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的和谐社会思想来源于“古之道术”的天道自然无为哲学思想。天道”重要的品德是自然无为。天道对于万物创生和养育的功能,是在自然而然中进行的;天道”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通过一些能够体现天道的基本精神的“圣人”得到贯彻的。老子通过圣人按其自然无为思想,构建理想的“小国寡民”和谐社会,体现他的“怀古”情结和对古代氏族社会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道”是老子思想的基础。他认为 ,“道”是世界的本体 ;“道”指规律性 ;“道”的基本属性是“自然无为”。“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老子强调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精辟之处在于他将有为与无为 ,成与败 ,得与失等辩证地统一起来 ,成为改造世界借鉴的方法论。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定位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尽管从总体上看,老子的处世哲学是消极、无为的,但如果剔除其消极成分,细细品味水的品性,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发掘或引申出有益的道理或原则的。一曰守拙。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此等宁静和达观,是很多人难以企及…  相似文献   

4.
<正>《老子》第十七章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领导者的治理水平有四个等次之分,最高境界是“下知有之”,即最高明的执政者治理天下,老百姓只知道有那么一个人,却感受不到他在管理。老子“下知有之”的“无为”思想以被管理者为中心,注重效法天道、地道、人道,实现和谐治理。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5.
名句遐思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诚,真实无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本于天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讲到诚也是…  相似文献   

6.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水有“七善”,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七善”,基本概括了一个有作为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细加分析,在当今时代,这“七善”也应是支部书记开展好支部工作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7.
老子表面主张"无为""无知",实质是"有为""有知"。这可以通过老子与庄子对于"有"的认识的比较和通过体味以"道"为基础的知识来认识。老子的"道"是无和有的辩证统一,是有着现实的内涵的,即自然无为;庄子则注重无,而否定有。老子的知识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知识,是真善美智的统一体,而不是制度化的、经验性的有限的知识。老子的"无为""无知"的思想是当时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和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家的"无为而治"与"君人南面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荣晋 《理论学刊》2008,(1):94-100
韩非继承和发挥老子的道论与辩证法思想,不仅把"无为"与"有为"有机地结合起耒,从理论上发展了老子的"无为"之说,而且还为他的"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人南面之术"奠定了哲学基础,从而完成了由道家"无为"之说向法家"无为"之说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9.
正《道德经》中说,"无为而无不为"。有人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解读为什么都不做,极少数干部更是将其奉为不作为的理论信条和哲学依据,这其实都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读和曲解。老子的"无为"思想,源于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他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不是消极的避世思想,而是一种顺应规律、用恰当的方法治理国家的智慧选择。"无为"只是老子哲学体系的一部分,其实干部能够从老子思想中汲取的养分是多方面的,有世界观,也有方法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无为”思想,主要是针对统治者的巧取豪夺、政治繁苛提出的,目的是要统治阶级顺应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顺民安民,使国家臻于大治。因此,老子“无为”主张的本身包含着积极“有为”的思想;“无为而治”,“无为”只是手段,“治”才是目的,而“治”既是“有为”。老子的“有为”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民为邦本、节俭治国、依法用刑以及权术谋国等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11.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貌似消极 ,但其中却蕴涵着极其乐观和积极的内核 ,这就是“无不为”的人生修养目标。正确认识和把握老子“无不为”的人生修养目标及其丰富内涵 ,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老子思想本身 ,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我们面临的自然的、社会的环境与现实 ,都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子管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是春秋时代人 ,著有《道德经》 ,亦称《老子》。全书分上下两篇 ,共八十一章 ,是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老子》是人类思想发展中的宝库 ,它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生态思想、医疗保健思想 ,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遵循“道”的自然法则是老子哲学学说的基础 ,同时又是他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基础。老子把“道”从世界本源问题运用到国家政治问题上 ,提出了他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老子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思想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第一 ,老子提出了“自然无为”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自然…  相似文献   

13.
论治国之道,那是思想家的拿手好戏。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口气之大无与伦比,然而他开的药方是“为无为,则无不治”,仿佛中国可以“垂  相似文献   

14.
张天兴 《学习论坛》2002,(11):13-14
作者从实践的观点,分析论述老子“道”的来源,“道”的作用是什么,进而分析论述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是积极向上的,“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不要违背”“道”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恒道”是老子的重要思想 ,是“无名”之“道”与“有名”之“道”的对立统一 ,具有丰富的治理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内涵。在领导工作中 ,必须弘扬“恒道”精神 ,遵从现代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 ;恪守“恒道”根本 ,把握“无为”与“无不为”的度 ;把握“恒道”内涵 ,放大领导工作中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实践“恒道”主张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相似文献   

16.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上善若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以及“我无为,而民自化”是老子守柔思想的基本主张。老子的守柔思想体现了事物发展要符合客观规律、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提高人的素质等基本特点。老子的守柔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就是要制定和实施良法,充分重视软法的作用以及要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作一番梳理和审视,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1.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思想老子提出押“人法地熏地法天,天法道熏道法自然。”穴《老子》第25章雪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穴《庄子·齐物论》雪。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以“仁”待物,即所谓“推己及人”,“成物成己”。《中庸》说押“致…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6,(5)
《老子》中存在着许多值得现代教育借鉴的思想,本文将从教育的最高准则、教育的终极目的和教育的态度方法来阐述老子思想中的道德观、自然观和"无为""不言"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意在通过老子哲学对现代教育进行回视和反思,并揭示《老子》中所隐含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13,(9):56-57
<正>"道",其本意为"一达谓之道",说白了就是人走的路。但在中国古代,"道"却有着广泛的含义。"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所说的"道",是指宇宙的本原和规律。"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所说的"道",是指独立自存、超越时空的绝对精神。至于孔子所说的"道",其核心是仁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易中天做客宁波天一讲堂,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谈到老子的"无为"思想,易中天举例说:"最差的就是最好的,所以讨老婆也是一样,就要娶最丑的。"怪谈1《史记》谈老子不靠谱这个名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讲座一开始,易中天就向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