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犯罪学的角度而言 ,恐怖主义犯罪是指在恐怖主义旗帜之下 ,由个人、团体乃至政府实施的足以引起恐怖气氛的反人类的暴力行为或暴力胁迫行为 ,具有动机政治化、犯罪组织化、影响国际化等特征。刑法上的恐怖主义犯罪是由刑法规定的 ,由恐怖主义组织或个人实施的 ,旨在引起社会恐怖气氛 ,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以及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恐怖主义犯罪也不同于恐怖犯罪 ,区别二者既有刑法上的意义 ,又有形事政策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恐怖主义是网络和恐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恐怖主义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网络恐怖主义主要表现为网络恐怖破坏战、网络恐怖宣传战、网络恐怖心理战和网络恐怖协作战四种类型。网络恐怖主义与传统恐怖主义本质是相同的,但具有更强的智能性、隐蔽性和破坏性。为有效应对网络恐怖主义,要重点做好相关立法、情报收集、技术提升和加强协作等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界定纷争较多,既有刑法学上的概念,亦有犯罪学上的概念,无论站在什么角度为恐怖主义犯罪下定义,都必须坚持一个共同的标准或原则,即恐怖分子的邪恶心理--认为攻击的那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有罪,攻击对象是不特定的无辜者,追求的效果是社会恐怖.恐怖犯罪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因而在反恐过程中应坚持治理的整体性,注重标本兼治、预防为主,密切国际合作,积极搜集反恐情报,以有效打击恐怖分子.在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立法中,应坚持保障人权、罪刑法定、司法独立原则.  相似文献   

4.
"9.11"恐怖事件使世界各国认识到恐怖主义犯罪已经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威胁,十分重视对恐怖犯罪的惩治.冷战后恐怖主义呈现出新的特点.国际社会在反恐怖立法方面已有实践.我国亦应制定一部《反恐怖法》.  相似文献   

5.
"9.11"恐怖事件使世界各国认识到恐怖主义犯罪已经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威胁,十分重视对恐怖犯罪的惩治.冷战后恐怖主义呈现出新的特点.国际社会在反恐怖立法方面已有实践.我国亦应制定一部《反恐怖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暴力恐怖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犯罪学理论和有关的国际文献中,一般把针对国家或社会的暴力恐怖活动统称为恐怖主义.恐怖主义使用暴力的动机和目的是政治性的,目标是反对国家和社会.所以这种犯罪从理论上被列入政治犯罪的范畴.当把恐怖活动放到具体国家的法律范围之内考察时,一切恐怖活动都属于该国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恐怖主义活动对任何一个受侵害的政府和社会来说,实际上就是暴力恐怖犯罪行为.正因为这种犯罪从理论上看是政治犯罪,又由于它的社会危害性特别大,所以在实践中却不能按政治犯罪对待,有关国际公约明确地把这种罪行列入可引渡罪,不作为政治犯罪,如不引渡,则必须起诉,反映了国际社会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决心和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7.
深刻揭示恐怖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恐怖主义具有广泛的社会恐怖效应;防范恐怖活动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恐怖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认识恐怖主义的产生、发展及主要原因;反对恐怖主义是一项长期的国际性工作,是我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主张。  相似文献   

8.
论恐怖主义的发展与反恐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作为全人类的公害,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已构成了严重威胁。恐怖组织呈现从地区政治管道走向国际经济网络,恐怖手段从实施简单的传统恐怖犯罪走向实施复杂的高科技恐怖犯罪,恐怖效果从追求对固定对象的表面袭击走向对泛化目标的心理打击的发展趋势。国际反恐,必须坚持科学的一体化、现实化与重点化战略。  相似文献   

9.
"恐怖邪教"是现代邪教和恐怖主义结合在一起孳生的怪胎."恐怖邪教"进行暴力恐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其以极端性和残暴性建立的"权威地位"和左右民众的能力.在伦理层面上,"恐怖邪教"蔑视人的个性,蔑视人的尊严,背弃人文精神,最终导致信众严重的人格扭曲,应从伦理上加以批判.  相似文献   

10.
犯罪行为人编造并传播虚假的恐怖信息 ,引起社会的恐怖心理 ,也浪费了大量的警力去排查 ,而且造成虚假恐怖事件发生地点巨大的经济及其他损失。犯罪行为人是出于敲诈、报复、恶作剧等心态编造虚假恐怖犯罪信息的 ,其犯罪有一定的特点。此类犯罪在国际恐怖主义犯罪频发的背景下 ,会有恶化的趋势 ,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在界定恐怖主义时,普遍强调传达恐怖信息,造成社会恐慌。由于缺少胁迫和威吓要素,互联网上的黑客行为很难被界定为恐怖行为。不过在技术上借助互联网发动恐怖攻击并非毫无可能。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已经联网,一旦控制这些设施的系统被恐怖分子控制,他们很容易发动恐怖袭击,造成人员伤亡等毁灭性的后果。目前已经有通过攻击网站传达政治恐吓的先例。除此以外,已经出现恐怖组织借助互联网完成情报搜集、通信、宣传等多项任务。在物理上隔绝信息系统是防范网络恐怖活动的重要方法,但这也不能杜绝网络恐怖活动。而目前的国内法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方面还存在障碍,涉及国家主权争议,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恐怖主义犯罪对国际社会的安全和秩序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国际组织基本功能的发挥、国家对内对外的职能履行以及人类对自身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关注,形成了合力,推动着国际社会联合反恐向前发展.新型的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恐怖主义进行全球治理,是在认识到既有的反恐思维和模式与恐怖主...  相似文献   

