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旭章 《群众》2009,(11):28-30
常熟碧溪人开创的“碧溪之路”是在我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资源,从一个传统的农村走向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三十年的巨大变迁,碧溪人实现了由农业经济为主导向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移,由封闭分散的农村经济向开放集中的城镇经济的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相似文献   

2.
吴坚 《今日浙江》2011,(3):48-49
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大背景下,招工问题成为长三角共同的难题。有关专家认为,经过30多年的发展,长期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长三角地区,现在必然要向高新技术业、高档制造业、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转变。  相似文献   

3.
网络行为轨迹分析在现代侦查机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向纵深化发展,现代侦查机制中的信息化侦查也不断深入。为了侦查更为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公安机关的侦查模式必须由传统模式向以网络信息为主导的现代侦查模式转变。由此,网络行为轨迹分析在现代化网络侦查模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立现代警务制度和机制是当代监狱管理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以问题导向侦查为基础,以情报主导侦查为基本途径,以“博弈——合作”为策略的狱内侦查模式是现代警务制度在狱内侦查领域的具体实现。为此,必须加快监狱刑事立法和行政制度建设,保障狱内侦查由经验模式向情报主导模式转变,使狱内侦查更加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外源带动为主的发展模式发展经济,实现了从农业县向新兴工业城市的转型,经济结构呈纺锤式,两边小中间大。东莞制造业的未来调整升级仍主要依靠政府行为主导。东莞政府通过一系列产业主导政策,如促进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物流中心港口的开发、引进人才优惠政策等等,为东莞未来的制造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整合与引导。  相似文献   

6.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目标是建成全国装备制造业中心。文中分析了辽宁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必要性及优势,重点阐述了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即要以信息化带动装备工业的现代化为运行模式;以实现所有制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为保证条件;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突破手段;以进口替代与“阶梯出口”并行战略、嫁接改造战略、区域产业集群战略为主要措施;以多元化、优势化、专业化、集群化、柔性化、国际化为升级方向。  相似文献   

7.
构建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是公安机关实现由被动防御型警务向主动控制型警务、由传统粗放型警务向集约高效型警务转变的根本途径,是现代公安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情报信息工作存在系统建设不规范、机制不完善、情报质量不高、人才缺乏等问题。构建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应遵循强度整合、高度共享、深度应用原则,与基层社区警务工作相结合原则和未雨绸缪防弊端原则,同时,应在机制、人才和政策法规等方面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8.
兰建平 《今日浙江》2010,(21):30-31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区域经济实现从传统产业为主导向现代产业体系为主导转型升级、工业化发展由中期后半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住房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主导向市场经济体制主导演变,中国的住房公积金模式在借鉴了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模式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和不断发展。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展,其制度不断完善,运行基本顺畅,资金积累速度快、规模庞大。本文基于公平的视角,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定位、资金属性及功能作了进一步的界定与扩展。在权衡了住房公积增值收益使用的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使用效率的对策,并对住房公积金权益模式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制造的多是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处于技术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必须转变制造业发展模式。为此,要着重发展微型系统制造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和省耗绿色制造技术等现代制造技术,促使制造业向技术链高端延伸;要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产品、装备、工艺流程和产业组织,促使传统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要通过发挥现有优势,分类培育,形成具有不同特点和要求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促使制造业获取集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莎 《长白学刊》2004,(3):10-13
党中央近日提出的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同时又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精神相一致.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去分析新的科学发展观,应该说:"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本质;"协调发展"是发展的核心;"文明发展"是发展的境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强化并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纠偏"和"引领"作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2.
发展经济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对传统发展观批判的基础上拓宽了发展概念的内涵,在经济增长源泉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新制度主义的发展思路;新增长理论的兴起促进了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的融合;对资源耗竭和环境退化的担忧使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发展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在市场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国家的权力在下降,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3.
颜军 《理论月刊》2010,(3):25-2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它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当今中国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品质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继承、深化和创新 ,是发展观的重大突破。它与邓小平发展观既一脉相承 ,又与时俱进 ,丰富了发展内涵 ,创新了发展理念 ,开拓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线性发展观在我国长期占统治地位。它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忽视了资源与生态环境对发展的制约,忽视了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对发展的制约。科学的发展观超越了线性发展观,在一种全球视野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并以社会和谐为发展的深层动力。为探寻中国新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持续、和谐地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7.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同时科学发展观又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供方法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单纯同一走向分化互动。科学发展观首先肯定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分化互动的历史进步性.然后又重点解决两者互动之后出现的社会结构不平衡问题.在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之上达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赖以产生的基石,后者不仅深刻反映了前者中的"发展之理"、"发展之质"和"发展之本",而且折射了前者中的"发展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蕴含的"消解矛盾"、"超越现实"、"重组要素"、"实践创新"、"和谐共生"、"辩证调控"等"发展之法",正是科学发展观阐发的发展方法的理论旨归.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的发展评价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健全和严格执行科学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紧迫任务。我党的发展观经历过三次重大转变,经验证明,错误的发展观或发展评价指标必然导致灾难。针对GDP指标的片面性,有学者提出GNH指标,即国民幸福总值,这或许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良策。  相似文献   

20.
在新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人的需要、能力、交往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反面是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人的片面发展、畸形发展是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在唯物史观中,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发展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因而只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引领,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在此意义上,不平衡发展根源于人的不平衡发展,而人的不平衡发展又以人的不充分发展为前提。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化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