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吴朋政 《前沿》2013,(10):43-45
本文主要注重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文本解读,力求全方位地展现《共产党宣言》表达的共产主义观,共分四大部分,前两节交代了《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论述,后两节阐述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观点,并加入作者自己对共产主义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了他们对共产主义的理解,论证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及时进行反思和补充。学习《共产党宣言》,掌握其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有助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走邪路,不走老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市场化、社会化;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相似文献   

3.
耿步健 《求索》2007,(12):1-4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共产党宣言》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描绘出未来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而且明晰地指出达到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路径。200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深刻挖掘《共产党宣言》中所蕴藏的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资源,对于我们今天从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绯璐  贾风姿 《前沿》2014,(5):61-63
苏联的解体使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天空充满了乌云,很多人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共产党宣言》宣告资本主义灭亡已经过了160多年,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没有灭亡,而现在还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本文通过阐述《共产党宣言》中的资本主义观,透视资本主义的适应性与落后性来分析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历史趋势和《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是坚持人民立场的逻辑源头,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锐利武器,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方向引领,是建设伟大工程的理论之基。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它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宣告了共产党人的观点、目的和意图,《宣言》从问世之日起就深深扎根在各国人工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直在鼓舞和推动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宣言》就其传播范围之广,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之深,是无与伦比的。今年我们纪念《宣言》发表150周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宣言》是个历史文献,是时代的产物。今天我们研究它,应当采取科学态度。列宁曾指出:“马克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我们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习近平强调,《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多年来,虽然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其基本原则仍有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情世情党情的新变化提出的行动纲领,继承和发展了《宣言》的基本观点,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国内学术界基本存在两种看法:一种是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一种则割断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的联系,把它纯粹看成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事情。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首先,马克思仅仅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将人的全面发展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联系在一起,而在早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和后期的《资  相似文献   

10.
170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共产主义的"圣经",不仅极大地启蒙与引领了世界的无产阶级运动,也凭着这些运动塑造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进程。在走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仍然需要《共产党宣言》革命精神的指引,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学的早、学的多、学的深,并且带动和要求党员干部努力学习《共产党宣言》。毛泽东以《宣言》为政治立场和价值基准,并与国情的结合中发掘《共产党宣言》的时代内涵。毛泽东学习《共产党宣言》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不断学习并科学把握《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写作《共产主义原理》付出了近一个月的努力,经历了起草、讨论、修改等一系列艰辛的过程。《共产主义原理》就是恩格斯尽力"用简单的叙述体"来写的,这是由《共产主义信条草案》过渡到《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文稿。决不能低估《共产主义原理》的理论价值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春秋》1998,(6)
东营市广饶县收藏着一本我国第一版的《共产党宣言》。这本《共产党宣言》先是在济南共产主义者手中,其后又传到广饶,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一过程,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情况。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山东问题。因此,五四时期山东的爱国反帝斗争特别高涨,非常广泛。高涨和广泛的政治斗争,促进着马克思著作《共产党宣言》在山东的传播。《每周评论》在几个学校寄售。同年秋,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文献也是《共产党宣  相似文献   

14.
一百三十多年前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共产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在这之后,它就作为一种新的思想体系,现实的革命运动,强大的实践力量,对整个世界发生着巨大的作用。这是包括共产主义的敌人在内的人们所承认的历史事实。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共产主义的实践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那种认为‘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幻想’、‘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宣言》阐述的一般原理,经过了170年风云变幻和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是完全正确的,至今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共产党宣言》是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指路明灯;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指南;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读著作;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宣言》的分配正义观是对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的深刻阐述与系统演绎,其逻辑生成在于:对现实的人及其解放的观照构成其逻辑起点与价值依归;对资本主义分配正义的批判与超越构成其建构脉络;解蔽分配正义背后的物质关系则是其根本依据。《共产党宣言》对分配正义的实现进路进行了阐述:外在条件——充分利用"旧社会内部的所有冲突";领导力量——坚持以共产党为组织依托与领导核心;实现策略——以联合的行动,推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共产主义运动的进阶。《共产党宣言》的分配正义观蕴含低阶与高阶的双重实践指向。在根本立场、制度依托、动力机制与宏观格局等维度,《共产党宣言》的分配正义观为新时代我国分配正义的构建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尹丽静 《创造》2017,(10):43-44
<正>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问题是事关科学社会主义成败的重大问题,也是事关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治国理政成败的重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的分配正义观是对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的深刻阐述与系统演绎,其逻辑生成在于:对现实的人及其解放的观照构成其逻辑起点与价值依归;对资本主义分配正义的批判与超越构成其建构脉络;解蔽分配正义背后的物质关系则是其根本依据。《共产党宣言》对分配正义的实现进路进行了阐述:外在条件——充分利用"旧社会内部的所有冲突";领导力量——坚持以共产党为组织依托与领导核心;实现策略——以联合的行动,推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共产主义运动的进阶。《共产党宣言》的分配正义观蕴含低阶与高阶的双重实践指向。在根本立场、制度依托、动力机制与宏观格局等维度,《共产党宣言》的分配正义观为新时代我国分配正义的构建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著作都展现出他们所继承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精神。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展开了对资产阶级的批判、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献的批判以及对《共产党宣言》的自我批判。发掘和阐释这些批判思想,既有利于我们以正确的态度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又有利于帮助我们回应和驳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对立论"和"过时论"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的命运是与《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指引了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近百年的社会历史走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使命。本文从《共产党宣言》的传入着手,分析了其对近代国人价值认知的解构与重塑,探寻了造成这种变革的历史与社会原因,并分析了其历史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