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历代帝王庙,明太诅朱元璋创建于南京,明嘉靖帝再建于北京,清顺治、康熙、雍正皇帝延续祭祀。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恢复中华”的需要,创建了历代帝王庙。集中祭祀三皇五帝和历代开国帝王,也入祀了元世祖忽必烈。初步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帝王祭祀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奉日为太阳之神,奉月为太阴之精。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为万物之本,月又主周天星宿,所以祭月也是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清代,凡国家诸祭祀,都由礼部牵头,由太常寺和鸿胪寺三个衙门具体组织。清初定制祭祀有三等:大祀、中祀和群祀。祭月与祭日、历代帝王庙、先农坛一样为中祀,比天坛、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祭祀活动低一等。中祀或由皇帝亲祭,或  相似文献   

3.
春游地坛     
地坛又名方泽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帝祗神的处所。阳春时分,和风温煦,空气清明自由,数不尽的男女老少都到此地纵情游乐,从事多样的健身活动,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无偿赐予。  相似文献   

4.
雍和宫位于紫禁城的东北方,东邻古刹柏林寺,西与元代太学国子监相望,北邻地坛公园。是北京保存完好的著名古代建筑群。历史上,雍和宫曾是清代雍正和乾隆两代帝王的“在潜”之居,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皇帝行宫。乾隆九年(1744年)改为藏传佛教寺院。  相似文献   

5.
1664年(清顺治元年)九月,清世祖从沈阳到北京,十月,在北京即皇帝位。从此,偏居东北一隅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继而统一台湾,实现全国空前的统一。经过康熙、雍正两代的休养生息,到乾隆年间,清王朝达到鼎盛时期。当时,中国幅员广阔,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口由清初的五千三百万迅速增加到两亿多人,成为当时亚洲东部最强大的封建国家。因此,中国与琉球、暹罗、安南、苏禄、南掌等周边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迅速恢复与发展,其中中国与暹罗友好关系的发展尤其…  相似文献   

6.
北京雍和宫是清朝乾隆、雍正两代帝王的“在潜之居”。后改为藏传佛教寺院。备受清朝中央政府重视。以“尊国政、谙例律、知举止”为宗旨。成为中原地区联结青藏高原、蒙古草原的一条宗教纽带。成为满、汉、藏、蒙古等兄弟民族之间交流的一座桥梁。历代达赖、班禅、章嘉等活佛大师。在此留下了他们爱国爱教、维护中华一统的千秋佳话。而雍和宫所藏佛像。在这一历史时期。有的是清代帝王的宗教活动所用;有的是蒙古、西藏及内地高僧大德往来酬谢之馈赠;有的是皇帝给予寺院高僧的颁赐;还有的是西藏上层人士、历代达赖、班禅进献给皇帝和雍和宫的贡品、礼品。它们是雍和宫文物宝库中独具魅力的珍宝。融藏地、汉地及宫廷造像艺术特点和制作技术于一炉。弥足珍贵。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和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更是清朝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亲密关系的象征。本刊特约请雍和宫管理处研究室主任李立祥先生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天坛趣闻录     
天坛是名闻中外的中华古建筑,但个中的奥秘,恐怕就不是人人皆知了。天坛初建是合祀天地的场所,故名天地坛,这从现今天坛坛墙的形状仍可看出。其坛墙有内外两重,都是南方北圆,正符合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虽然从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地分祀,在北郊另建了地坛,而天坛的围墙并未改动。一般人都认为天坛即祈年殿,这又是一大误会。年字的本义是五谷丰收的意思,在篆文中从千,从禾,是形。所以祈年殿实际是帝王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地方,而行礼的场所是殿下的圆台,那并非祈年殿的殿基,其名为祈谷坛。祈年殿不过是为祭祀时遮避雨雪的房…  相似文献   

8.
社火,源于先民对土地与火的祭祀。《礼记-祭法》载:“共工氏…其子日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神,土地是人的立足之本;火是熟食、取暖之源。先民视土地与火为神灵,形成了祭祀社与火的习俗。后来人们不断赋予社火以娱人的成份和祛瘟压邪、纳福求祥之意。按社火的形态和形式分,本溪社火当属武社火,而本地人习惯称它为“武秧歌”。  相似文献   

9.
沈阳故宫(原清代盛京宫殿)是中国现存两座帝王宫殿建筑群之一,已有380多年历史。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更名沈阳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清军入关前,盛京宫殿是帝王理政居住的“大内”皇宫,帝王军政命令由此处发出。清迁都北京后,盛京尊为陪都,其主要功能也发生变化,其中之一是贮藏珍玩秘籍。  相似文献   

10.
帝王好写诗     
帝王好写诗,堪称中国一绝,帝王写的诗不怎么样,也是中国一绝。 在中国,凡帝王,无论识字的,不识字的,无论会写字的,不会写字的,穿上龙袍,坐上龙椅,找到九五之尊的感觉之后,都想在诗词或者在艺文上,表现一下自己。我至今百思不解,为什么中国帝王大都好这一口,附庸风雅,而外国帝王一般没有这种嗜好,很少犯文学幼稚病。莎士比亚生逢两代君主,伊丽莎白和詹姆士,这两位都是戏剧的行家,但他们从不亲自操刀,只是让莎士比亚写,他们光坐在包厢里欣赏就行了。而回到我们中国的唐朝,那可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不但有一流的,超一流的诗人,而且,诗人之多,如过江之鲫,根本用不着太宗、高宗、玄宗、则天娘娘等来凑热闹的。  相似文献   

