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集体谈判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资双方确定雇员劳动条件的博弈机制,通常由工会代表工人,与雇主或雇主组织就雇员的工资、工时、福利、权益等问题,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具有调解劳资冲突、促使劳资关系趋于缓和与稳定的作用.集体谈判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工会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工会维护工人权益的主要手段,是国家处理劳资关系问题、特别是对利益纠纷进行经常性调整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2.
集体谈判是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劳资关系调整的基本制度。在中国,集体谈判在制度层面已经得到了充分鼓励,但实际运行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集体谈判直接受益者的工人,很多时候在集体谈判中"被"代表了。很难想象,没有工人认可的集体谈判成效对劳资关系调整是有益的。为此,需要从权利意识培育、谈判代表产生程序、谈判过程信息告知乃至谈判结果的工人"背书"等方面,提升工人在集体谈判中的参与性,让集体谈判制度重回以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最大限度地实现集体谈判让劳资共赢的制度初衷,并进而促进劳资和谐乃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自由放任"是英国劳资关系的传统特征,但这一传统被1979年开始执政的撒切尔夫人所打破。在她执政的11年中,每隔一两年出台一部劳资法,对工会的权利及集体谈判作出严格的限制。撒切尔政府的劳资立法不仅改变了劳资关系的状况,而且在其后历任政府的劳资立法中留有深刻的印迹,在客观上积极回应了英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是其劳资立法得以延续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国家,集体谈判一直被视为协调与处理劳资关系的重要方式与手段。用集体谈判的方法协调和解决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矛盾,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但我国集体谈判制度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实践中我国集体谈判制度遇到的若干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司选明 《工会博览》2008,(10):21-21
集体谈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我国劳动法确立了集体协商(集体谈判)为劳动关系主要调节机制,但由于现阶段劳动关系处于转型期,旧制度被打破,新制度还未完全建立,在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调节机制应该是政府主导型,但最终发展趋势是协约自治模式即集体谈判。  相似文献   

6.
瑞典劳资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劳资双方虽然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但从总体上说,劳资双方基本上保持一种相互协商的关系.这一特点,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劳资双方各自组织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随着瑞典工业化的发展,瑞典工人阶级的数量随之增长,工会开始出现.1897年,"瑞典工会联合会"建立,争取达成劳资集体协议成为该联合会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主要手段.1902年,瑞典工会会员人数为6.6万人,1907年达到23.1万人.另一方面,瑞典雇主阶级也开始建立自己的组织.  相似文献   

7.
劳资关系是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的主线,也是透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重要切入点。作为最早成立工会、最早进行集体谈判的国家,英国历任政府在劳资关系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从历史进程来看,英国政府劳资观的嬗变经历了四个时期,每一时期劳资观念的转变均是政府对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回应,其出发点是缓解导致劳资对立的社会矛盾,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并巩固其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建立集体协商谈判制度,是传统劳动关系调整体系的根本性突破,是培育和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项关键性举措,由于在我国推行集体协商谈判制度是一种比较新的尝试,还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法国主要是通过劳资调解委员会制度来处理劳资关系的。劳资纠纷主要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组成的劳资调解委员会开设的劳动法庭来调解。 法国的劳资调解委员会制度有着将近200年的悠久历史。1982年,法国确定五年选举一次劳资调解委员。目前,法国有15000个劳资调解委员,271个劳资调解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洪芳 《法制博览》2014,(2):41-43
我国当前应当在劳动关系协调领域,充分发挥集体谈判在解决劳资纠纷、稳定劳动关系、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应为劳资自治提供充足的空间,通过劳资自治建立合作共赢的劳动关系,降低执法成本。  相似文献   

11.
各国在处理集体争议时通过何种方式、采取何种手段,属于各国国内法规定事宜,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我国《劳动法》确定集体合同制度近20年的今天,在《劳动合同法》再次明确集体谈判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劳动关系纠纷、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用工方式的转变,都急需我们探讨如何有效解决集体争议的办法,在这方面,借鉴发达国家有益经验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王向前 《工会博览》2005,(11):36-37
关于集体合同的协商谈判过程,国外普遍称之为“集体谈判”,我国劳动立法则采用了两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术语:“集体协商”和“平等协商”。劳动部颁布的《集体合同规定》中出现了“集体协商”一词,但并未得到认同和响应。中华全国总工会1995年发布的《工会参加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试行办法》中把集体谈判活动称为“平等协商”。2001年,“平等协商”进入修改后的新《工会法》,正式成为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中表述集体谈判活动的法律用语。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重新制定的《集体合同规定》仍继续使用“集体协商”来表示集体谈判。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工会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行动计划》已于2010年12月28日下午发布。根据计划,未来三年,北京市80%以上的建会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同时集中推进五类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本期话题: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劳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4.
台湾光复以来的劳资关系状况考察(续)杨立宪*其次,“戒严”时期劳资关系较平稳是因为国民党当局对劳工阶段实行高压统治国民党当局处理劳资争议事件主要依据《劳资争议处理法》和《动员戡乱时期劳资纠纷处理办法》。前项法律公布于1928年,以后曾4次修正,其中对...  相似文献   

15.
在德国,劳资进行集体谈判并签订集体合同,迄今已经有138年的历史.集体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是在1918年集体合同条例颁布之后.1933年法西斯上台后集体谈判遭取缔.1945年盟军占领当局允许集体谈判.1949年4月,盟军占领区经济理事会通过集体合同法.1969年该法成为联邦德国的联邦法律.1974年该法作了修改.2006年10月31日该法再次作了修改.  相似文献   

16.
在德国,劳资进行集体谈判并签订集体合同,迄今已经有138年的历史.集体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是在1918年集体合同条例颁布之后.1933年法西斯上台后集体谈判遭取缔.1945年盟军占领当局允许集体谈判.1949年4月,盟军占领区经济理事会通过集体合同法.1969年该法成为联邦德国的联邦法律.1974年该法作了修改.2006年10月31日该法再次作了修改.  相似文献   

17.
《工会博览》2013,(20):18-19
意大利是发达国家中劳动争议发生比较多的国家.以往,每3年即修订一次各行业协议的集体谈判和劳、资、政府三方商议物价调整津贴金额.1993年集体谈判的框架发生变化后,改为全国性基本协议每4年、各产业工资协议每2年修订一次,而且要求劳资双方在进行工资协议的谈判时,应将工资提高水平控制在劳、资、政府三方预测的物价上涨水平之内,这样才使得意大利劳动争议的发生数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虽已走过了16年的历程,但仍然没有成为有效的制度.其基本原因在于,借鉴了西方的集体谈判制度,却没有结合中国的现实来构建劳动者、企业、工会等权利主体身份.在取向上急于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甚至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性推动,忽略自下而上的社会权利建构.  相似文献   

19.
孝千 《工会博览》2013,(15):47-50
新自由主义思想强调用政治手段加强对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同时实施一些削弱工会权利的政策,这种变化迫使丹麦工会不得不改变应对策略,但值得庆幸的是,丹麦工会并没有失去它的重要性. 虽然政府的立法对劳资协议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职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会在哪些方面能够代表职工利益),都作出了规定,但劳资集体谈判仍被视为劳动力市场规则的基石.丹麦工会积极参加了政府、雇主和工会三方代表机构的谈判,并且与雇主组织一起对国家政策的制定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工会博览》2013,(2):17-17
瑞典劳资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劳资双:疗虽然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但从总体上说,劳资双方基本上保持一种相互协商的关系。这一特点,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劳资双方各自组织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