13.
恐怖主义犯罪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地区安全的极大威胁,各国应致力于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联合国制定的反恐诸公约中,越来越强调预防和打击恐怖犯罪的各项合作,我国已经加入了其中的绝大多数。我国也是深受恐怖主义危害的国家,非常重视反恐的国际合作。应当完善立法,特别是应当尽快设立反恐怖犯罪的专门法典,以更好地应对恐怖犯罪。  相似文献   

14.
恐怖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为了达到一定政治目的,对无罪的平民使用暴力并残酷致死,借以镇慑人们从而屈从其意志。恐怖主义初期,其行为目的是要更多的人观看,达到某种宣传效果;现在则是要更多的人死亡,造成死亡心理威胁;今后可能会以更隐蔽的手段,使用杀伤力更大的武器,造成更大的恐怖。国际恐怖主义具有跨国性、非政权主体性、现代科技性三犬特征,形成在二战结束、冷战、非殖民地化、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时代背景下,目前起主导作用、协调各派、构成全球性地下恐怖网络的则是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恐怖主义是宗教信仰中非共生因素的极端发展的恶果。正视信仰的成因、深度及其恶劣后果,才能设法形成各教、各族的共生环境,最后消弭宗教对立的信仰,这才是消除恐怖主义最根本的道路,也就是人类共生之路。  相似文献   

15.
西方学者对恐怖主义诱因的理论解释大致可分为两个阵营:个性缺陷模式和社会学习模式。社会学习模式和个性缺陷模式从行为主义和社会心理的角度分析了暴力行为(包括恐怖主义行为)的起因,对恐怖主义的动因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也有其局限性。9·11事件后,文明冲突论和全球化理论因其对恐怖主义文化和经济根源的分析以及9·11事件的验证而受到广泛关注。鉴于恐怖主义产生根源的复杂性,我们无法用一两种简约的理论来提供认知恐怖主义的路径。但上述理论有助于我们全面解释和理解恐怖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犯罪学立场,通过澄清对象、手段、主体与主观等要素内涵,进而将恐怖主义犯罪定义为:个人或组织运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以非战斗性目标为直接攻击对象,旨在营造社会恐怖,最终实现民族、宗教、社会等政治目标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传统观点将恐怖主义犯罪局限为一种有组织的犯罪形态,但这一观点正在为日趋严重的"独狼"恐怖主义现象所打破。暴力是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要实现方式,但是非暴力手段同样能为恐怖分子所运用。政治目的性是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追逐、获取或者影响国家权力的主观意图。依据主体与主观的分类标准,恐怖主义犯罪的外延可划分为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威胁当今国际社会安全重要的非传统安全因素。近年来,国际恐怖组织、个人以及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藏独”恐怖势力、邪教恐怖势力,尤其是境内外“东突”及“藏独”势力的恐怖主义犯罪,已经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现实威胁,其恐怖犯罪活动不仅冲击局部地区的主流价值观、宗教观,破坏我国法制,侵蚀当地民族的国家认同信念,而且直接挑战我国的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8.
自从恐怖活动出现以来 ,人们便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探讨 ,但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定义。从恐怖主义活动的表现来看 ,恐怖性是其共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手段的残忍性和精神的强烈刺激性 ;制造“骇人”事端 ,要挟社会的目的性 ;恐怖行为的直接受害者与其目的的分离性 ;追求目标的极端性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恐怖主义犯罪给国际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和巨大挑战。基于犯罪心理学的视角,将"恐怖主义犯罪滋生的土壤""个体嬗变的心理机制"以及"抑制过程的合理化机制"三方面相结合,探讨分析了恐怖主义犯罪的成因。其中,追求独立的民族主义土壤、精神控制的极端宗教土壤和权益不公的政治社会土壤组成了滋生恐怖主义犯罪的恶土;利于恐怖主义犯罪的个体特征和楼梯模型,将普通人向恐怖分子转变再向实施恐怖主义犯罪这一过程的心理机制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合理化机制是如何抑制恐怖主义犯罪前的心理阻止机制。对成因的分析启示:要解决恐怖主义犯罪的暴力根源还需处理潜在不公正的问题,从而争取更多民心,一旦政府赢得了民心支持,恐怖主义犯罪必然会降低直至消亡。  相似文献   

20.
恐怖主义发展的网络化趋势使得对于恐怖网络中关键人物的挖掘变得极为困难,找到一种有效的挖掘关键人物的方法对于瓦解恐怖网络具有重要意义。结合7.7伦敦爆炸案恐怖网络模型,应用社会属性、网络属性及事件参与程度系数的概念,构建个体威胁指数评价体系,运用个体威胁指数进行关键人物评价,可寻找有效瓦解恐怖网络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