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加坡是19世纪东南亚华人秘密会党活动的一个重要地区,本文以新加坡华人鸦片包税商陈成宝为研究个案,分析华人秘密会党在海峡殖民地鸦片包税经营中所扮演的角色,藉以管窥华人在整个海峡殖民经济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随着马来亚经济发展,华人妇女经济参与日益扩大,尤其在30、40年代,马来亚华人妇女劳动力进入所有行业,她们的职业领域也在拓展。这一时期影响华人妇女劳动力行业分布和职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所引起的移民政策变化和华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女子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性别模式。  相似文献   

3.
吴开军 《东南亚》2003,(1):59-62
新加坡自 1 965年独立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即已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新加坡这些成就的取得同占新加坡人口 70 %以上的华人的卓著贡献是分不开的 ,而新加坡的华人社会在随着政府对国民实行新加坡化的过程中逐渐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了深刻的变化。一、华人社会变化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新加坡的侵略与占领 ,当时旅居在新加坡的华侨积极参与到保卫新加坡的战斗中去 ,为保卫新加坡而洒热血、抛头颅的华侨为数不少 ,旅…  相似文献   

4.
导言本书(两卷)收集的有关东南亚华人经济活动的论文大体可分为四类: 第一,有关华人从事某些特定行业和职业的研究,这类文章有哈弗纳对泰国果菜农的研究,巴顿和奥莫汉德罗分别对越南和菲律宾市镇商人所做的研究,兰达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小橡胶商的研究,戈斯林对马来西亚和泰国乡村粮商的研究,延戈扬对菲律宾乡  相似文献   

5.
胡光明 《东南亚》2003,(4):58-62
新加坡是个多元语言、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家。占全国总人口76%的华人的母语———华语,在新加坡曾广泛流行,自1970年以来,政府为了促进各种族的沟通和提高新加坡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力推行英语教育,英语实际上成为政府、教育及商业的语言。从此,华语在新加坡的地位日渐衰落。2 0世纪80年代,受“讲华语运动”影响,华语(普通话)一度在新加坡华人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使用。但最近十年来,英语在新加坡各族家庭用语中使用的比例越来越高,华语日渐式微,华语使用人数和水平都在下降,前景让人担忧。2 0 0 0年新加坡已基本确定了2 1世纪的新经济发…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同为多种族、多文化的移民国家。在历史上,两国都有着不断接纳外来民族迁入的经历。15~19世纪,华人族群分别在这两个国家扎根并繁衍。目前,马来西亚华人约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26%,而新加坡华人约占该国总人口的76.8%。由于华族在两国都为主要民族之一,华族文化的载体——华语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成为两国华人社会不懈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对于华语教育的发展问题,两国根据各自不同的国情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新加坡,儒学或曰孔学、孔教,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正宗,在一切思想流派中具有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随着19世纪初期新加坡开埠,华侨来此定居者日益增加,儒学也逐渐在当地华人社会传播开来。自19世纪80年代,晚清设置驻新加坡领事以来,新加坡儒学发展出现兴盛局面。清政府领事官员以及当地华人绅商通过办文社、建孔庙学堂和推广普及双语等方式,实现儒学与西学的对接,将新加坡儒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周中坚 《东南亚》2004,(2):34-45
东南亚华文报刊个别萌芽于 1 9世纪前期 ,部分诞生于 1 9世纪末期 ,2 0世纪初开始形成群体并开始其主要的历史进程。在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 ,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历史的发展 ,东南亚华文报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百多年来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到相继取得国家独立并开始实现国家现代化 ,东南亚华文报刊也相应地经历了从华侨喉舌到华人桥梁的演变 ,经历了从植根于祖国中国到移根于所在国的变化。这个过程同华侨变为华人 ,同华侨“落叶归根”到华人“落地生根”的变化是一致的。一、东南亚华文报刊的出现在东南亚…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是东南亚各国中华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华人经济在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发展为主线,对1997~2008年期间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和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中医药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燕清 《东南亚》2001,(1):29-33
新加坡的中医药业 ,最早是由南渡星洲的华侨传入的 ,经过华侨先辈不断努力而得到发扬光大 ,可以说中医药业在新加坡的发展是新加坡华侨、华人发展史的一个重要侧面。本文试图回顾中医药业在新加坡的发展历程 ,并就其现状和前景作初步分析。一、新加坡中医药业发展回顾(一 )新加坡中医药业的早期发展 (从开埠到独立 )中新之间最早的医药传播是以贸易为媒介的 ,宋元明清历代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在向新加坡输入货物的同时 ,也把中医药传到了新加坡。在中新早期的医药交流和发展中 ,彼此引进了新医、新药来丰富各自的医学和医药品种。如新加坡的…  相似文献   

