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玉  白艳 《法制与社会》2010,(33):109-110
本文以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如何确定问题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计算方法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探索性的建议,为完善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的确定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问:在专利侵权纠纷诉讼中,什么是证明妨碍制度?答:一、专利侵权纠纷诉讼中证明妨碍制度运用的缘由在专利侵权纠纷诉讼中,损害赔偿额的确定不仅直接关系到权利人的财产利益保护,而且也可以从宏观上规范、引导市场主体的社会行为。根据我国专利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一)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各国的做法不尽相同。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只对侵权赔偿作了原则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和参照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在《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下称《解答》)中提供了三种计算标准,下面就对如何适用等问题进行研究。1.以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受到的实践经济损失作为损失赔偿额。专利权人受到的实际经济损失,也就是其失去的利润额。侵权产品上市后,会抢走专利产品的一部分市场,致使专利权人获利减少。专利权人的实际经…  相似文献   

4.
确定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河 《山东审判》2003,19(5):17-18
审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责任后果,一是制止侵权行为,二是解决因侵权而给权利人造成损失的赔偿问题。因此,准确合理地确定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是制裁侵权人的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一个关键问题。我国《专利法》第60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  相似文献   

5.
在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确定中,以侵权产品的总价值中可归功于被侵权专利技术的贡献确定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分摊规则,有助于解决全部市场价值规则所导致的过度赔偿及专利权排他权非法扩张等问题。美国一百多年相关实践对分摊规则进行了有益探索,我国应借鉴美国的经验对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计算方法的规定经过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专利法》第65条规定了四种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实际损失的确定可采取权利产品销量下降计算法、成本增加计算法、价格腐蚀计算法,侵权所得以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与每件侵权产品的营业利润或者销售利润之积得出,许可使用费可按固定许可费确定法、惯例确定法、虚拟自愿协商法、分析法计算,适用法定赔偿时应考虑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日本《特许法》修改至今,日本有关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的司法实践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特定权利人所失利润标准、侵权人非法获利标准及实施许可费标准作为确定损害赔偿额的主要方式获得了积极运用并采用了更为精细的计算方法,且随着司法判赔实践经验的逐步积累得到了不断发展.研究日本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中上述三种计算方式的适用条件、考量因素、规则细化问题及其新进展,以期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张晓霞 《知识产权》2010,20(2):52-57
在知识产权领域,侵权损害赔偿额除了以权利人因权利侵犯受到的损失为计算根据之外,还可以以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作为确定赔偿额的根据,形成了知识产权领域特有的确定损害赔偿额根据的规定.但是,侵权获利返还在不当得利领域以及无因管理制度中有自己的请求权基础.以第三次修订的<专利法>第65条规定中.存在的疑惑为出发点,通过对德国判例和日本法律规定的比较研究,结合即将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额确定根据方面的规定,对侵权获利返还请求权基础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客观获利范围内,侵权损害赔偿与不当得利均是侵权获利返还的请求权基础,两者形成竞合;对超过客观利益部分的侵权获利,建议明确以惩罚性赔偿为请求权基础,而否定无因管理制度的准用.  相似文献   

9.
杨丽娜 《法制与社会》2013,(3):62-65,74
如何确定知识产权侵权的损害赔偿额,始终是司法实务中较难处理的问题。损害赔偿得不到合理解决,就如同只开花不结果,知识产权的保护亦无法达到效果。纵观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我国实体法上主要确立了四种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即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专利许可费的合理倍数,以及法定赔偿。但面对实务中纷繁复杂的情况,这些规定仍有些过于原则化。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专利侵权诉讼中损害赔偿金计算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损害赔偿是专利侵权最为重要的救济方式,是整个专利激励机制的重要制度因素。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则是专利诉讼的重点和难点,过度或不足的损害赔偿都会对企业创新产生不良影响。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以及第一专利大国,具有丰富的专利司法经验,其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标准和方法对我国专利侵权赔偿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范晓宇 《法学杂志》2012,33(1):147-151
专利侵权领域的证明责任分配已成为学界和实务的焦点和难点之一,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的整体研究并不多见。要产生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至少须满足侵权人的过错、侵害专利权的事实、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四个要件。在举证责任分配上,原告应当对创设请求权基础的法律规范的事实要件承担证明责任,而被告对权利妨碍、权利消灭和权利受制规范的事实要件承担证明责任。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各构成要件事实的证明,应根据专利权及专利侵权的特点,依据《专利法》等实体法的规定具体确定。  相似文献   

