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培养对象、培养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也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心理和思想的需求。明确管理目标,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加强素质教育,加强更加人性化、更具人情味的柔性管理,加强素质教育和德行教育,加强科学技术、人文素养、业务知识、行为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培育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和立足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完善管理体系,强化育人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等,都是改进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5)
中外合作办学与来华留学、出国留学构成我国跨境教育的主要形式。中外合作办学分为非独立设置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以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对象,针对本科生教育管理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管理体系混乱、管理模式不规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建立灵活的管理体制;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设;优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构建五位一体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存在着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平时考核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考核中领导责任没有完全落实以及考核结果难以兑现等问题。为此,应开展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把抓机关管理与抓公务员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权威制约的领导机制,健全目标明确的责任机制,强化督查考核的监督机制,完善奖惩兑现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督事、评绩、考人、奖惩“四位一体”,切实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强 《学理论》2013,(14):369-371
针对刚从中职升格为高职的院校遇到的一些高职转型期的学生管理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指出对高职学生的管理,应在分析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人本管理等方面采用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具体对策是:完善二级管理工作体系;重视学生管理的二重性,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因材施教,施行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在大学生的专业指导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班主任建设在选聘机制、队伍结构、工作职责、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需完善的地方,提出制定班主任选聘任用制度,优化队伍结构;明晰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完善班主任工作的激励机制;加强班主任培训机制;健全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蒋赟  康锋  吕谷来  张启鹏 《学理论》2012,(33):177-179
研究生学籍管理是维持研究生教育教学秩序、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学籍管理任务日益繁重、管理难度日益增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方式落后、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因此,需要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以及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乔广才  车德琦 《学理论》2013,(20):311-312
随着我国法制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学生管理规范法制化建设也就成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通过揭示当前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现实问题,探求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有效途径;改变高校管理者的传统观念,深入依法治校新理念;丰富学生和管理者的法律知识;秉承明确的政治方向,务实的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校管理类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探索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基于职业导向的大学应用文课程改革思路如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任课教师管理类专业知识背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学生写作知识能转化为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应 《学理论》2011,(2):231-23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传统行政管理为主体制下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弊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发挥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被管理者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加强制度建设和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对提高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素质专业化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当前,高校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培养体系不健全、选拔机制不规范、考核评价不精准等问题,高校应该通过完善培养体系、优化选拔机制、精准考核评价等方式,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试论健全和完善我国公务员退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菊 《理论导刊》2006,(8):21-22
公务员退出机制在公务员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改善公务员队伍结构,促进公务员勤政、廉政的重要保证。我国的公务员退出机制由于监督、竞争、考核机制乏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阻滞了公务员队伍的新陈代谢,加大了政府的用人成本。要健全和完善公务员退出机制,应该加大外部监督、考核力度,改革任用、激励、竞争机制,健全公务员保障体制,破除传统思想观念,积极鼓励公务员自愿退出。  相似文献   

12.
论高等院校学生工作之依法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影响办学质量、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等院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侵犯学生权益的现象。之所以造成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非法治化状态,主要是高等院校管理者法治意识淡薄、高等院校的法律地位及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模糊、法规的滞后性及学校规章的不合法性等因素所造成的。充分保障学生权益,就必须依法治校、依法管理,这是高等院校实现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要求,更是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要实现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依法管理,就必须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及规章,从而使高等院校管理者转变观念,增强法制意识,依法建章,依法管理,充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真正把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认真、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是增强科研力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是服务地方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效、周到的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是高职院校提升科研水平、促进科学研究的前提和保障。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还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科研管理工作不受重视;科研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效率低;科研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缺乏配合;科研管理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因此,基于服务视角,高职院校应当创新科研管理模式,重视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搭建有效的科研管理平台,建设科学的科研管理队伍,从而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质量,促进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高校党建的重要组织部分,高校后勤党组织是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重要力量,是党对高校后勤领导的组织保证。文章从高校后勤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意义、现状和问题分析,从明确工作定位、深化服务理念、规范组织架构、健全组织生活、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活动内容,创新实践载体、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探析了高校后勤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层干部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层干部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治校能力。考核评价工作是加强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目前高职院校的中层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中存在着考核导向作用不够明显、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考核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考核的方式缺乏先进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视角不全面和结果运用不充分等原因。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完善的中层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搭建网上考核评价系统和健全中层干部考核评价奖惩机制,进一步提高考核评价工作水平,切实发挥考核评价工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丽馥 《理论探索》2007,(5):135-137
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乡村组织管理职能面临着各种困境,包括职能界定不清、法定职权缺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素质亟待提高,一些组织日常运转面临断档,自治组织不能提供有力支撑等。面对这种困境,乡村组织转变职能的对策是:重新定位乡村组织管理职能,建立服务型组织;实现部分管理职能的转换,加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改进、加强、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培养新型乡村管理队伍;强化民主治理,加强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协同铁路企业等相关单位健全完善各项铁路反恐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多维一体”的铁路反恐怖防控工作体系建设,构建党政共抓、逐级负责、各方协同、全员参与的反恐怖工作格局,是铁路公安机关履行职责、护航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铁路反恐怖工作体系建设在组织体系、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和责任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应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机构设置;健全组织体系,规范管理工作机制;加大人员和设备投入,推动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建设;规范运行机制,健全责任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4)
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但由于工作责任不明,考核、保障机制不健全,辅导员队伍的现状不佳。基于胜任力视角,寻找高职院校辅导员选拔、培训、绩效评价等的有效工具,合理有效地促进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向前 《学理论》2012,(16):228-229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着选聘不严格、培训体系不规范、职责错位和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到位等问题。要通过构建系统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保障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娄伟哲 《学理论》2011,(23):217-218
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塑造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和必要前提,具体措施有: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建立进修课程、成立行业协会、改变"官本位"的思想、创建辅导员专业等方面着手;高校应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明确角色定位、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工作绩效测评的管理方式等方面着手;辅导员自身则须提高政治、业务、道德、心理等素质。三者共同努力,以达到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