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话语既承继了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宣传话语的脉络结构,又为党在新中国的宣传话语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以《新华日报》为考察对象,以文本研究的方式对解放战争初期党的宣传话语转向作出深入探究。对国内外和平解放形势演进、各党派建国主张差异和国民党顽固派“倒行逆施”危害的分析表明,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话语存在三大转向:由偏重民族矛盾话语转向侧重阶级矛盾话语,由聚焦民族独立话语转向专注民族解放话语,由注重统一战线话语转向重视消灭专制独裁话语。由三大宣传话语转向体现出的坚持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坚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指针、坚持依循人民群众的民族认同心理、坚持话语的韧性表达等历史经验,为新时代党的宣传话语建构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现有研究成果涉及了气候政治因素,但对当前兴起的气候话语权争夺态势的研究还远远不足,集中于系统解析欧盟气候话语权建构机制的成果更是缺少。在国际气候话语权争夺战中,欧盟凭借其先发优势,通过气候话语的语篇叙述、句式选择、概念创新构建了欧盟在气候领域的话语权力,值得各国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解析冷战后欧美在国际气候话语权领域的博弈态势;第二部分结合相关理论解读欧盟气候话语权的建构机制;第三部分是谈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现有研究成果涉及了气候政治因素,但对当前兴起的气候话语权争夺态势的研究还远远不足,集中于系统解析欧盟气候话语权建构机制的成果更是缺少。在国际气候话语权争夺战中,欧盟凭借其先发优势,通过气候话语的语篇叙述、句式选择、概念创新构建了欧盟在气候领域的话语权力,值得各国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解析冷战后欧美在国际气候话语权领域的博弈态势;第二部分结合相关理论解读欧盟气候话语权的建构机制;第三部分是谈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党百年之际,梳理归纳百年中欧政党交往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通过对百年中欧政党交往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大多从对欧政党交往开始,进而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对欧政党交往之路。百年中欧政党交往浓缩了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精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显著特色和具体经验。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影响下,中欧关系出现新的复杂敏感因素,中欧政党交往面临新的难题。展望未来,中欧政党交往应立足战略高度,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推进发展新型政党关系,切实破除各种障碍因素,为中欧关系及中欧合作营造有利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回答和有力补充。党的二十大提出这个新思想、新论断,既是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踔厉奋进的新征程上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我们要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信息的传达机制,话语承担了两种类型的沟通功能:一种是描述外在的事物和种种景象,法国理论家热奈特称之为"显示";另一种是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态度,热奈特称之为"讲述"。尽管两者不能截然分开和对立,但是,具体的话语活动通常有所侧重。本文试图从微观的话语分析向度和宏观的意识形态向度出发,对法国媒体的具体涉华报道进行述评、分析、探究。进一步了解到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意识形态通过新闻话语表现出来,新闻话语也同样帮助建构了现存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国际话语权的争夺是当今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面对的是发达国家在国际话语权上的优势。中国要增强自己的国际话语权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进程中,研究和借鉴别国成功的经验十分重要。本文研究和总结了发达国家在国际话语权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认为谋求国际话语权需要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但有实力并不就意味着有话语权,还需要注重话语的内容能被国际社会接受,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传播这些话语,更需要把舆论性话语转变成制度性话语。  相似文献   

8.
林莺 《法国研究》2013,(1):47-51,17
对于华裔作家程抱一的研究,多止于简单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的单向度研究和罗列,几乎未曾出现从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进行探讨的话题。然而,文本不仅仅是语言的书写,更重要的是承载语言背后的文化以及个体溶于文化后的生命体认和话语实现过程,本文利用福柯语言哲学中的话语权理论深度解析华裔作家程抱一话语实现和作家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建构话语权力才是作家文本成功的关键,并进一步提出典籍规训是华裔作家身份得以建构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9.
岳圣淞 《当代亚太》2023,(4):131-165+168
制度话语权是国家行为体在国际事务中为保障利益、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通过言语行为而非物质对抗的方式参与国际制度互动,以影响国际社会对特定议程或问题的政策行动的能力。基于话语制度主义理论,文章搭建起以“观念—话语—制度”为核心的分析框架,以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互动为例,全面检视中国国际制度话语权的实践进程。分析发现,制度演进与行为体观念密切相关。观念映射与话语嵌套机制是行为体通过话语将观念因素导入制度结构的核心手段。在制度创设、制度参与和制度竞争的不同阶段,通过上述机制的运用,行为体得以将政策性、程序性和哲学性观念以特定方式和限度融入制度话语体系,将自身话语优先转化为政策行动的参考依据,从而提升在特定领域的国际制度话语权。作为现行国际体系中的新兴大国,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很大程度得益于对国际制度的深入参与。对制度话语权理论的再探索有助于弥补现有理论认知的不足,为深入理解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的现实挑战提供启发视角,亦有助于为中国探索构建全面系统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将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充分体现,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民族复兴的科学方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展现,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综合体现和时代彰显。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作了系统阐述。以此为标志,现代化的中国理论初步形成,并作为重大原创性成果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全面贯彻这一理论的实践要求,需要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本质规定入手,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根”与“魂”;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支撑的高度,来理解党的二十大面向新阶段新征程作出一系列战略布局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从塑造中国形象、形成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维度,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实际上为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话语前提。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和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规律、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价值追求,这既是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与实践探索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我们党正确应对未来挑战和变革提出的根本之策。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一命题并努力探索和实践这一任务,是每一个中...  相似文献   

13.