12.
邓环宇 《北方法学》2024,(2):141-160
个人信息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计算问题于技术应用和规范适用层面困扰着司法实践。《民法典》第1183条和《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5条是计算精神损害赔偿额的基本依据,但其所采的概算法易滋生司法恣意,无法解释裁判的合理性。通过合理区分赔偿额层次,增加类型化的情节酌定因素,建构发展的限额对照表法能够为个人信息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提供明确、科学的标准,于法律技术层面保障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最大化。精神损害赔偿是个人信息侵权损害赔偿的主要内容,《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9条规定的三种赔偿额计算方式却仅适用于计算财产损失。于法定的概算法下发展限额对照表法,可有效解决个人信息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额计算难题。  相似文献   

13.
《电子知识产权》2012,(10):18-19
2012年8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其研究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和修改说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专利法修改仅涉及六个条款,主要涉及专利无效决定的生效时间,赋予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以确定侵权损害赔偿额、查处恶性侵权行为和调查取证等职能,以及惩罚性赔偿等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14.
许多专利诉讼涉及到获得所授予专利的权利的确定问题。有关对授权的异议的起诉通常先是由专利局受理,对专利局决定不服还有权向高级法院申诉。对专利侵权的补救方法有禁令、损害赔偿或者报告收益和勒令交出以及销毁违法器材。然而,“产权转移”的损害赔偿是没有的。应该适用通常的损害赔偿的根据,这就是说,向原告赔偿他所遭受的侵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专利侵权案件的增加,损害赔偿问题已成为审理专利侵权案件的重点和难点,损害赔偿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出现“赢了官司输了钱”、“损失大赔偿小”等现象,就不能有效保护专利权人利益,有力打击专利侵权行为。全国人大在修订《专利法》时增加了有关损害赔偿的规定,规定了几种损害赔偿的方式,这对妥善解决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作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赔偿方式——法定赔偿却在《专利法》中无明文规定,不能不说是立法的不完善。一、规定法定赔偿可以弥补现行法律规定之不足我国《专利法》第60条规定,“侵犯专利…  相似文献   

16.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研究李庆民我国著作权法立法起点较高,但可操作性不强,《民法通则》和《著作权法》只是规定了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没有具体规定如何确定侵权人的赔偿责任。从《著作权法》颁布以来。著作权纠纷激增,但在确定损害赔偿额时,各地法院采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如果可以说损害赔偿是民法的核心——因为任何对事实的认定和法律的分析最终都会归结到责任的承担,而现代民法最主要的责任形式即为损害赔偿,那么损害赔偿额的计算应当是损害赔偿研究的核心,因为有关的各种理论的探讨最后都将归结到如何计算损害赔偿。违约损害赔偿作为民法中最重要的损害赔偿类型之一,属于核心之核心。而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限制问题与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们直接关系着损害赔偿额的确定。  相似文献   

18.
专利侵权判定之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审判实践中,专利侵权判定是法院处 理专利侵权纠纷时面临的司法难题。这类案件主要涉 及三个法律问题:如何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专利侵权纠纷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如何确定专利侵权构成的判断标准?这些问题对于确定专利侵权是否成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专利侵权获利赔偿标准的适用表现出“判赔额高、判赔率高、适用率低”的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背离了司法实践的需求,而是因为其具体适用面临现实困境。一方面,我国专利权人受到客观举证能力的限制,现有的证据保全、书证提出命令、证据调查令制度难以有效提高其举证能力,极大地打击了专利权人主张侵权获利赔偿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国裁判者受到主观适用标准的约束,因果关系定性错误、具体计算缺乏指引、自由裁量空间不足等问题长期未被纠正,导致法官难以合理灵活地运用专利侵权获利标准确定赔偿数额。为此,需要分别从立法论与解释论的路径入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即在立法层面要完善我国专利侵权获利证据收集制度,提高专利权人对专利侵权获利证据的举证能力,在司法层面加强对专利侵权获利赔偿标准的适用指引,提高专利侵权获利赔偿标准的适用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中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规定的发展历史,对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有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