11.
地坛之夏     
正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公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公园有方泽坛、皇祇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1644—1802年),由于较为特殊的历史条件,中国人大批移居越南。对于这一时期移入越南的华侨问题,华侨史和中越关系史方面的一些论著有所涉及,邵循正、金应熙、戴可来、黄铮等先生还曾撰文进行专题研究,但对其人口数量未作估算。笔者不揣浅陋,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人口估算为中心,对此问题进行探讨,祈就教于方家。一、入越华侨类型1644年清军入关,又经过顺治、康熙时期近四十年的国内战争,清朝完成了统一。而后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达到鼎盛,史称“康雍乾盛世”。与此同期的…  相似文献   

13.
中秋祭月     
正祭月在封建时代是国家祭祀,目的是祈祷国家祥和安定。清代定制祭祀有三等,祭月称中祀,比祭天地、太庙、社稷的大祀低一等。但也要由皇帝亲祭或遣大臣代祭。但祭月并不在中秋节,而是在每年秋分节酉时,即月上之刻。仪注甚为复杂,此不赘述。民间也有祭月习俗,明人刘侗等著《帝京景物略》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纸肆市月光纸,绩满月像,跌坐莲花者,月光普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  相似文献   

14.
肇庆拾零     
肇庆,又称端城,一个迷人的历史古城。 秦始皇当年就在岭南置郡建县。历史的车轮滚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郡,就在如今的肇庆市老城区。其后历代都在此置州设郡、设府设县。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又将肇庆设为两广总督府驻地。  相似文献   

15.
清初康熙时期(1662—1722年)的海外贸易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的海禁阶段,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开海阶段,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以后的禁止南洋贸易阶段。然而,不管是海禁实行与否,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贸易均未曾间断过,所不同的只是贸易的形式与发展的程度而已。即使是康熙本人亦不得不承认:“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尝断绝”。因此,本文拟就这三个阶段中国与东南亚海上贸易的表现形式与发展程度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东汉时期,为刘秀南征北战的马援,功勋卓著,军功赫赫,当他平定南方后,“振旅还京师,赐援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如此受到帝王礼遇,伏波将军府上,自然门楣有光,闺府荣耀。可想而知,在洛阳城里,他们家的子弟,该是怎样的春风得意了。  相似文献   

17.
金诚  吴双 《海内与海外》2009,(12):56-57
34公顷的一泓平湖,展示了什刹海的宁静、悠然和迷人的妩媚。水是什杀海的灵魂。什刹海的历史、人文,无论它的古老和现代无不与什刹海的水密切相关,水是什刹海的母亲,水是什刹海的精灵。什刹海的水被历代人民大众所喜爱,更被历代文人所钟情。其中比较典型的应该说是明代弘治年间的宰相、文坛领袖李泉阳。  相似文献   

18.
沿京汤公路北行25公里,便来到了温榆河北岸、大汤山东侧的清代帝王行宫——小汤山温泉.行宫占地总面积296000平方米,湖岛错落,坡岗起伏,绿树成荫,景色清丽.踏进宫苑,首先映人视野的是康熙年间开凿的两座大型温泉池,至今仍然是热气腾腾扑面.那水面辽阔的后海上有乾隆年间建造的汉白玉石单孔桥,造型别致,名为怀碧桥.穿过翠绿的古柏林,在后山石壁上可以看到四个隽刻的行书大字:“九华分秀”.据考证为乾隆御笔亲书.关于小汤山温泉的传说,很多带有传奇的色彩.一种传说是很久以前,小汤山下住着一户人家,老两口唯一的宝贝闺女…  相似文献   

19.
有的史学家本质上无非只是“史工”,即对史籍进行整理、抄录、复述的工匠,对这样的人,当然要尊重。他们无论是大学里的历史教授,还是小学、中学里的历史教师,虽然他们干的都是“照本宣科”之举,但必须承认他们的劳动价值。假如人类历史上或人类社会中没有专干照本宣科的人,只让那些说胡话、说昏话、说蠢话、说废话的人以“万事通”自居,动辄便大耍一通“新新人类”的二百五式脾气,  相似文献   

20.
直到本世纪初叶,由山海关至沈阳的铁路没有开通之前,辽宁西部一直是沟通关内和东北广大地区的咽喉要道。特别是满族统治者取得全国政权定都北京后,辽西就成为其连接东北“龙兴之地”的血肉脐带。清朝历代皇帝回盛京(今沈阳)祭祀开国先祖努尔哈赤,走的就是承德——朝阳——锦州——新民——沈阳的道路。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商周以来,今辽西朝阳,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是辽西地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1979—1985年,在辽西朝阳先后发现和发掘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经国内外考古专家研究认定,在5000多年前,燕山以北,西拉木伦河以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