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爱如杉     
胡双庆 《新青年》2005,(12):5-6
夜里,梦见父亲了,他慈祥地对着我笑,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丛生,让人心痛、怜惜,又温暖无比。眼泪不经意便浸湿了夜色。窗外,那片杉树林在夜风中“沙沙”有声……母亲生我时难产死了,父亲当年只有23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没有再娶,后来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找个后妈,父亲笑而不语,昏黄的眼睛里温情四溢,我猜想,他在思念母亲。常常可以从邻居们口中听到我记事以前父亲的艰辛养育:我饿了,没有奶水,就哭。父亲先是熬米汤,一口一口吹冷后喂我。偶尔我会刁嘴不喝,父亲就抱着我穿乡走户,去找刚刚生了孩子的女人讨奶。我两三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阿冰 《新青年》2005,(8):17
父亲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母亲为了能挣点钱,也不顾我们的劝阻做起了钟点工,去帮一户人家看孩子。家境困窘到了极点,也许,下一笔的医疗费就得向亲朋好友去借了。渐渐地,父亲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几次说啥也不治了,挣扎着要回家。我们说有钱,母亲也说有钱,有一次还对父亲说,她自己还存着一大笔私房钱呢。父亲的眼光有点迷离,他似乎不相信母亲的话。他看看我,又看看弟弟妹妹,说:“你妈说的是假的,她哪里来的私房钱,我还不知道吗?”我想想也是,母亲没有工作,除了父亲的工资,她有什么私房钱啊!但为了延…  相似文献   

3.
一位生活在苏黎世郊区名叫尤利马斯·马吉的农村青年,在他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更加不幸的是,在他20岁的时候,与他相依为命的父亲也去了。父母留给他的除了丑陋的长相和一个小小的磨坊外,再也没有别的任何东西了。  相似文献   

4.
父亲与山     
魏鹏 《新青年》2004,(12):16
离开苏北老家来到省城,转眼间已3个年头了。3年来,我无时不在思念年过花甲的父亲。3年前,母亲病故,父亲退休,我是他们惟一的儿子,又外出谋生,家中空荡荡的。父亲一人在家,让我放心不下。我曾想方设法让他来城里生活,但他不肯。2002年春天来城里一回,不到一周就回去了。他说他要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爱情     
别人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出生时却给我的家庭带来了一样东西——耻辱。我母亲过门六个月生下了我,当然不是父亲造的孽。所以我出生后,爷爷奶奶就不再登我家的门儿,高傲美丽的母亲也成了众人指指点点的对象。而且父亲带我出门时,别人总跟他开这样的玩笑:大夏天,你怎么也戴帽子?我见他头上什么也没有,就反驳说:“我爸爸没戴帽子。”周围的人便哈哈大笑。父亲胀红了脸,也不说什么,拉起我就走,后面的人笑得更欢。  相似文献   

6.
巴山 《新青年》2005,(4):8-9
打从记事起,我就看出,母亲和父亲的关系不那么好。在家时,母亲总是一副冷冰冰的脸色,很难看到她与父亲说一句话,出了门更没有见她与父亲一起走过,更别说像别的父母每天黄昏时带着孩子散散步、逛逛街什么的。看到同龄的孩子与父母一起欢蹦雀跃、嬉戏打闹,小时的我时常有一种孤独的感觉。当父亲不在的时候,母亲不止一次问我,假如我和你爸分开了,你跟我还跟你爸。我每次都回答说,跟我爸!口气坚决而干脆。那时,我已明白母亲所说的分开过就是她与父亲离婚。楼下的小胖就对我说过,他爸妈是离了婚的,他跟着他爸一起过。我并不是受小胖的影响才那么…  相似文献   

7.
对不起,母亲     
彦君 《新青年》2007,(3):13
自从弟弟出车祸后,母亲就疯了。我把母亲接到了城里。父亲早年去世了,我不能把母亲一个人丢在乡下。我在城里不停地求医问药,可母亲的病一点儿也不见好转。病中的母亲总是神志不清,时不时大叫几声听不懂的话。把开水从一个杯子倒到另一个杯子,又倒回来,反复不停;在各个房间里窜来窜去;翻箱倒柜的把家里能撕的东西都撕得粉碎;把家具挪得乱七八糟……  相似文献   

