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是1953年秋,我当时在少奇同志家乡安福塘乡(现在是花明楼)当农会主席。一天,他的在大学读书的侄孙刘正山从北京回来,带来少奇同志的口信说:成立了新中国,进了北京城,不象战争年月那样,和劳动群众隔远了。这几年,下面来信也好,汇报也好,一讲起农村形势,就是“好”“好”“好”,过去那么穷困的日子,好象一  相似文献   

2.
一次,某市一位领导针对一些县、乡镇干部平时不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意见很大的现状,在会上严厉提出批评“:如今一些县、乡镇干部,对市领导的话,言听计从,但对群众的话却装聋作哑,根本听不进去。那怎么行呢?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父母’的话都听不进去,听上级领导的话也是假的!”听了这位市委领导的一席话,顿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由此想起刘少奇同志1961年在湖南视察工作时的一段话。刘少奇同志当时问一名犯了错误的农村干部:“你为啥犯错误?”对方回答:“没听党的话,没听毛主席的话。”少奇同志听后说:“我看还要加一条,没听群众的话。”遗…  相似文献   

3.
李宗彦 《新湘评论》2014,(13):49-49
据刘少奇秘书回忆,有一次在家里,工作人员向刘少奇报告工作,喊了一声委员长,刘少奇不搭理,等叫到第三声“委员长”时,刘少奇说“以后不要这样叫了,叫同志多顺口啊!”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间,刘少奇担任多个要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称呼他“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4.
博览窗     
《湘潮》1991,(5)
刘少奇改匾1961年4月9日上午,国家主席刘少奇一行前往瞻仰毛主席旧居。人家围着少奇同志,向他问好,少奇同志向人家问好,气氛十分热烈。正当大家沉醉在幸福之中时,只见少奇同志手一抬,指着挂在大门上方的“毛泽东同志故居”區额说:“这样写,不妥当。”服务员一时弄懵了,都不解其意。少奇同志解释道:“这个“故”字,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过去”的意思,还有一种是  相似文献   

5.
那是1961年,风起云涌的“大跃进”已经过去三个年头了。什么“万头猪场”,什么“尿湖屎海”,什么“亩产万斤再翻番”这些口号是早就不喊了。这时候人们正受着饥荒的严重威胁!…… 就在这天灾人祸造成的极端困难时期,刘少奇和王光美,于1961年5月3日,来到了湖南宁乡,回到了阔别近40年的家乡花明楼。就在炭子冲简陋旧居的泥屋里,度过了七个不寻常的昼夜。在这短短的七天里,少奇同志天天都是在群众当中聊天、座谈。5月8日这天,一大早,刘少奇和王光美,就从旧居农  相似文献   

6.
程枚村  李敏 《湘潮》2023,(6):10-12
<正>“人民给你多大权力,你就要负多大的责任。”刘少奇身居高位,心却无时无刻不关心着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大到方针政策的制定,小到衣食住行的落实,甚至是老百姓的油坛子、酒瓶子和衣服鞋子……刘少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浓厚的爱民之心由此得到了充分体现。撩开人粪察民情三年“大跃进”,并没有出现人们想象中的“稻菽千重浪”的壮丽景观,群众的大量来信、来访给中央领导敲响了警钟。但是,中央听到的汇报却仍是“形势一派大好”的赞美声。究竟实情如何?刘少奇决定亲自到湖南找答案。  相似文献   

7.
殷开 《党建》2010,(7):55-55
1957年2月18日,刘少奇同志登上沿京广铁路南下的列车。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对1956年下半年以来某些地区出现的工人、农民等“闹事”问题进行调研,即调研现在通常所说的“群体性事件”。他“要好好地研究一下他们为什么闹事,如何才能使他们不闹或少闹,对那些闹事群众采取什么政策”。  相似文献   

8.
1959年,刘少奇在海南岛休假,生日那天,当地同志派人送来一个大蛋糕,上面还有个“寿”字。刘少奇知道后,非常生气地说:“谁叫你们搞的?拿走。”然后又把王光美叫来,问她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不制止?王光美说,事先她也不知道。少奇严肃地说:“党中央早就做过决定,政治局的同志不过生日,我举手同意了的,就要坚决执行,决不能带头破坏中央决定。”刘少奇不仅自己带头遵守党和国家的纪律,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子女要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纪律。有一次,在刘少奇身边工作的人员见他的两个小孩上学路程比较远,来去不方便,就背着少奇向车库要…  相似文献   

