机关人员分流工作,通过精简,优化人员结构,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吃准政策与讲求策略。国务院提出的“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优化结构“的原则对地方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吃准政策就是要真正理解和领会中央提出的人员分流基本原则,对一些基本问题如什么是“带职分流“、“定向分流“、“加强企业“,如何“优化结构“等要吃透、摸准,要组织专门的学习和讨论,在认识上达到一致,吃准政策就是为了把中央的政策用到位。讲求策略就是充分注重各地的实际情况,参照但不是照搬其他地方人员分流模式,不人云亦云,而是创造性地、开放性地搞好本地区人员分流工作。二、人员分流方式。人员精简历来是机构改革中最棘手的问题,人员难以分流也是历次机构改革陷入“精简-膨胀-“循环的最大阻力之一。难点在分流渠道狭窄,吸纳空间狭小,这是一个“瓶颈“制约。从地方实际出发,总结以  相似文献   

5.
抓住优势促分流中共运城地委组织部在机构改革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人员分流,党政机关人满为患,出路滞涩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党政机关人员多,人才也多,藏龙卧虎,这就为劣势变优势,人员分流提供了条件。从我们运城地区1993年底的干部年报统计反映的情况看,...  相似文献   

6.
城市基层组织亟需青年干部赵国柱目前,县(市、区)、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已经拉开序幕,干部分流问题已迫在眉睫,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选拔青年干部的工作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寻找一条既能顺利实现人员分流,又能培养选拔青年干部的有效途径,就成为摆在我们从...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层楔入,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全面推行,人们都在正视和关注这样一个现实: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客观地说,其中主要又是机构臃肿,人员庞杂,由此而带来财政压力大、农民负担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而干部分流又是多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近两年来,湖南省岳阳市在乡镇干部分流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该市实践表明:任何改革退却是没有出路的,乡镇机关人员分流的改革之路就在脚下!现状分析截止1996年底,岳阳市乡镇人员透…  相似文献   

8.
免除农业税对乡镇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乡镇财政收入锐减,债务无力偿还,乡镇运转困难;机构臃肿和人员超编问题开始显性化;乡镇的职能定位和干部的工作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此,经过充分调研和前期准备工作,2∞5年9月河南省开始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通过科学定位乡镇职能,整合乡镇规模,大幅度减少领导干部职数,根据乡镇职能进行人员分流,比较成功地实现了乡镇向服务型政府过渡.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打破了干部任用中"能上不能下"的痼疾,冲击了官本位观念;凸显了程序民主,迈出了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突破性的一步;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入手进行改革,通过转变职能实现人员分流,创新了改革理念;竞争上岗使乡镇干部经受了一次大洗礼,必将增强他们的服务观念和宗旨意识.同时,这次改革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必须强力推进乡镇职能和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变;拓宽分流人员就业渠道;建立规范的干部考评体系;加大对乡镇自收自支单位的改革力度,进一步推动乡镇改革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乡镇机构臃肿、宏观调控弱化、工作效率低下、人员繁多、财政不堪重负的困惑日趋突出,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工作已迫在眉睫。为此,崇义县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转变职能、减员增效”的原则,于1997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有益探索,立足县情、疏堵并举、统筹兼顾,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干部分流步伐,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实行干部分流过程中,该县的主要做法是:1、把握一个根本牢牢把握一个根本:即转变政府职能。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安排,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已陆续在全国各地展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心,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政府功能重新定位,改革的难点和焦点是人员分流问题。然而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在当前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情况下,不进行人员分流,改革就只能是走形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只能在低效率中运行,因此人员分流是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中应该重点探讨的问题。笔者就此问题谈点个人见解。 人员分流要有 明确的指导原则 人员分流工作艰巨而又复杂,关系到人们的前途命运,因此,必须确立正确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这样人员分流才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启动,乡镇机关人员分流的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乡镇机关人员分流是关系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被分流人员切身利益的大事,对分流人员必须妥善安置。那么,如何进行妥善分流呢?笔者认为结合发展农业产业化,就地分流乡镇机关人员是一条好路子。...  相似文献   