8.
刘德良 《新青年》2004,(2):20-21
事实上,父亲和母亲是没有爱情的,如果说有,那也只能算是一种亲情和责任,是一种自然而又质朴的情感流露。也许,父亲和母亲就像是两株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庄稼。他们相互守望,相互搀扶,然后,再一起走完那艰辛而又坎坷的一生。总之,父亲和母亲不会像现在的人那样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他们更不会说“我爱你!我想你想得要死!”之类的话语。在父亲的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女人,是一个能够为他生儿育女和同葬在一个坟墓里的人。而在我母亲的眼里,父亲也不过就是她的一个男人,一个能够与她共担风雨和同撑起一个家的人。父亲就像是一片天,能够让我的母亲活得踏实和知足,而我的母亲也会给我的父亲滋养和快乐。  相似文献   

9.
在台北的蒋碧微,与子女只能在照片上见面了。 徐伯阳说:“把我们儿女的情况,告诉我母亲的,是我父亲朋友沈宜甲先生。还是在1927年4月,我母亲发现她怀孕了.我父亲当时在新加坡卖画,我母亲决定回国内生孩子,她把六、七大箱书画交给航空运输公司,直接运到国内来。她一个人从巴黎搬家,沈宜甲帮了很多忙。临走的时候,我母亲很感激他,没什么好东西给他,就指着自己的肚子说:这孩子生下来认你做干爹。1976年沈宜甲回来探亲时找到我,就跟我讲起这段事。我们还一起在我父亲的墓前照了相,他把这张照片辗转到我母亲手里。  相似文献   

10.
读完小学后,他想继续读初中。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的时候,父亲却希望他可以留在家里帮忙放放牛,家里实在负担不起那么多孩子的学费了。让母亲担忧的是,离家里最近的学校也有50公里路,这么小的年纪每天来回走这么远的路怎么吃得消?他却望着母亲眼神坚定地说:"我不怕,只要可以继续读书就值得!"恢复高考后,他上了本州一所师范学院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弟弟,不哭     
我上高三的那年,有一次学校一定要我们买一种高考复习资料,我只好回家问母亲要钱,恰巧碰到弟弟从工厂里回来。弟弟回来后笑嘻嘻地说:妈,我被工厂开除了。母亲以为自己听错了,被工厂开除了还没心没肺笑嘻嘻的?这是弟弟第二次被开除,他第一次被开除是在学校,那时弟弟上高一年级,因为在学校和几个地痞打架,被学校开除了。被学校开除后的弟弟成了父亲和母亲的一块心病,后来父亲用提前退休的代价,让弟弟顶他的班进了工厂。可进工厂上班不到一年,他就与车间主任又干上了,弟弟说那个车间主任又好色又坏,他看不惯。刚被工厂开除后的弟弟一点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2.
黄健 《新青年》2005,(8):29
说实话,我很怕走夜路。小时候,只要一到晚上,我就会抓住母亲宽大温暖的手,然后寸步不离地跟着她,看她喂猪、做饭。长大了也是这样,天一黑,就不敢出门了。可是,刚才方挺的父亲说要送我的时候,我却拒绝了。方挺是我班上的一名学生,皮得很,今天拿条毛毛虫放在女同学的文具盒里,明天画只大乌龟贴在同桌的背上,还三天两头地吵架、旷课。我今天到他家里去,就是为了向他父亲“告状”,让他爸爸好好地教训一下自己的儿子。起身告辞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手表,已是晚上9点多钟了。外面一片漆黑,再加上刚下过一场雷雨,窄窄的小路上到处是水洼。路旁的庄稼地…  相似文献   