9.
罗雄 《学习导报》2014,(21):34-36
1937年5月,刘少奇在《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一文中指出:"只有我们的同志尊重群众、信任群众,群众才会尊重我们、信任我们。"刘少奇在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白色恐怖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创造性地提出了尊重群众、依靠群众、信任群众开展白区工作的群众观,巩固了工会组织、壮大了党的队伍,对于我们今天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戴茂林同志《真相调查》一书对“毛泽东让高岗查刘少奇档案”一事的质疑 2013年,《高岗传》作者戴茂林同志在《当代中国史研究》上发表《“毛泽东让高岗查刘少奇档案”一说辨析》一文对“查档”一事提出质疑.2016年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毛泽东查刘少奇档案”真相调查》一书(以下简称《真相调查》),进一步以作者对郭峰、李力群、赵家梁等人的访谈记录为依据,得出的结论是:所谓的“毛泽东让高岗查刘少奇档案”一事,完全是一起子虚乌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下称《修养》)中指出:“如果不开展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经常地揭发和纠正各种缺点和错误,不克服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不进行党内斗争来克服党内的分歧……那么,就不能正确地教育党、教育阶级、教育群众。”毛泽东同志也强调:“党内不同思  相似文献   

12.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单位也好,领导也好,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缺点和不足。然而,眼下在某些单位, 如果去征求群众对单位班子或领导干部的意见,群众往往是“没意见”。群众“没意见”,并不是说我们的工作已经尽善尽美,相反,这可能正是群众对我们有意见的表现。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革命的政党,就怕听不到群众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因此,对于群众“没意见”的现象,征求意见者应该从四个方面审视反思——  相似文献   

13.
大将徐海东一生战功显著,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但这位身居奇功的“徐老虎”、“窑将军”却从不居功,不争名位,以一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民为本是我们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群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六一年四月,宁乡县花明楼的人民群众听说离家三十多年的少奇同志即将回乡视察,无不十分高兴。可是消息传出去以后,却发生了一起意想不到的事:花明楼完小五年级十二岁的学生肖伏良,想起这两年干部打人,群众挨饿受苦,幼稚的心里产生了一股牢骚情绪。在放学回家路过少奇同志故居炭子冲时,信乎捡起一块黄色土块,在电杆上写上了“打例刘少奇”五个歪歪斜斜、童气十足的大字。事情发生后,很快就被公安部门破了案。肖状良被认为犯了“书写反革命标语”罪。干部群众非常气愤,主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同志要求子女是很严格的。1964年夏季,王光美同志在河北省新城县蹲点,刘少奇同志写一封信让15岁的女儿平平送去.并嘱咐秘书,不要给她买票,不要送她上火车站,也不要通知王光美同志到车站接她,一切由她自理。秘书感到很为难。他想,平平毕竟是个小孩子,而且从未出过远门。刘少奇同志看出他的心事就对他说;“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么叫放呢?吃苦耐劳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这样可能孩子要跌些跤,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他们受到锻炼,更好地成长起来。”既“管”又”放”,对立统一刘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17.
陈云:“有些干部位置摆得不适当,要正位,如刘少奇同志将来的地位要提高。”康生检讨自己在白区工作政策上同刘少奇有分歧,反对刘少奇反错了毛泽东打电报:“少奇返延,须带电台,并带一部分得力武装沿途保卫。”  相似文献   

18.
林木 《党史博览》2008,(11):F0003-F0003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经常深入到学校、工厂、农村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他说:“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才算尽了最后与最大的责任。”这里,我们选编的这一组图片,充分表现了刘少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之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集中回答了党和人民的关系这个关乎党的性质和党生死存亡的问题。1945年,刘少奇在《论党》一文中专门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指出:“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用正确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去领导人民群众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与被领导的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  相似文献   

20.
从政的境界     
从政是有境界的。 从政的境界,首先表现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上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上,而不在于动辄“大手笔”、“超常规”上。“大手笔”同然好,但太大了,极容易忽略普通群众关心的一些小事;“超常规”鼓舞人,但一且“超”过了,留下的空白地带照样会迈着“常规”的步子走。这是因为,自然也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