12.
分流的标准──量化考核李明阳目前,财政机关如同政府的其他部门一样,存在着机构臃肿、机构重叠、冗员增多、人浮于事的问题。精简机构、紧缩编制,实行人员分流,这是财政部门实行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怎样精简,如何分流?涉及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压力大...  相似文献   

13.
三年一次的乡镇换届选举工作在一些地方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乡镇机构改革也势在必行,这必然涉及到许多乡镇干部的变动,民政助理也在其中。为此,笔者提出一点建议,即乡镇换届时和乡镇机构改革中要保持民政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因为民政工作对象成份庞杂,涉及面广,范围大,工作任务繁重、紧迫,需熟悉、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情况多、数据多,这一基本要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只有一大批业务骨干,才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处理问题及时、准确,保持民政工作的连续性。乡镇换届时要保持民政干部的相对稳定@申志刚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务院各部门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人员分流的工作正在进行,省市政府机构改革将全面展开。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机关后勤工作如何定位,后勤服务机构如何设置,机关后勤工作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如何发挥作用等等,是机关后勤部门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大家普遍关心...  相似文献   

15.
组织分流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是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安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开发人才资源、建设一支适应多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做好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对于保证这次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分流人员的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95年11月国家人事部和中央编办召开事业单位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以来,各地纷纷进行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探索出了很多有益的做法和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认识上和方法上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本文试图结合试点工作的经验教训,就事业单位改革的方法论问题,谈四点感想和建议。一、要注意改革对象的差异性事业单位改革不同于机关、企业的改革。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强调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机关机构改革也明确规定了机构数额和分流人员比例。与此不同,事业单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创…  相似文献   

17.
顺德市是广东省行政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单位,1993年机构改革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五大班子共有行政人员1035人,后勤工作人员35人。市府办公室与市委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后勤管理由一个行政科统一管理,后勤服务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后勤人员是如何分流的  1993年机构改革前,机关共有后勤人员118名,抓住随后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通过自愿分流“下海”经商,接近退休年龄的提前退休养老,机关分流三种形式将83名机关后勤人员分流。机关给分流人员除每年补贴一个月的工资外,还给每个人买了一份社会保险。通过股份制形式将2个…  相似文献   

18.
竞聘录用干部是当前人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合理用人、科学用人的发展方向。然而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一、竞聘用人,使部分干部变得明哲保身;工作瞻前顾后,原则性不强。竟聘用人后上任的部分干部为了稳固“江山”;往往多栽花,少栽刺 而落聘的部分干部为了多得民意测评选票,以便 “东山再起”,也是办事一团和气,当 “老好人”,工作原则性不强。 二、落聘的部分干部不思进取。有的干部自认为落聘下来就等于政治生命基本划上了句号。因而在工作中得过且过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缺乏锐意进…  相似文献   

19.
干部"下岗"潮起神州建国以来,干部一直端着"铁饭碗",虽然有过几次"精简",可走入了"精减——膨胀——再精减——再膨胀"的怪圈,机构越"精"越大,人员越"减"越多。有资料表明,1996年我国财政供养人数比1978年增长了82.3%,从1993年到1997年,财政供养人口每年增加100多万人。政府机构的改革风起云涌,因而"下岗"也不再专指工人,如今干部也可以"下岗"。北京市出台了《公务员辞职办法》,到3月底已有69名市属国家公务员办了辞职手续,愉快地与机关说了"再见"。福建省于年初把省级领导小组和临时机构裁了一大半。福州市也立即行动,将市级各类领导小组和临时机构从322个减少到104个。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采取撤、并、转、降、停等形式,拟从机关中剥离出去1000多名干部,目前已有235个被充实到农村、企业一线。  相似文献   

20.
<正> 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干部制度的改革也提上了议程。如何提高干部工作开放、透明、群众参与程度,是干部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从事干部工作的同志经常思考的问题。从中央到省委,对如何提高干部工作的开放、透明、群众参与程度十分重视。一再强调,改革干部制度,做好干部工作,要解决好增加透明度和机会均等两个问题。提拔什么人,不提拔什么人,一定要有透明度,越透明越好。越是透明,毛病就越少。有了透明度,机会就容易均等,也就越公道。只要公开、公平,走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