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不仅在理论上是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也必须以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着力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良性互动,必将使两者在进一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2.
叶介甫 《传承》2012,(9):44-45
历史与现实、国外和国内的大量事实表明,解决好民族问题,必须正确处理民族与发展的关系,这个关系主要体现为民族的进步有赖于发展,各族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力量,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各民族共同繁荣。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民族自身的和谐,实现全面发展;以民族与民族的和谐,实现共同发展;以民族与社会的和谐,实现协调发展;以民族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而两性关系是否和谐对建构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型的男女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性别关系具有差异性与非对抗性、平等性与公正性、互补性与共赢性、社会资本与社会资源性等特征。培育和谐的性别关系必须弘扬先进的性别文化,加大法律创新的力度,提升妇联组织的作为,加强两性主体的协作能力,这样才能使和谐性别关系的建构成为政府的目标和社会共同的行动。  相似文献   

4.
"同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几十年风雨同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同心"思想不仅对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而且对于我们构筑贵州"精神高地",实现贵州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同心同德,凝聚共识,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同心同向,万众一心,共同绘制后发赶超、同步实现小康的宏伟蓝图;同心同行,众志成城,努力实现贵州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是推进社会运动与发展的实践主体。发挥人的主体性,对推进社会和谐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关键所在。从人的主体性角度看,构建社会和谐机制,需要激发人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当前,形成社会和谐发展的机制,需要以增强人的主体性为基础,促进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为此,需要实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结合,不断健全社会和谐机制;促进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协调,不断强化社会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6.
白继萍 《传承》2013,(11):90-91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而和谐的社会氛围必将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坚决贯彻科学发展的理念,形成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多维度的发展模式,多管齐下,共同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同时要牢牢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科学进步的同时寻求和谐社会的形成,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探索科技进步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而和谐的社会氛围必将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坚决贯彻科学发展的理念,形成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多维度的发展模式,多管齐下,共同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同时要牢牢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科学进步的同时寻求和谐社会的形成,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探索科技进步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古今中外,追求社会平等、安定、和谐,是人们共同的愿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通过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阐发,揭示了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一个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个新发展。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于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工会应在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中发挥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德静 《群众》2006,(2):33-34
和谐大学校园是以科学民主、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本质特征的教育园地,它能使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协调运行、和谐发展,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使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位一体”共同发展。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需要学校各级组织和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毕节试验区是全国第一个以科学发展为指针,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凝聚各方各界力量,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共同发展的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是全球第一个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到实践的综合探索试验区.其试验、探索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正日益增多地展现...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人民政协要为党委和政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多作贡献。一、坚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投身发展促和谐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模式是人为了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所选择实行的方式、方法、道路的统一体。主体应遵循一定原则,作出科学、合理的选择。社会发展模式与人的需要互为依托、共同进退,与经济模式、政治、文化模式双向互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要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琦 《群众》2007,(12):69-70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党全国共同的奋斗目标。近年来,中国石  相似文献   

16.
罗贤英  刘慧 《传承》2012,(4):36-37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07,(11):59-59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十七大最强音;社会管理要坚持政府不与民争利;专家健康建议:每日须做9件事  相似文献   

18.
李祥营 《传承》2009,(4):62-63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成为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黑龙江省克山县信访工作的新举措,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结合提供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19.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成为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黑龙江省克山县信访工作的新举措,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结合提供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两大主题或两大战略任务。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在当代中国的本质体现,是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和谐的前提。推动科学发展,是在推动最大数人利益最大化的意义上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在促进不同利益关系协调共赢的意义上的和谐。实现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