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养老金实报实销,影响财政支出;养老金增长与经济水平不协调;单位缺乏自我保障意识;本单位管理退休人员,影响行政效率;职工待遇水平不衔接,影响人员合理流动;保险金支付压力大。我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思路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按实际职责确定养老保险补贴办法;建立合理的养老金计发方法与过渡衔接办法;区分“老人”、“中人”、“新人”,确定不同的资金筹集方式;确定公职人员养老金替代垒和附加养老保险类型,制定合理的公职人员养老金水平。  相似文献   

2.
陈思思 《法制与社会》2013,(22):168-169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由于当初制度设计的缺陷及实际运行中所产生的问题,我国养老保险金产生了巨大的缺口,严重影响了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就我国养老金缺口的成因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企业年金制度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各类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是新时期适应社会和企业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益必要补充。当前,在我国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经过具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使之进一步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大量养老金债务以及人口老龄化使得中国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严重的财务问题。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将养老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可以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同时能减少人们为养老进行储蓄的金额或储蓄的期限。养老金改革能增加资金的供给,创造新的金融工具和衍生产品,完善资本市场的管理监管制度,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投资限制来降低养老基金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变化幅度,同时运用谨慎人规则使养老金管理者增加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厅:中纪办犤2002犦172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关于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受纪律处分后养老金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犤1997犦26号)规定,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主要取决于单位和个人参保缴费情况。因在职期间违纪,退休后被确定应追究行政纪律责任的退休人员,如果在职时按规定缴纳了养老保险费,退休后就应当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因此,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受到纪律处分,不宜取消或降低其基本养老金。以上意见供参考。□海南省纪委案件审…  相似文献   

6.
德国是社会福利的联邦国家,社会 福利国家的根本原则是既要求团结互 助,又要求个人负责。为实现这些原则, 国家创造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福利法网 络。全面了解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积 极而有益的启示。 养老保险:是德国社会福利保障的 支柱。根据法律,成年所有工人和职员都 参加养老金保险。自由职业者也可自愿 参加或申请义务保险。保险费由雇员和 雇主各付一半。通常年满65岁者即可领 取养老金。在德国西部一个平均收入的 人在退休时可支配养老金数额约为其年 均收入的70%。支付养老金并非养老保 险的惟一任务,除此之外还为投保者工  相似文献   

7.
退休制度是由退休与养老金保障所组成的双层结构体系。历经一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退休制度从建立于年轻社会的退休养老金制度逐步转向因应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老龄养老金制度。退休养老金制度的理论框架是双阶强制理论,退休与养老金保障捆绑联动,退休方式是强制退休,养老金采用退休养老金。伴随着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因应老龄化社会的老龄养老金制度应运而生,其理论框架是双向选择理论,退休与养老金保障解绑分离,退休方式是自愿退休,养老金采用老龄养老金。我国退休制度正在从退休养老金制度迈向老龄养老金制度。劳动法应实行自愿退休制度,退休年龄属于劳动基准和劳动合同解除事由。老年人属于劳动法中的劳动者,劳动法应构建老年劳动者的特别法律规则。社会保险法应采用老龄养老金制度,退休不是养老金给付的法定要件。我国老龄养老金制度应实行弹性养老金,建立提前领取养老金期间的工资收入测试与养老金扣除规则。  相似文献   

8.
王伟健 《政府法制》2011,(28):50-51
14年前,江苏省溧阳市周建芳夫妇花了2万元,在当地民政局投保了两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老农保)。该保险承诺,等他们退休后,每月可分别领取养老金450元和750元。  相似文献   