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高干部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采取一系列措施,组织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这次学习运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当代中国继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对比考察英国官方话语、反对党话语、智库话语以及媒体话语中的"全球英国",以反映英国国内主要政治行为体对于官方打造的全球性行为体身份产生的不同反馈。英国政府官方话语建构的"全球英国"是一个具有积极开放理念和行动状态的全球性行为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守卫者、自由贸易的倡导者、民主和人权价值观的捍卫者,并且拥有丰富的外交、防务、软实力资源践行这些身份。反对党(工党)话语建构的"全球英国"则是全球冲突的解决者、人权斗士,能够综合运用外交、防务和发展手段践行上述身份。智库话语建构的"全球英国"是全球自由贸易和自由价值观的综合推动者、全球发展领导者、全球性战略设计者和政府改革者,并且能运用相应的防务、外交、发展、软实力资源实现这些身份。媒体话语建构的"全球英国"更像是政府自相矛盾的虚假宣传口号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并且缺乏资源实力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话语权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执政要素之一。作为亚太政治焦点的南海问题既是领海和资源的实利之争,也已成为关系国际道义、国家形象的话语权之争。本文梳理了南海问题及相关新闻话语研究现状: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语言学和国际关系等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有些研究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足;缺少关于东盟非争端国的南海政策及话语研究;对于中国南海维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研究较少;对"南海机遇论"关注不够;对互联网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的在南海问题上的传播研究关注不够。创新南海问题新闻话语和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有新闻话语分析和舆论风险管理研究等。以新闻话语为理论工具来分析东盟媒体有关南海问题的新闻舆论,有助于中国应对在南海领土争端上所面临的话语权问题;在学术价值方面可检验和验证新闻话语理论,并丰富南海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16.
启蒙时代是"欧洲"建构的关键时期,而介于欧亚之间的俄国,对"欧洲"观念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在启蒙思想家中,伏尔泰构造了较为权威的启蒙运动模式的俄国观,将其刻画为一个通过学习"欧洲",从而摆脱野蛮、落后,在"文明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国家。同时,繁荣先进、文明开化的"欧洲"形象也呈现在这种俄国镜像中。伏尔泰塑造的俄国形象,对其后几百年欧洲的身份认同和欧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俄国作为"学徒"的预设的不平等地位,在数百年中主导了欧洲关于俄国的话语,至今仍然是导致欧俄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肖像政治领域冲突频仍,中国共产党对此屡加调适。冲突与调适,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肖像政治演进的基本轨迹。经由规范制备、仪式实践和机制调整等多维政治取径,个中冲突得以逐步化解,政治象征体系得以建立,象征政治之效亦渐趋达成。从整体上看,此等肖像政治实践与冲突调适,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权力生产、意识形态重塑和合法性建构大有裨益,对于当代中国象征政治和政治象征体系之建构也多有启迪。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先后构建了"干涉的权利"和"保护的责任"两套人道干涉话语体系,不断加强理论辩护,强化人道干涉的正义性与合法性,对现行国际秩序造成了重大冲击。文章依据"话语主体一话语内容一话语平台—话语认同—干涉实践的基本逻辑,结合西方国家对伊拉克和利比亚的干涉行为,对西方人道干涉话语的构建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文章认为,西方国家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本质上更多的是利益驱动下的话语建构而非基于真实的人道危机,其干涉不仅偏离了"捍卫人权"的根本目标,反而在多数情况下导致了更为严重的人道危机。西方人道干涉话语构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扭转自身在人道干涉问题中的被动局面提供了契机。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应打破西方国家的话语垄断,交被动应对为主动塑造,以多元的话语主体构建高质量的话语内容,增强中国人道话语的认同度。同时,中国还应有效利用联合国这一权威话语平台,从人道干涉话语构建与干涉实践两个层面介入人道干涉国际规范的构建,提升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理论进行了不断探索,创立、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理论,使党关于发展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达到了新的境界和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政治进程的主导者,党内民主的状况不仅决定党的精神风貌,而且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报告着眼于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党内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