13.
牵手     
李黎 《新青年》2005,(4):16
关于父亲母亲的情感世界,我知晓得不多,大概,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本来就不擅于表达爱情,亦或是父亲执意要保持一种粗犷坚强的军人形象,母亲则温婉恬静,像所有的军人家属一样,依附于父亲身后,像一株柔美的藤,其实,那藤因吸收了树的刚阳之气,亦具备了军人坚忍的品格,家是母亲独自一人撑起来的,所以父亲这棵树才显得高大苍劲。我想,年轻时候的母亲内心一定是孤独的,同父亲处对象那天起,她就盼望着同父亲的相聚,长相厮守。母亲辞掉很好的工作,随军到父亲身边,但即使这样,父亲仍不能够时时回家,在他心里,部队和牵手他的兵永远是第一位的。儿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遗憾     
岳勇 《新青年》2004,(7):17
母亲看看父亲,又看看我,核桃壳般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说:“傻孩子,你忘了你们小的时候,不是跟你爸说过,等他老了,你们要做他的拐杖,陪你爸到北京看天安门、看长城的吗?你爸的拐杖,就是你们兄妹3个呀!”  相似文献   

15.
母亲生养了四个子女,父亲去世得早,为了把我们拉扯大,她含辛茹苦,曾经吃了不少苦。刚参加工作时,因为有了经济能力,每到发工资那天,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邮局给母亲寄钱。寄出汇款单后,心中顿生快慰之感。当然,那小小的附言条,也就成了我倾诉思念的一块宝地,内容大多是祝福和问候。可眼下,工资升到四位数,我却与“汇款单”日渐疏远,“附言条”也变得愈加陌生。每次与母亲在电话里交谈,她总会说:“不要寄钱,我有!”这便成了我“不再寄钱”的理由。我知道,年近八旬的母亲确实不缺钱,每月有700元退休金,身边的儿女们也常给她一些钱。虽然如…  相似文献   

16.
父亲去世多年了,他那间房子没人再去惊动,很多资料和他用过的东西依然和原来一样,虽说时常有灰尘,但母亲和我也很少进去,总觉得父亲没有离开,还在那间屋子里,还有他苍老略有微弯的身影。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快到了,我想为父亲整理些那个年代遗留下的故事和资料。前些天,我翻开了父亲的老照片,有些发黄,有些残破,但依然可见父亲年轻时英武的身影,这身影勾  相似文献   

17.
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工作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卖,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了一大锅肉羹回家。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顾得厉害,回到家时肉羹已冷,且溢出了许多,我们吃的时候已经没有父亲形容的那种美味。可是我吃肉羹…  相似文献   

18.
父与子     
秘书走进总经理办公室说:“许总,何其凡刚才打来电话,说今天头疼得厉害,要请一天病假。他让我转告你。”“知道了。”许总说完就放下手中的急件,急急地走出办公室,开着他的桑塔纳向何其凡家奔去。何其凡妻子姓许。年轻时,何其凡在县城里工作,妻子在乡下独自抚养着儿子,儿子与母亲感情深,随母亲姓许。许总其实就是何其凡的儿子。许总大学毕业时,在省城开了家装潢公司。几年间,公司发展到近百人的规模。许总也在省城购了房、买了车。今年年初,又给父亲买了套两室一厅的楼房,把父亲从县城接到省城,还把乡下的母亲接到父亲身边,让双亲团聚。何其…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原则     
从我记事到他70岁时去世,父亲留在我心中的形象就是瘦弱多病,经常离不开药,干不了太重的活儿。也许是身体不强壮的原因,他在外面从不和人争吵,是有名的老实人;在家里也没什么大脾气,偶尔和母亲吵架时,也总不占上风,对我们子女也轻易不打骂,还常常在母亲打骂我们时替我们讲情。  相似文献   

20.
刘光福是典型的“A.B.C”。有人解释“A.B.C”是“澳大利亚出生的中国人”,他则将此定义为“澳华的后代”。他在人间生活的叨个春秋,浓缩了在澳定居华人的历史。刘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历年了,人们却总觉得他仍在为澳中友好和人类的和平事业奔走。7岁那年,他刚懂事的时候,慈祥的英国血统的白人母亲——悉尼华人长老会教堂的钢琴师去世了。父亲把失去母亲的儿子送回广东台山的故乡,在那里他受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一位远亲阿婆,家境贫寒,对他却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当她卧床不起,他匆匆跑到附近的鱼塘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