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段时间,中宣部、中央综治委、公安部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九次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和先进分子评选表彰活动”正式启动。全国各地推荐了61位“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候选人,不少媒体广为传颂。有关见义勇为的记载最早出现于《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宋史·欧阳修传》中载有:“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气自若也。”可见,在我国古代,见义勇为是人们所追求的道德标准。在学术界,有学者从民法角度上进行分析,认为“见义勇为是为了使国家的、集体的或者他人的利益避免或者减少损害而…  相似文献   

2.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电视剧<水浒>主题曲当年唱响大江南北,这首激越、高昂的"好汉歌"契合着人们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内心渴望以及人们心中的英雄崇拜.<论语·为政>称:"见义不为,无勇也."<宋史·欧阳修传>:"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由此可见,"见义勇为"在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饶的道德资源.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儿女谱写了一曲曲大智大勇、大仁大义的生命赞歌,见义勇为已深深地沉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3.
“感谢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和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对见义勇为家庭的无私帮助。”7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律师与见义勇为英雄手拉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见义勇为英雄代表对帮助他们的律师由衷地表示感谢。为了维护见义勇为英雄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不再“流血又流泪”。  相似文献   

4.
审理见义勇为案件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见义勇为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在称道英雄勇斗歹徒、抢险救灾的同时,对英雄事后的悲凉却又感到无奈和迷惘,他们保护了他人的利益,自己受到的伤害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鉴于我国法律目前无十分明确的解决办法,笔者试从见义勇为的界定,审理见义勇为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审判实践中对见义勇为的救济原则等方面加以探讨,以对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予以合理保护。一、见义勇为的界定目前社会上对见义勇为的界定。见义勇为,《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看到合乎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我国法律目前对见义勇为尚无明文规定。为适应…  相似文献   

5.
曾庆金 《法制与社会》2011,(28):192+202-192,202
见义勇为是人类高尚的善举,可是“见义勇为者赔钱坐牢、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件却时有发生,这使广大民众深感困惑。引发见义勇为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见义勇为者来说,在操作中注意以下五个方面才能化解困惑:一是有义才为;二是适时而为;三是适度而为;四是量力而为;五是证据维权。  相似文献   

6.
一年前,他为救被四名歹徒调戏的少女,被歹徒用三十厘米长的尖刀刺进了腹部;一年后同样是他,却将被救少女告上法庭要求经济补偿。见义勇为本应是一曲无悔的壮歌,为何却演化为一场无奈的官司!?见义勇为价值几何?他是真正的英雄吗?人性的弱点知多少!?见义勇为的壮歌为何伴随着不和谐的音符? 2004年2月24日,江苏省徐州市中级法院审理了这起特殊的人身损害赔偿上诉案,上诉人(一审原告)李海安是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被上诉人(一审被告)则是曾被他从四名歹徒包围中救出的姑娘  相似文献   

7.
报载,50名见义勇为的“百姓英雄”,近日在浙江省第八届见义勇为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并获得总额90万元的奖金,此次表彰是历年来人数最多、奖金最高的一届。笔者为这种表彰击掌叫好!社会环境的净化,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8.
见义勇为是人类社会的高尚义举,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赏,见义勇为者理应受到社会的保护。但是,现实生活中“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尴尬局面却屡见不鲜,见义勇为者或受伤无钱医,或家庭生活困难没人管,或因受益者不作证,不仅见义勇为行为得不到认定,还受到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的困扰,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对于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完善相应的机制问题,往往忽略了现行法律的明确规定。一、正确理解见义勇为的法律概念是救济见义勇为者的前提什么是见义勇为?我国现行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见义勇为英雄的社会支持不仅事关见义勇为英雄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总结梳理了转型期见义勇为英雄的社会支持现状,分析了目前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旨在对构建转型期见义勇为英雄的社会支持体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他,一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从事人民调解工作18年来,为群众调解各类纠纷13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先后挺身而出、见义勇为60余次,15次负伤,4次住院,头、手、腿多处受伤致残,他先后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见义勇为英雄”,被中宣部、中央综治委、公安部、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评为“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被司法部授予“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去年9月,他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的先进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11.
浪子的证明     
一、英雄无名 1998年5月,徐州市乃至江苏省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这样一个消息:抚顺市下岗工人刘洪山见义勇为千里打工追踪凶犯。由于案发地始于徐州,又有“下岗工人”的热点,再加上“千里打工追踪凶犯”,着实引起  相似文献   

