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监察体制改革后职务犯罪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扩展,案件办理程序呈现“调查—起诉—审判”和“侦查—起诉—审判”二元双轨制模式。“调查—起诉—审判”模式具有“程序二元”和“证据一体”的特征,决定了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的监检衔接包括了理念、程序和证据三方面问题。高效顺畅的监检衔接,要求双方秉持以宪法为根本遵循、以案件质量为生命线、以“三效统一”为最高标准的执法司法理念。从实践看,监检衔接总体顺畅,但在提前介入、退回补充调查、非法证据排除等程序和证据衔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监检双方密切配合、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切实提升职务犯罪案件办理的质效。  相似文献   

2.
村官职务犯罪是指村官利用其职务的便利从事的渎职犯罪行为。村官职务犯罪在新农村建设中越来越多,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采用的手法日趋多样化。村官职务犯罪有诸多原因,为预防和控制村官职务犯罪,应强化法制教育,坚持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财务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文内容。  相似文献   

3.
加强村官职务犯罪的防控,是保证村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的迫切需要。村官职务犯罪可能涉及的全部罪名为: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整理并从法理上分析村官职务犯罪立法体系,有助于这一立法体系的完善,也有助于司法事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查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遇到的问题较多,立法解释划分“村务”与“公务”,不符合查处案件的实际,导致出现案件管辖矛盾;立法解释未将村民小组长和村会计、出纳列为执行公务的主体,未规定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可成为渎职罪主体,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打击。为解决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法律适用问题,应修改或者取消“2000立法解释”,无须划分“村务”与“公务”,否则,就应赋予检察机关以相对宽泛的机动侦查权,将村民小组长、村会计、出纳归入立法解释中所指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规定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也可成为渎职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加强村官职务犯罪的防控,是保证村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迫切需要.村官职务犯罪可能涉及的罪名有: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整理并从法理上分析村官职务犯罪立法体系,有助于这一立法体系的完善,也有助于司法事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一、重新赋予检察机关对伪证案的侦查权 ,是节约司法资源的需要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 ,伪证案的侦查权属公安机关 ,然而 ,检察机关在查处职务犯罪案件中发生的伪证案 ,多数案件随着查处职务犯罪案件的不断深入 ,伪证犯罪终现原形 ,构成犯罪的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 ,成了既不需要“侦” ,也不需要“查”的现成案 ,这时将伪证案移送公安机关侦查已失去意义。可以说伪证者和职务犯罪者 ,是上了同一条“贼”船的人 ,他们有共同的利益 ,为了不使利益受损 ,总是千方百计蒙混过关。为了侦破职务犯罪案件 ,检察机关已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相似文献   

7.
职务犯罪作为当前的一类高发型犯罪,加之其犯罪主体和所侵害法益的特殊性,一直是我国刑法的重点打击对象.而有关职务犯罪案件的判决结果,也常常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缓刑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高适用率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争议,有必要对其适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从而“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8.
分析近年来青岛市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从案件构成看,仍以贪污贿赂类犯罪为主,且有逐年多发的趋势;从犯罪主体看,“一把手”和基层国家工作人员是易发人群;从犯罪领域看,城镇建设、行政执法以及涉农领域案件相对集中;从犯罪的形式看,呈现出贿赂罪与渎职罪交织的特点。当前对领导干部职务犯罪行为的防治一是要加强外部制约监督,对内公开,对外强化社会监督;二是要增强廉政教育实效,促其自律自省。  相似文献   

9.
自侦案件“盲点”初探周宝成为了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的工作效率,增强侦查人员的破案能力,行之有效地打击职务犯罪活动,亟须开展对检察机关自行侦查案件“盲点”的探究,并大胆地在实践中摸索其消除方法。“盲点”一词的原意是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一点,和黄斑相...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职务犯罪侦查模式是“以供求证”。新形势下,尤其是新《刑诉法》的实施,使职务犯罪侦查模式从“以供求证”到“以证促供”的转型迫在眉睫。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但是,实践中少数侦查人员对该制度重视不够,少数案件中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全程性、与讯问笔录同步性存在瑕疵。需要完善同步录音录像的操作规程,增强侦查人员的规范意识,保证录音录像与讯问过程、讯问笔录的同步性,加大制度执行的内部监督力度。遏制职务犯罪轻刑化路径是要强化对职务犯罪立案及侦查过程的监督、用量刑建议权强化对审判的监督、落实上下两级院对案件第一审判决同步审查机制及加强对刑罚执行阶段的监督等。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警察本身职业化程度以及制度性腐败等问题使得警察职务犯罪日益严峻,逐渐成为了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呈现出内容上多贪利与侵犯私权,手段上更隐蔽、专业性更强且颇具群体性,社会危害性进一步扩大等特征。针对新形势下警察职务犯罪的新特征,有必要加强预防机制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建立“观念反腐”与“制度反腐”的创新型机制。借鉴国外立法,促进我国《刑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衔接,建议取消贪污罪、受贿罪定罪量刑的具体数额标准,改为“概括数额加其他犯罪情节”的模式;将非特定公物纳入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将贿赂的范围从“财物”扩大至“不正当好处”;取消被动型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和行贿罪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适当前置贿赂犯罪的构成条件,只要实施要求、期约、收受贿赂的任一行为即构成受贿罪或行贿罪且为既遂;增设利用影响力行贿罪;对贪利型职务犯罪增设相应财产刑,对行贿罪增设资格刑。  相似文献   

