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业务文选》2012,(15):32-38
1.2011年12月30日国务院公布2.国发〔2011〕46号"十一五"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加强消防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全面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不断提升,火灾形势总体平稳,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给城市建设和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带来了许多难题,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顺利推进"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和消防设施改造,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及时建立起新的合作与整合机制,从而实现"城中村"与城市的和谐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3.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一直以来都是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对现行监管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不足,并对重点单位界定标准、支队与大队监督分工、监督检查频次、强化单位主体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里的城中村问题应运而生。本文结合株洲市的实际,从探求城中村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了城中村存在的多种消防安全问题,并就如何改造城中村的消防安全隐患提出了建议,旨在有效预防和控制城中村火灾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96年1月和2002年8月的两份批复中,把"数额巨大、情节恶劣"和"情节严重"的"单位盗窃"行为定义为盗窃罪的单位犯罪形式。但是实际上这两份文件有悖于我国司法解释的原则,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损害了刑法对一般单位犯罪处罚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96年1月和2002年8月的两份批复中,把"数额巨大、情节恶劣"和"情节严重"的"单位盗窃"行为定义为盗窃罪的单位犯罪形式.但是实际上这两份文件有悖于我国司法解释的原则,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损害了刑法对一般单位犯罪处罚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7.
陈长军 《法制与社会》2012,(18):192-193
在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中,消防宣传与教育培训是其他三个能力的基础,通过宣传与教育培训,不仅能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消防安全意识,而且也是提高其他三种能力的前提。学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工作中存在着搞形式、走过场,应付了事的现象,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单位犯罪的成立,必须符合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本文立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单位犯罪的有关规定,通过对主体要件的要求的阐述,对"单位"进行具体的界定,以及对单位犯罪的主观、客观要件进行分析,旨在实践中对于单位犯罪进行细致、准确的认定,从而有效惩处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生活》2014,(18):59-59
正近年来,工伤赔偿一直是劳资双方发生纠纷的重点领域。据统计,近年来工伤保险行政案件数量位居各类行政案件前列。相关行政案件审判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解决纠纷的难度日益增大。2014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实施。该规定细化了工伤认定中"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外出期间"以及"上下班途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行单位刑事责任的立法规定是以单位犯罪是一个犯罪行为为理论前提的,因而存在诸多理不断、剪还乱的理论死结。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单位犯罪的形态结构,理顺犯罪单位与犯罪单位成员之间的罪责关系。通常所说的"单位犯罪"实是一种特殊的犯罪聚合体,具体包括两个犯罪行为:一个是客观实在的由单位成员实施的自然人犯罪;另一个是法律拟制的单位犯罪。即源初意义上的"单位犯罪"。这两个犯罪行为因"为单位谋利"的单位成员行为在法律评价上的双重性而被立法者人为地聚合在一起,但单位责任和单位成员责任在构成和追诉上应当是各自独立和分离的,二者并不牵涉或互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正9月4日,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检察院组织辖区24家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召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席会议,以"共同预防促廉洁,共建文明求发展"为主题,总结推广预防经验,部署下一阶段预防工作重点。会上,该院与新增加的预防共建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市工商银行、区农委等签订了共防共建协议书。2013年以来,花山区检察院针对查办  相似文献   

12.
《北方法学》2019,(4):99-113
单位犯罪的"单位"之所以能够成为犯罪主体,是因为其有独立的人格,处罚单位可形成犯罪的抑制与预防功能,以及刑法不得忽视法人实在论的公共政策命题。基于此,应当承认一人公司可以成为犯罪主体。鉴于我国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罪刑标准大多差异悬殊,为防止自然人不当减免刑事责任,在部分场合应当否认单位犯罪人格。单位人格否认的刑法教义学根据是间接正犯理论,即自然人利用无犯罪故意的"工具"单位实施犯罪。单位有无被自然人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判断的关键是有无形成独立的意思,判断的资料是单位的财产、业务与人员是否与控制人出现混同,以及有无单位守法文化、是否制定了单位适法计划等。  相似文献   

13.
罗俐 《法制与社会》2010,(31):234-235
中小学校园是培养青少年成长进步的摇篮,青少年则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人们常常将他们比喻为"祖国的花朵",而校园也是无数家长寄予无限希望的地方。可以说校园因承载着培育新生力量而显得无尚的光荣和神圣,因承载着无数家长的殷切希望而显得庄重威严,对于这样人群密集的殿堂,安全尤其显得重要,这里的安全涵盖了方方面面,其中消防安全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关切。在这里,我们将重点探讨的是如何加强校园消防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为了牟取高额利润,不法分子竟然罔顾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从国外违法进口各种城市垃圾。2013年4月9日上午,江苏省苏州市中级法院宣判了近年来该省最大一起走私"洋垃圾"案,两名被告人和两个被告单位分别受到处罚。"洋垃圾"是怎样被走私人境的?不法分子又如何从走私的各个环节获利?应该如何防范此类犯罪行为再次发生?触目惊心进口"旧报纸"是生活垃圾2013年4月9日上午,苏州市中级法院在张家港市公开开庭审理崔某、合肥图腾公司和高某、加拿大高旭公司涉嫌走  相似文献   

15.
《司法业务文选》2012,(Z2):67-80
1.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2012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公布3.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一条中的"保障农业的发展"修改为"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二、将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从目前一般所主张的单位犯罪的概述来看,仍然是以单位内自然人为中介来追究单位刑事责任。是以"经单位集体讨论或单位负责人(主要人员)决定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作为单位犯罪的核心条件的。笔者认为,这种仅将单位集体讨论决定或者负责人决定实施的犯罪作为单位本身犯罪,并以此为基础来追究单位刑事责任的见解,不符合我国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充分概括出我国刑法分则中所规定的单位犯罪类型的全部情况。因此,笔者从单位犯罪的概念和法律特征、该罪名的弊端、产生的原因、单位刑事责任论的前提和确立单位刑事责任意义等方面加以论述,谈了一些观点,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17.
2009年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规范了职务犯罪案件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的认定问题。这是"两高"继2007年7月9日发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6日-7日,由香港理工大学消防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联合举办的2004年消防研讨会在香港理工大学蒋震剧院举行。本次会议由香港理工大学消防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防火工程师学会香港分会会长周允基教授主持,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范维澄院士、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作为当下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灵活用工形式,具有适应社会需要、达到多方共赢的新特点.我国在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劳务派遣制度,并且《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中关于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在2012年12月28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继而在2014年3月1日又颁布实施了《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此次修改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拟对现行劳务派遣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理论分析,针对当前此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完善我国特色劳务派遣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颖 《刑警与科技》2004,(3):189-190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它的消防安全环境也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重点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薄弓弓,每年有相当一部分重点单位发生火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应当把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