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问题是中英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从19世纪40年代初算起,前后近6O年的时间,美国不断发动侵略战争,胁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割、强租了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侵占了历来属于中国领土的香港地区。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一直渴望收复香港地区,和英帝国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国历届政府和中国人民都提出了收复香港的主张。近代中国:中国人民收复香港的壮举1840年中美鸦片战争的硝烟点起,英国的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  相似文献   

2.
宪政改革要成功须依赖广大人民的参与和支持 1908年,中国清政府出台了第一部宪法性的文件——《钦定宪法大纲》。这部大纲是一部很糟糕的宪法,但它毕竟标志了中国宪政的起步,代表了从1840年以来半个多世纪思想的积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求索着民族的命运,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中国被小小的日本国打败,这对知识分子的震动尤其大。  相似文献   

3.
7月1日,被英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割、强租的中国领土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百年国耻,一朝洗雪。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无木感到欢欣鼓舞,欢呼雀跃。然而,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中国人民整整奋斗了155年,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84O年,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鸦片腐蚀中国人民的肌体,毒化中国人民的灵魂,运用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国门,并一步步地侵占了整个香港地区。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届政府概不承认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个木平等条约,自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香港之日起,就一直为收复香港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以洗雪民族的耻辱…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即将于今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祖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百年奇耻大辱得以彻底洗雪,炎黄子孙无不为之欢欣鼓舞。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英帝国主义早就图谋夺占中国土地,并对香港虎视眈眈,香港成为其殖民势力蓄谋吞并的目标。1840年英帝国借口保护英商进行鸦片贸易的所谓“利益”,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鸦片战争成为祖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并逐步沦为半殖地的起点,《南京等约》则是西方列…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而为实现国家现代化而英勇奋斗的历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国家正在大踏步地向现代化迈进。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6.
1840年香港和晚清政府剥离后,英国在香港建立了殖民统治,其压迫性的政治架构和权力运作状况,以及殖民奴化教育和功利价值导向,致使大部分香港人民对政治厌弃和疏远。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特别是“九七”前后,香港人民涌现出勃发的政治热情。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二、三代领导人和全体中国人民以高度宽容的政治精神,创立和实践了“一国两制”,使香港人民真正享有民主。香港人必将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构建共同的政治价值观,推进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迄今已50周年了。今年,我们中华民族的亿万同胞将同全世界人民一道隆重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是世界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军 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不断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侵略。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前的10O年,是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饱尝帝国主义欺辱和蹂躏的100年。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88年和1904年,西方列强再次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相似文献   

9.
孙阳 《创造》2021,39(1):52-60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在这些国家中,日本是侵略中国的急先锋。自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在这一既定政策的指导下,日本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如何抵抗日本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思考。在这些有识之士中,徐特立便是一位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0.
韦海平 《新东方》2006,(11):61-64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发动的一场赤裸裸的侵略战争,它用最野蛮最凶残的战争手段,侵犯中国的国家领土主权,摧毁民族生存权,践踏民主自由权和人格权。整个抗日战争的过程中,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而英  相似文献   

11.
谷春德 《人权》2002,(3):26-29
在旧中国,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和压迫下,根本无人权可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基本人权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了大量维护和保障人权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1840年鸦片战争后,香港虽然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但它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却一直没有中断,香港人民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密切关心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香港人民和内地人民一起,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五四运动曾波及香港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反帝爱国学生运动。香港虽然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但香港人民的爱国之心并不后人,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香港,香港人民纷纷行动起来,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激情。香港的知识分子和…  相似文献   

13.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人权的首要方面,从下面这些数字的对比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建国以来在促进生存权、发展权方面取得的进展。 旧中国: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百余年间,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过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空前的浩劫。帝国主义强迫旧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1,100多个,掠夺赔款白银1,000亿两。  相似文献   

14.
卢旺达基加利卢旺达共和国格雷戈瓦·卡伊班达总理阁下:值此卢旺达宣布独立之际,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卢旺达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祝卢旺达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的事业中,取得新的成就。并祝卢旺达国家繁荣,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5.
《前进论坛》2009,(8):21-22
1.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一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始终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所具有的软弱性、动摇性,决定了没有彻底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能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来寻求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而外,尚有55个少数民族。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既不同于拉美及欧洲一部分被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国家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所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有别于帝俄国家列宁、斯大林所领导的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是发生在20世纪初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生在一个受许多帝国主义争夺、侵略和奴役的具有众多民族的东方大国里。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相似文献   

17.
方知今 《黄埔》2007,(4):31-31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肆意侵略和掠夺,腐败的清庭以赔款割地求和,中国人民受尽了侵略者的蹂躏和欺凌。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悍然发动侵略,东北军竟“奉命”“不抵抗”,拱手让出了富饶的东三省。世界震惊了:泱泱中华,却屈服于弹丸小国!于是洋人称中国是一头“睡狮”,沉睡中听人宰割。  相似文献   

18.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百多年屈辱和苦难的历程,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过着悲惨的生活。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1895年《马关条约》列有外国人可在华设厂的条款以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这是个古老、文明而又伟大、坚强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它光辉灿烂的文明史,留下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也留下了近百年受侵略、受压迫的屈辱史。一页一页,血迹斑斑。自从1840年英国率先发动鸦片战争,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接  相似文献   

20.
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它的胜利不仅成为正义战胜邪恶、弱国战胜强国的典范,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转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开端,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多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武力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近代中国一步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