11.
构建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阶段听取律师意见程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案件逮捕权上提一级是为了提高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力度和透明度,加强社会公信力,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新的《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与此相配套建立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阶段听取律师意见制度,不但能够促进和完善职务犯罪案件逮捕权上提制度,更好地加强职务犯罪案件的内外部监督,还能为建立新型的良好的检察机关与律师的关系奠定基础,对检察机关和律师来说是利益博弈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职务犯罪案件大多属于智能型犯罪,犯罪行为人在作案前都有一定的反侦查思维准备.作案后则会利用虚假或更改财务会计资料来掩盖犯罪发生的事实,给侦查人员查办此类案件造成一定的困难。基于上述情况,本文通过对会计资料勘验在职务犯罪中的应用进行重点研究,探索公安机关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利用会计资料勘验进行侦查的具体方法,为公安机关办理此种案件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培养和造就党政后备人才,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如何实现和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预期目标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目前,学界主要围绕大学生“村官”计划总体分析、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与基层组织建设、大学生“村官”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大学生“村官”计划与历史上的知青运动的对比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移送起诉与审查起诉是职务犯罪监察案件前后衔接的两个阶段,前者系监察机关依法作出的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处置类型。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组成部分的审查起诉权,在事实上与监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权形成了监督制约关系。移送起诉的案件应符合基本的构成要件。对“互相制约”宪法原则的贯彻实施、保障检察机关公诉职能实质化、保护被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构成检察机关对移送案件审查的价值诉求。为解决法法衔接的问题,应明确监察规范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活动中的可适用性。基于受理审查和公诉审查的二元界分,检察机关在不同阶段的审查机构、内容和后果也不尽相同。在特定条件下,检察机关可以对职务犯罪的取证活动进行合法性审查。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政策作为新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其从1995年试点到今天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内,全国各地产生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由于缺乏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鉴,在政策制定、选拔机制、绩效考核、职务晋升、保障机制等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使得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流失严重、角色定位不清、消极怠工现象。同时随着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现象频发,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也受到了腐蚀,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犯罪现象。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背景下,现行法律法规对于大学生村官诸多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一些政策解释还与实践相脱离,造成了违法者多被处以较轻甚至无罪释放的处罚,这引发了群众的不满,引起群众集体上访,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职务犯罪案件批捕权由上一级检察机关决定,对加强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制约,确保检察权特别是职务犯罪侦查权的依法正确行使,提高职务犯罪案件办案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对的措施主要是:调整自侦部门侦查办案模式;建立自侦案件的报捕证据标准并探索确立职务犯罪案件附条件逮捕制度;规范自侦部门与侦监部门的配合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管理及初查工作的改进与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案件线索管理及初查工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能否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着案件查办的成败。在职务犯罪日益复杂的今天,案件线索管理及初查工作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为办案人员所重视,同时存在的某些问题也引发了一定关注和思考。本文对规范案件线索管理、提高初查工作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讯问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刑事侦查手段.职务犯罪案件由于侦查难度较大,更加凸显询问策略和技巧在整个侦查中的作用,因此,对职务犯罪案件讯问策略的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工作.本文在对职务犯罪案件特点及犯罪主体心理作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讯问策略类型及其在职务犯罪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职务犯罪案件初查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代社会,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为社会各方面所广泛关注。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初查的研究与实践,对于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的实现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有必要在对职务犯罪案件初查的法律地位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初查的必要性,并对初查中成案意识的相关内容和初查与地方党政的关系进行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20.
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由于职务犯罪主体的特殊性,使得职务犯罪办案风险与普通刑事犯罪相比有明显不同。特别是当前职务犯罪呈现出智能化、隐蔽性等发展趋势,传统办案风险防控机制已不能适应侦查工作发展的需要。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应建立办案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完善风险防控的应激机制,并根据办案阶段和风险类型的不同,可呆取多种形式化解办案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