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同舟共进》2013,(8):1
悠悠西江河畔、巍巍云雾山下,云浮西江新城——一座宜居宜业的生态绿城正拔地而起。西江新城,以云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核心,承载着云浮全市人民的希望,肩负着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使命,引领地域特色产业发展。它在推动园城互融的同时,正积极创建生态发展试验区,即将成为云浮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规划建设中的云浮新区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2.
《同舟共进》2013,(8):F0002-F0002
悠悠西江河畔、巍巍云雾山下,云浮西江新城——一座宣居宜业的生态绿城正拔地而起。 西江新城,以云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核心,承载着云浮全市人民的希望,肩负着市中心城区“扩窖提质”的使命,引领地域特色产业发展。它在推动园城互融的同时,正积极创建生态发展试验区,即将成为云浮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规划建设中的云浮新区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1,(20)
正云浮,这座广东最年轻的城市,将红色作为赓续精神谱系的主色,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以特色作为蓄能增势的亮色,实现红色文化、绿色业态、特色产业"三色"融合发展。云浮因境内常年祥云飘浮而得名,建市于1994年,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辖云城区、云安区、新兴县、郁南县,代管罗定市;全市总面积778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0万。云浮地处广东省中西部、两广交汇处,是广东的"大西关",与佛山、江门等市接壤,是离珠三角最近的城市之一,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向外辐射拓展的第一环,又是服务保障大湾区建设发展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从90年代以来大体上都保持在8-9%的速度,但是产业结构的矛盾开始突出了,很多商品销售不畅,开始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国民经济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结构不协调,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不相适应已明显地暴露出来。作为新建地级市的云浮,地区产业结构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对其调整和优化势在必行。本文就云浮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作一探索。一、争创云浮工业发展新优势。我认为,云浮工业发展的目标是:按照市委市府确立的“优化建材,大抓优工,壮大轻纺和机电,突破高新创名优”的…  相似文献   

5.
《同舟共进》2013,(1):F0004-F0004
云浮市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总面积777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86万。云浮。文化底蕴深厚。禅宗六祖惠能、工运领袖邓发、抗日名将蔡廷锴等均系云浮儿女的杰出代表。云浮。区位交通优越。市区距广州140公里,广昆高速公路、南广高铁、三茂铁路、西江航道、国道324线均从市区经过,是两广重要交通纽带。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9,(35)
正作为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云浮践行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理念,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六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而今的云浮,移步皆惊喜,举目满眼春。在新兴县,享养生温泉,品禅宗文化;在云城区,一辆辆白色的氢能源公交车有序运营;从云安区镇安镇到云城区腰古镇的百里石材长廊,各种各样的天然石、人造石依架而立;……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广东省云浮市近年来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  相似文献   

7.
云浮古为”百越之地”.孕育出禅宗六祖文化、南江文化、石艺文化、信用文化等多元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广东省云浮市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富县强镇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等经济改革.成绩卓著:同时,把开展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倡导”基础教育回归’传统,.着力挖掘和提炼”诚信、包容、实干”的新时期云浮精神,以及”忠、孝、诚、信、礼、仪、廉、耻”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习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云浮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有益探索。特辟”云浮探索”专栏,希望给广大读者以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云浮是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1994年设立,现辖云城区、罗定市、新兴县、郁南县、云安县五个县(市、区),总面积777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75万多.全市"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市.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28元.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5,(8)
<正>站在广东省的角度看,云浮是山区欠发达地区,但经过多年来历精图治,云浮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呈现给大众:好山好水好人文、宜居宜业宜休闲的山水生态城市,广东内河第一大港,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广东省"智慧城市"试点城市,19家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平安工作满意度考评全省第二……目前,广东省有三位女性地级市委书记,作为三位书记之一的庞国梅,由于她是三人中最年轻的,格外受到媒体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5,(22)
<正>"中韩交流越来越紧密,希望更进一步,在互相帮助中共同发展。恳切希望韩中友好关系天长地久。在不久的将来韩中交流越来越活跃,达到共同繁荣的美好景象。"——金东镇2015年10月中旬,在第十二届中国(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暨第六届中国(云浮)石文化节、大西关经贸活动期间,韩国统营市市长金东镇一行49人抵达广东省云浮市,造访了抗倭名将陈璘故乡云浮市云安区,并出资3000万韩币,资助陈璘将军后裔用于困难家庭修缮房屋以铭记韩中友好历史。  相似文献   

11.
《同舟共进》2011,(10):2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云浮282万人就有282万种对幸福的阐述,而这些千姿百态的幸福,蕴藏在田野嫩绿的秧苗间,在茂密的桔林里,在山野蜿蜒的绿道上,在广场欢快舞动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云浮市云安区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云安正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党建创新促党群联心,并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推动乡村文明振兴。云浮市云安区位于广东省西部,在西江中游南岸,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云安,近年来在坚持"治环境、强产业"两大主题,奋发勇为实现云安跨越发展的同时,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4月10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提出"云浮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全省前列"的指示。2017年12月26日,云浮市委常委、云安区委书记、云浮新区党工委书记梁海卫到基层调研新农村  相似文献   

13.
你省1987年12月19日《关于调整我省部分行政区划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请示》收悉。同意你省:一、撤销肇庆地区,将肇庆市升为地级市;设立肇庆市端州、鼎湖两个市辖区;将原肇庆地区的高要、四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云浮、新兴、郁南、罗定十个县  相似文献   

14.
《广东民政》2010,(3):53-54
春节前后,韶关、河源、梅州、茂名、肇庆、云浮六市相继召开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六市市委全会和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民政工作,部署安排2010年工作。各市分管民政工作的市委、市政府领导与各市民政干部共聚一堂,总结成绩,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5.
行政发展的概念要进行厘清与科学界定。在批判借鉴国内外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我国目前深入推进行政发展及其研究的具体建议包括: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行政发展的全局;大胆创新,不断完善中国行政发展研究的范式;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行政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5,(2)
<正>顺德与新兴的对口帮扶,目的是将"输血"转化为"造血",把新兴的发展推向纵深。这是一场"情投意合"的"联姻",经济与文化的握手,更是雪中送炭的援助。顺德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东南部,改革开放初期走在前面,曾获"广东四小虎"、"2013中国百强区第一名"等美誉,典型的"藏富于民"的发达地区。而相距134公里的云浮新兴县是六祖慧能的故乡,农业生产源远流长,由于地缘等原因相对欠发达。广东省的对口帮扶任务确定后,顺  相似文献   

17.
刘琼  叶世才  张育雄  张小娟  李霞 《传承》2011,(14):34-35
"发展是硬道理"的"硬"是指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的原因: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第二国际环境的要求。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要求,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要求,发展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要求,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的要求。国际环境的要求: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竞争的要求,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竞争的要求。所以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旋律,为社会主义理论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部地区发展过程中应当处理好以下七大关系:内生性与外生性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乡村城市化与异地城市化、城市用地扩张与农村耕地保护、行政区经济与经济区经济、经济增长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陕大海 《理论月刊》2008,4(2):108-110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表现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具有共同的实践本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具有共同的现实课题;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即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其中,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第三产业发展给城市化以后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