12.
李占锋 《检察风云》2004,(10):34-36
一位老教师成了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一时间,他被鲜花和掌声包围,各种荣誉也飞向他,还有一些人要求给他表彰和嘉奖。出乎意料的是,当揭开英雄的面纱后,人们才发现,英雄竟是杀人犯。原来是在自己奸情暴露之后,他一手导演了抢劫案后的谋杀案。迷雾拨开,一个卑微的灵魂浮出。  相似文献   

13.
一名司法警察下班路遇抢劫。为阻止抢匪逃跑,他驾车追赶。劫匪被拦下了,但他的车因惯性将街边无辜老人和小孩撞成重伤。 熬过被人质疑的难关,他被授予“见义勇为好公民”称号,并受到两百余元钱的经济奖励。而他要承担的却是数万元经济损失。 现行法规尚无对“见义勇为伤及第三者”的有关规范。  相似文献   

14.
2002年9月28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政法委在28团隆重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余建民为保护职工生命财产与歹徒殊死搏斗,壮烈牺牲的英雄行为。农二师党委、28团党委分别授予他“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并在全师号召开展向余建民同志学习的活动。农二师见义勇为理事会给余建民家属抚恤金1万元,兵团保险公司农二师分公司奖励见义勇为保险金1万元,28团奖励3000元。全团干部、工人、学生、家属等捐款1600余元,以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相似文献   

15.
路见不平一声吼!见义勇为救的是自己的亲人算不算“英雄”?要不要向被救方索取药费和应得报酬?难道这些都不该提出?  相似文献   

16.
袁菊梅是一位英雄的母亲,儿子李明因见义勇为英勇牺牲。后来,一位名叫叶刚的打工少年找上门来,要无偿地帮助她照顾因丧子过度悲痛引发脑溢血常年瘫痪在床的丈夫。善良的英雄母亲对此信以为真,留下了并认其做义子。但谁能想到,叶刚“认母”的背后,竟然有着难以告人的动机……  相似文献   

17.
在“最美的姐、见义勇为的姐”陈亚林勇追抢夺歹徒的英雄事迹被人传颂的同时,另一个坏人充当英雄、里应外合作案的故事也在流传。本文对这件奇案进行全景讲述。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义”?我们都希望自己在危难之时,有人能见义勇为。我们也希望自己可以拥有英勇的精神,能够见义勇为,救他人于危难之时。但是,在现实中,见义不为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不时会发生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的故事。既然我们希望看见见义勇为,不希望看见见义不为。那么,什么是“义”?《孟子》中说道:“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对这句话进行简单理解就是,“仁”是我们安居之家,是我们向往之地;“义”是我们“回家”的正路。我们望文生义,可以把“义”字理解成歧途中的正路。  相似文献   

19.
电视剧放映的当天,县里一个人就赶来告诉他:“怎么电视剧把你拍死了。”很快,村里、县里的人们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说:“真的贾正早死了,大因镇的贾正是假的。”“贾正是个骗子!” 贾正的原型贾正喜老人认为,这样一个后果,是对自己名誉和精神上的侵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标题叫作《且慢“见义勇为”》,并非《且莫“见义勇为”》;就是说,我不反对“见义勇为”,我赞成“见义勇为”,只是劝君不要性急,不妨放慢一点,在“见义勇为”之前先搞好“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连发言权都没有,哪来的见义勇为权呢?“见义勇为”比“发言”难多了,一般都要“挺身而出”,常见的后果是皮肉受苦,躯体伤残,有时甚至会光荣牺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