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向政策”与两岸关系修春萍台湾当局近来极力推动的“南向政策”,是当前台湾整个对外政策的重要一环,从某种意义上说,亦是其大陆政策的一个方面。之所以这样说,因为这项政策的背景、目标以及它的实施,均与两岸关系的发展密切关联。一“南向政策”提出于去年(19...  相似文献   

2.
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症结───兼评《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曹治洲今年7月5日,台湾当局公布了“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我们由此上溯回顾台湾当局一个时期以来的大陆政策,总感到虽然台湾当局对其大陆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但却越来越阻碍两岸关系在正确轨道上发展,也越来...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两岸关系仍处在一种“冷和”状态。从近十年两岸交流与交往的矛盾纠结来看,之所以造成两岸政治关系今日此种僵局,其最主要原因莫若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的严重分歧。拙文仅从九十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大陆政策中有关“一个中国”问题的态度这一方面入手,通过...  相似文献   

4.
论台湾推行“务实外交”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冲击萧敬,张黎宏一、前言自李登辉在台湾执政以来,台湾当局的对内、对外和大陆政策在不断变化调整之中。就其对外政策而言,一反过去的“汉贼不两立”和很少“主动出击”的传统,以一种名为“务实外交”的政策逐渐取代了蒋氏父子...  相似文献   

5.
试析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若干因素刘国奋近几年来,台湾当局无论在处理对外还是两岸的事务上总是竭力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或“准国家”间关系,宣称两岸为“分裂分治”的两个“互不隶属的政治实体”。与此同时,台湾当局为在国际上寻求更多的支持,以确立其所谓“与...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与中国统一曹治洲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的以“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的方针,台湾当局一直持否定和反对立场,并认为“一国两制”的方案“是不适合中国的”①,是“谎言欺世”②。但是,当我们对台湾问题产生以来的两岸关系历史与现...  相似文献   

7.
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①。李登辉提出的“两国论”,“再一次暴露了他一贯蓄意分裂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政治本质,与‘台独’分裂势力的主张沆瀣一气,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②“两国论”严重危及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经20年的风风雨雨,尤其是第三次台海危机,两岸关系今天又面临重大抉择,两岸关系要不要发展,两岸交流要不要进行,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尽管总有一小部分人图谋分裂中国主权和领…  相似文献   

8.
试析香港在两岸互动关系中的中介角色王艳萍九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交流日趋热络,此起彼伏的各种“投资热”、“旅游热”、“贸易热”连接了两岸人民的同胞情,两岸关系在互动中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台湾当局僵硬的“三不政策”,海峡两岸的交流只能以间接...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能远 《台湾研究》2001,(4):6-11,36
2000年民进党上台之后,两岸关系在是否坚持一个中国、承认“九二共识”上陷入对峙的态势。祖国大陆的态度是坚决的,不回到一个中国原则,大陆与台湾当局、民进党势无沟通协商之可能。而台湾当局除了进行文字游戏之外,迄今为止,也不曾改变其立场。如此则两岸关系的危机依然在加深,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性依然在强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民党在岛内重新执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势正在不断形成,两岸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但两岸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特别是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仍然是考验两岸关系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事实上,虽然马英九上任后台湾当局不再提案“参与联合国”,  相似文献   

11.
国民党败退台湾至今,台湾当局的“外交”政策,几经嬗变。近几年台湾当局把现阶段台湾的“外交”政策美其名曰“务实外交”。“务实外交”就是台湾当局为了强化台湾的“政治实体”地位,以最终达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目的,在发展对外经贸文化关系中,同各国建...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两岸关系性质的双重性格周志怀自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部分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在海峡两岸的共同推动下,两岸关系特别是两岸经济关系得到迅速发展。1993年4月,两岸又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在新加坡举行了“汪辜会谈”,使两岸关系进入一个具有转折...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台湾当局陷入内外交困的一年。年内,祖国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并积极务实、灵活主动地推动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和谐世界”的外交新思维开展全方位对外关系,不仅极大地缓和了两岸关系的紧张,而且有效地营造了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国际大环境。在这一大背景下,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寻求拓展“国际生存空间”、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各种“台独”分裂活动不仅在国际社会全面受挫,也受到岛内在野力量和广大民众越来越强烈的质疑与牵制,“台独外交”陷入更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开放,两岸民间交流加速发展,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阶段。由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建立与巩固,传统安全因素即政治与军事对于两岸关系的威胁逐渐淡化,但是非传统安全因素如跨境犯罪、传染疫病、重大事故、恐怖主义等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上升。两岸应当建立相关制度,加强合作,强化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和控制能力,优先解决和防范非传统安全因素对两岸关系的重大冲击和损害。  相似文献   

15.
小布什政府上台前,美国国内政界、学术界对中国两岸关系问题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不少人批评克林顿政府对于两岸关系的政策,有的要求放弃一个中国政策,有的建议改变“模糊”战略。小布什政府上台近3年来对两岸关系实行了怎样的政策?本文围绕美国政府对一个中国政策、对“模糊”战略和两岸谈判的态度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美国政府关于两岸关系的政策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16.
刘佳雁  张华 《台湾研究》2009,(2):27-31,4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拓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的数十年间.台湾当局的“侨务”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巩固与海外侨社的传统关系,争取侨心认同。积极服务于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逐步转向以“侨务”推动“外交”、以文化维系侨心的过程。2000年3月台湾实现首次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台湾当局推展“侨务”政策的政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张宝蓉  邹莎 《台湾研究》2012,(6):42-46,52
2010年8月19日,台湾立法部门正式通过并发布“陆生三法”(即“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与“专科学校法”)相关修订条例,昭示着“台湾地区认可大陆高校学历”与“台湾高校向大陆招生”政策自此有了“正当的法源依据”。这亦成为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继台湾开放陆客赴台旅游及两岸签署ECFA之后的最重要议题与最热门话题。2011年,台湾高校首度拉开招收陆生的序幕。截至当前,台湾教育当局已完成两年的陆生招生工作。那么,台湾高校招收陆生的实际状况到底如何?台湾“有限开放的陆生招生政策”成效怎样?在台就读的陆生对其就学的整体环境满意度为何?台湾当局该如何调整陆生招收政策,以进一步提升大陆学生赴台就读的意愿,促进两岸高校相互招生的良性互动?这些无疑都是台湾当局及高校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语”/普通话和汉字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特有现象,体现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是两岸中国人联系的天然纽带。近年来,台湾当局打着人权、族群平等、保护“濒危语言”等旗号,出台了一系列以抬高闽南方言地位、创制通用拼音、删减文言文比例等为标志的语言政策,企图借助语言文字的政治蕴含,塑造新的“国家认同”,与中国形成区隔。台湾当局这种语言文字领域中的“文化台独”具有很大危害性,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今年5-6月,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借“过境”美国之机,在美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对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台湾当局将这种手法称为“过境外交”,即以“过境”之名行“外交”之实。本文即针对此问题,通过回溯“过境外交”的来胧去脉,特别是以2001年陈水扁“过境”为个案,进行详细分析。归纳其特点与性质,以对台湾当局“过境外交”作出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中国”内涵与两岸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当前两岸关系僵局无法打破,两会商谈机制无法启动,障碍就在于台湾当局拒绝承认和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更具体说则是拒绝承认和接受“九二共识”。至于如何来表述“九二共识”,中国大陆方面的认知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其出处见于“海基会”的来函;而台湾方面则是执政的民进党不承认有“九二共识”,只承认有“九二精神”或“九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