11.
自18世纪末中国帆船对吧城、马尼拉的贸易逐渐衰退之后,到19世纪初期依然没有摆脱持续衰落的困境。与此同时,暹罗及安南的王朝兴替,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帆船对两国贸易衰退的势头,并促使彼此间贸易往来在19世纪初期再度兴旺起来。19世纪初期英国在据有新加坡之后所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得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而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可谓是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荷属东印度政府以鸦片公营局制度取代鸦片包税制度,该制度的推行对荷兰殖民经济和华侨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以来国内学术界鲜有对荷属东印度的公营局制度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荷兰殖民者推行公营局制度的历史背景、模式特征和实质进行简要的分析,试图弥补这一空缺。  相似文献   

13.
肖彩雅 《东南亚》2011,(2):67-72
中国人移居缅甸历史悠久,尤其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华侨不断地涌入缅甸,缅甸华侨社会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的变化与19世纪缅甸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三次英缅战争(1824~1826年,1852年、1885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随着缅甸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诸如华侨的籍贯构成、经济活动、人口分布、社会组织关系等。在移民与贸易的互动作用下,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网络逐渐形成并成为缅甸华侨网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日俄战争后,朝鲜人民反日运动高涨,俄远东的朝鲜移民也投入斗争中,成立大韩国民会、劝业会等朝鲜民族组织,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有力地支援了朝鲜国内的革命运动,同时也为俄国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十月革命前朝鲜人在远东的政治活动构成了19世纪末20纪初亚非拉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俄国是一个十分好战的国家,在18世纪初成为了欧洲强国之后,为了维持它的强国地位,俄国坚持对外扩张的政策,连年战事不断。受国家落后的经济状况和巨额战争经费所累,俄国货币体系混乱不堪。进入20世纪,俄国经历了日俄战争、1905年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受战争影响俄国的货币体系几乎陷入瘫痪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聚焦于20世纪初期的爪哇排华运动,考察了华人资本主义发展与近代印尼民族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这次排华骚乱是印尼民族资产阶级对华人资本主义扩张的一种自发反应,近代爪哇华人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华人商业文化与伊斯兰宗教文化、华人资本与印尼民族资本之间的文化冲突与商业竞争是导致这次排华骚乱的一个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在谴责与抨击印尼民族资产阶级针对华人的狭隘民族主义和野蛮排华暴力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这次排华骚乱所带来的历史教训,反省华人资本主义扩张进程中的商业道德,并思考在多元社会里华人资本主义发展所依托的商业文化应如何与其根植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以促进多元族群社会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亚洲与拉美的关系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亚洲和拉美的早期贸易始于16世纪中期。19~20世纪初,西方列强从中国、朝鲜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掳掠和贩卖大批契约劳工到拉美各地。自19世纪中叶起,日本开始向中南美洲移民。二战后,亚洲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取得较全面的发展。20世纪50~80年代,日本和韩国与拉美的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成为拉美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在90年代,中拉关系全面发展,中国逐渐取代日本和韩国成为拉美在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异军突起,同拉美的关系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国家同拉美的关系也有长足的发展。亚洲与拉美关系的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印度的中国研究开始起步。1947年独立以前,它以涉及中国文化的汉学研究为核心。独立以后,由于中印边界冲突和美苏冷战等复杂因素使印度的中国研究开始转型,汉学研究逐渐边缘化,让位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随着中印关系逐步正常化,印度的汉学研究重见起色。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移民东南亚历史,根据其动力和规模,可分为四次大潮。东南亚为中国海外移民的最主要目的地。中国人大规模移民东南亚始于17世纪,盛于20世纪上半叶,历三波移民高潮。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中国改革开放前,移民东南亚工程中断。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及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飞速发展,中国人重启移民东南亚热潮。虽然推动不同时期的移民潮各有其不同的国内外因素,但就四次大规模移民潮而言,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发展和合作都是主要动力之一。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如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保持良好,前往东南亚的移民潮仍将继续。与此同时,东南亚各国进入中国的移民也将日益增多,并呈加速之势。  相似文献   

20.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后期,越南南河阮氏政权的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东亚海上贸易的一大亮点。作为当时东亚海上贸易的主导者,华商以操作者、推动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南河海外贸易发展的全过程,为其发展和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