9.
<正> 国家工作人员和公有制企事业的职工,从参加工作起,就由所在单位按工资额的一定比例逐月扣交养老保险费(退休费),到了规定的年龄退休后,根据一定标准按月领取养老金,直至死亡为止。这使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公有制企业的离退休人员的老年生活有了社会保障。但是在广大的农民中却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这是值得探讨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实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无疑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不过,农民的劳动收入除了交纳政策和法律规定的税费外都由自己支配,国家财政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来为农民进行养老保险,但这不等于说不应实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笔者认为,国家应当以立法形式确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使广大农民的老年生活得到更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新农保试点启动实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养老和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办法陆续出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次上调……2009年,我国在民生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直接关系到农民工养老权益的保障和我国“三化”进程的实现.从目前河南省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但仍存在诸多制度困境,阻碍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实现;同时,农民工主体性实现面临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双重困境,影响了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制度建设,创建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主体性实现的条件,以便提升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常满荣 《河北法学》2007,25(1):76-80
一项合理有效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有一套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保障.我国养老保险法制化进程中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际,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险之路,已成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基于这种考虑,在回顾我国养老保险立法化进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对策进行尝试性的研究,希望能为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一点可供参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马宁 《法学研究》2015,(3):102-119
保险合同法可以体系化地解读为意思自治、给付均衡与合理期待三个核心原则的组合。立法者希望籍说明义务来消减信息不对称,贯彻意思自治。但在建构制度规范时,并未考虑信息传送方的履行成本,对信息接收方的识别成本与关注焦点也存在认识误区。这种过度理想化的设计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立法应废止实质性的明确说明义务,代之以形式化的信息提供义务。对于意思自治的不足,可以通过提升给付均衡度和更有效保障被保险人对获取保险产品的合理期待加以填补。  相似文献   

14.
张祺乐 《现代法学》2013,35(3):11-17
"失独者"已然成了新的"特殊群体",其养老、返贫、疾病和心理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政府从制度层面予以解决。但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该问题的立法状况都不容乐观。"失独者"是因为国家义务而致,所以,作为一个人权主体,政府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政策来保护他们。政府亦可将社会抚养费作为履行了计划生育义务的失独者养老费用。  相似文献   

15.
Environmental risks have two basic components: the policyholder's obligation to clean up contaminated property and the policyholder's potential liability to third parties,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 resulting from environmental damage.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for which policyholders seek coverage include environmental cleanup costs, third-party bodily injury claims, third-party property damage or devaluation claims, fines/penalties for noncompliance, or loss of market share due to lack of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To be certain that all aspects of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are covered, an expert insurance consultant or broker should be retained to plan the program, analyze policy language and execute the purchase in the most cost effective way.  相似文献   

16.
王轶 《法学研究》2014,36(2):116-130
在公法和社会法领域内,法定补偿义务作为债的独立类型由来已久。但就法定补偿义务可否作为私法上独立类型之债,与合同之债、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等并身而立,民法学界远未达成共识。若从解释论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侵权责任法若干条款规定的补偿义务、"分担损失"规则以及"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等,都属有关法定补偿义务的规定。它们与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确认的法定补偿义务一起,构成我国民法中独立类型之债。在我国的责任保险制度尚不发达,社会保障制度还远未健全的背景下,如果法定补偿义务制度运用得当,无疑可在一定程度上济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制度之穷。  相似文献   

17.
赵志钢 《政法论丛》2013,(1):103-110
保险合同属于典型的射幸合同。由此所决定,保险合同生效后保险事故发生前,保险人并不实际负有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保险事故的发生使这种义务变为确定,但并不必然导致保险权利人保险合同上的利益受损。只有在保险人违反合同全部或部分拒赔时,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保险合同利益才受到损害,方才构成诉讼时效的起算。  相似文献   

18.
徐凯桥 《行政与法》2012,(2):126-129
台湾地区保险法投保人告知义务规定了较为详细的投保人履行规则,与大陆保险法比较,台湾地区在法院判例的补充下建立的较为完善的投保人告知义务体系,值得祖国大陆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ole of social insurance law in the survival strategies of factory workers in Vietnam, especially when they are faced with pressing family needs and an uncertain future. Despite the official discourse of the law which encourages employees to accumulate social insurance for their pension benefits, workers in this study have considered their social insurance fund as a form of saving and opted to gain early access to it when they are in desperate need of money. Workers understand and use the law in a way that answers to their needs; however, such action simultaneously puts them outside the protection of the law. In workers' daily struggles, law generates a moral tension between rights and needs, and ultimately perpetuates their precarious, vulnerable condition.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workers' legal consciousness varies according to their perception of their precariousness, a precariousness generated by the fragile nature of their work and underpinned by their traditional familial moral obligations. This research adv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 state law in postsocialist regimes informs social action and consciousness in ways that oftentimes contradict the spirit of the law.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是农民生活中的重要组织,一直以来都在农村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目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农村集体在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方面也应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农村集体存在诸如职能混乱、经济能力日渐衰退等问题,难以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有效的支持。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集体的现状及其在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了增强农村集体作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