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蒋萌 《民主》2010,(9):51-51
暑假又开始了,有网友总结出“暑期十大电视剧”,老版《西游记》毫无争议搞得头名,此外还有《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武林外传》、《红楼梦》、《三国演义》、《情深深雨濠濠》、《我爱我家》等。  相似文献   

2.
史书体例的恰当运用是历史编纂学的重要问题,我们应当认真地总结、表彰古代史家如何匠心运用,做到史书内部组织结构和叙事方法的严密、协调.体例的制定和运用是为史书内容服务的,出色的史家苦心经营,运用体例达到严密、精当,从《左传》《史记》以下形成了优良的传统,显示出中华民族历史意识的发达.经过初步梳理,通过对百卷巨著如何锤炼成有机整体、复杂的篇章何以写得层次分明、众多人物传记如何合理编次、纷繁的纪年如何恰当处理、学术史著作如何达到完善等五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彰显中国史家在体例运用上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27)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的言谈逸事。《世说新语两则》表现了诚信的主题。"信"是立世之本,《期行》一文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诚信。《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相似文献   

4.
索晓海 《学理论》2009,(14):125-127
不少文学名作需要重新解读,杜运燮诗作《山》不是对于奋斗作一般意义上的讴歌,而是表现精神追求者的生存状态;林语堂散文《祝土匪》善用反语,文中隐藏着五层逻辑关系;鲁迅小说《伤逝》批评了当时青年“五分热”的病症;沈从文小说《丈夫》揭示的仍是湘西与都市文化的冲突和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编纂学是正在建设的一门学科。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关键所在是不能将之视为单纯的技术问题,而亟须加强对其哲理层面的思考,深入发掘史学名著的成就,认真总结中国历史编纂学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当前尤应深入探索以下四项有效的研究途径:第一,贯彻发展观点,将创始时期的特征与以后的纵向发展联系起来考察;第二,确立整体观念,深入总结史学名著所蕴涵的深邃哲理与高度审美价值;第三,贯彻“历史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克服偏颇之见;第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阐释传统史学精华在历史变局面前所具有的应变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郑樵生平及其<通志>,并对<通志>中郑樵所创造性提出的图书馆学理论观点:图书采访理论、图书分类理论、图书著录理论、图书管理和利用理论等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分析了郑樵之所以成为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先驱的主要厚因.  相似文献   

7.
唐高力士传记资料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近年考古出土的有关高力士的两种碑志资料,进而重审有关高力士的传世传记资料,与《两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比勘汇校,尝试对于唐玄宗一代政局的突变作出新的分析,对于高力士以及唐玄宗的评价提出新的评判。  相似文献   

8.
读《自励》     
江南尘 《学理论》2008,(1):84-84
《自励》这本书,在西方受到极高评价。 有人说,1859年,三本书的出版震撼了全世界:塞缪尔&#183;斯迈尔斯的《自励》,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穆勒的《论自由》。  相似文献   

9.
余显斌 《各界》2014,(10):55-57
一 钟会老妈名张菖蒲,和林黛玉能够PK的,不但有貌,而且有才,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女性。张美眉曾读过《孝经》,学习过《左传》《尚书》《礼记》,不然,是没法教自己儿子“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崔伟 《学理论》2009,(10):66-67
《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官修类书,成书于永乐六年。保存了明初以前大量的珍贵资料,其中辑录的书籍,往往一字不易,悉按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其保存文献的价值。本文通过对《永乐大典》中所辑录的《茅山续志》进行研究,发现该志的编纂填补了现存关于明代茅山志书记录的空白。同时说明现存《永乐大典》虽为残卷,但仍然有着珍贵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革命报人、《苏报》馆主陈范在19世纪末积极投身维新变法运动,革除社会弊俗,在20世纪初年主办《苏报》,团结大批资产阶级革命志士倡言排满革命,以至酿成"《苏报》案",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境地。但他不屈不挠,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斗争,终于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制度变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通过劳动合同立法,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有利于依法规范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这既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客观现实向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孙盛楠 《学理论》2012,(35):174-175
都市类报纸从异军突起到发展壮大,目前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时代,如何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是每一位都市报人致力探究的主题。通过《城市晚报》与《新民晚报》比较研究,希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和差距,进而可以加大《城市晚报》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重大法律问题之一。个人信息保护涉及多个法律领域、多种法律手段,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来解决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构建个人信息保护的多元法律体系。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3月审议表决《民法典》,还将计划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因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将迎来历史性突破,以民事基本法与行政单行法构筑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将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5.
金鑫 《学理论》2012,(31):154-155
沈从文和卡扎菲通过《边城》、《城市》的文学创作阐述对生命和人生的认识。通过对《边城》和《城市》的分析,透过小说创作的表层意识揭示"反现代性"的深层意识,即:独特环境下独特风情的再现,这种场面掩盖下的是对现实的不满、沉重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美好人性的呼唤及建立和睦友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强烈的反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萧珊 《党政论坛》2009,(6):17-17
刘伯承出生在四川开县张家坝的一户农民家庭,虽自幼家境贫寒,但父母仍克勤克俭,在几个孩子中唯一送他上学读了书。1897年,刚刚五岁的刘伯承,进了本村的私塾读书。由于他聪明、勤奋,读过的《三字经》、《千家文》、《千家诗》,以及《四书》、《五经》和诸子等书一般都能背诵下来,并在书上做了许多圈点和批注,学习成绩十分优异。  相似文献   

17.
孙咏 《党政论坛》2020,(4):53-54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山之作,也是新时代提升共产党人看家本领的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也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刘磊 《学理论》2013,(6):150-152
《孟子》一书中多处引用《诗经》相关篇目。对于《诗经》的引用和解读,孟子遵循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两大基本原则。就《梁惠王》上、下篇中的几处对《诗经》的引述情况做深入的剖析,来探讨孟子如何引用《诗经》以为己用来展开论辩和《诗经》在孟子哲学思想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耀杰 《各界》2011,(11):71-73
《北京人》与《雷雨》、《日出》、《原野》,并称为曹禺的四大经典戏剧,其创作时限大约在一九四0秋冬至一九四一年秋冬之间。剧中的曾皓、曾文清、曾霆老少三代如出一辙的一男二女的男权美梦,与曹禺本人在现实生活中陷入与妻子郑秀、情人方瑞以及方瑞的干爹杨振声之间的三角恋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塞万提斯戏仿骑士小说塑造了堂吉诃德--世人眼中的"疯子".从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奥雷良诺上校以及<上校无来信>中的主人公身上,可以洞察到堂吉诃德那神圣的"疯癫".三个人物都是为正义和荣誉而战却最终失败的英雄,他们的伟大建立在疯癫和理想主义的基础上.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表明人类一直在与自私贪婪、冷酷无情、争权夺利做斗争,而世界恰恰需要堂吉诃德式的理想主义者来拯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