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中国文化模式属于机体宇宙论,与“天人合一”的自本体观和直觉体悟的认识论相关联;西方文化模式属于机械宇宙论,与“征服自然”的他本体观和逻辑分析的认识论相关联。中国的犯罪构成是机体的犯罪构成,体现的诉讼规则是综合规则;西方的犯罪构成是机器的犯罪构成,体现的诉讼规则是可废除规则。在提高司法效率与实现司法公正方面,机体的犯罪构成与机器的犯罪构成均能实现各自均衡。机体的犯罪构成更利于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和实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但在控制犯罪和实现刑法的社会秩序维护机能方面相对弱化;机器的犯罪构成更利于控制犯罪和实现刑法的社会秩序维护机能,但在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和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方面相对弱化。  相似文献   

2.
1概述消化系统的主要机能,是对食物进行物理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并将残渣排出体外.消化器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损伤性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当机体遭受外界暴力,特别是腹部受到暴力时,由于腹部受到突然挤压或者突然减速,均可造成消化管或者消化腺结构或功能异常,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轻者影响机体的消化、吸收、排泄功能,重者可危及生命。在损伤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法医鉴定中,应考虑到某些损伤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往往与伤者自身的先天性异常因素或病理基础有关,某些情况下,损伤作为外在因素通过内因…  相似文献   

3.
张秋臻 《检察风云》2011,(24):94-94
由于耐寒锻炼能增强心血管机能,加速血液循环;可提高皮肤自身的感热功能;可提高人体和大脑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能提高内分泌系统的机能和机体的免疫力,因此有利于人们冬季强身祛病。  相似文献   

4.
药品是防病治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武器。但药品一般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促进病人的生理、生化机能恢复正常,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引起生理、生化机能紊乱或结构变化等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ADR)即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给人使用一定的药物剂量后发生的任何有害和非预期的效应,也就是在药品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这里的药品是指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生产或批准进口的药品、生物制品和中成药,不包括质量不合格药品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可由药品、病人自身情况或原患疾病等引发。本世纪以来,国际上已发生了十  相似文献   

5.
一、损伤与感染的概念 在法医学中,损伤是指外界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组织结构的破坏或功能障碍。同时,损伤对人体是一种强烈的外界刺激.其后果除受伤部位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组织损害外.对全身和局部都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上的变化,这反映了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对丧失职业劳动能力可否作为认定重伤的一个标准,法学界意见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拟从法医学的角度,对此问题聊表一孔之见。我认为,丧失职业劳动能力应是认定重伤的标准之一。我们知道,劳动是人们生命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人们从事的劳动,从性质上可分为一般劳动和职业劳动,前者指从事日常生活的事务性劳动,如洗衣、做饭等,后者指较长期、固定、专业地为社会服务而取得报酬的特殊劳动,如教师教书,司机开车等。而人体器官机能则是器官在机体中所表现的生理活动和组成整个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与个人主义 “个人”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概念。我们用个人这个名词来指代所有的单个的人。但是从中仍然能区分出个人的两层含义。首先是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的个人,在这种意义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独立的单位。而那些集合名词并不存在对应的生命有机体。这是一种唯名论的看法,比如说世界上只存在一个个的各不相同的苹果、桃子等,并不存在“水果”这个事物,“水果”只是人们观念中的集合名词。  相似文献   

8.
王太宁 《行政与法》2008,2(4):117-120
犯罪构成模式评价标准,对于研究犯罪构成具有前提性意义。评价标准的确立取决于对犯罪构成的属性、犯罪构成的机能、犯罪构成的价值三个基本前提的认识。犯罪构成不是法律,而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具理论。犯罪构成的机能包括工具机能和理论机能。前者又分为解释机能,联系机能,评价机能,指导机能,后者又分为整合机能,体系机能。犯罪构成的价值包括目的价值和形式价值。犯罪构成模式的评价标准是:是否适当解释,是否支持评价,是否和谐,是否经济。而且,这四个方面之间存在主次顺序,不可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9.
“情绪是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不愉快的情感。”在心理学上,“情绪是指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机体对事物的有倾向性和动力性的反应”,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并“以某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台湾有心理学学者认为“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此种状态虽为个体自我意识所经验,但不为其所控制,因之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动作用,并导致其生理上与行为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柯受良、朱朝辉成功飞越黄河一举成名后,近年来挑战大自然、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飞车运动几乎成为了热门活动。曾几何时,那些使用各种车辆成功飞越黄河、飞越长城的“英雄”因成功飞越而名利双收。然而有成功,也就有失败,飞车运动引发的悲剧是迟早会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护作为刑法机能,在与人权保障相对应的意义上,是指通过惩罚犯罪保护社会利益不受侵犯。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是刑法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刑法存在的根基。本文拟对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的意蕴及其理论基础分别加以探讨。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就其内容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刑法对国家利益的保护刑法自从它产生那一天起,就与国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刑法不仅是国家制定的,而且它也主要被用于保护国家利益。因此,对国家利益的保护就成为刑法的重要机能之一。由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国家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而且国家本身…  相似文献   

12.
王筱影 《行政与法》2002,(12):75-75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何谓健康?健康是生命活动的某一阶段,四肢的结构与功能,生理与心理,机体与环境都保持着稳定和有序的统一平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生理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对于健康而言,开展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普及健康的科学知识,使人们相信科学知识有益健康,建立起获得健康的信念,并把健康变为实际行动,落实成健康行为。健康教育应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活动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发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赵秉志  Liao  Zhenyun 《中国法律》2006,(1):8-10,57-61
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是当代刑法的两大机能。保护机能强调的是刑法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免遭犯罪侵犯的作用;而保障机能则重在防止社会成员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人免遭国家刑罚权之不当行使的侵犯。而无论是保障机能还是保护机能,都蕴涵着保障公民人权的问题。应当充分肯定,中国1997年的新刑法典与此前的刑法规范相比已经较多地关注了刑法的人权保障问题,并在此方面取得了显着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刑法的机能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罪刑法定语境中,刑法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含义,是指以罪刑法定为基本原则,重视保护个人权利的现代民主国家刑法的机能。当代日韩两国的刑法将刑法的机能分为刑法的本质的机能和刑法的具体机能。后者包括预防机能、保护机能和保障机能。在我国,1979年刑法体现和强化了刑法的保护机能。1997年刑法显示了我国刑法既有保护机能,也有保障机能。在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关系上,过去的观念是前者重于后者,如今,应该以二者并重代替一先一后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实行行为的概念必须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理解。从形式上看,实行行为是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行为;而在实质上实行行为必须是对法益侵害具有现实危险的行为。在我国,实行行为可以区分为普通的实行行为、组织性的实行行为、帮助性的实行行为、教唆性的实行行为以及预备性的实行行为。从机能上考察,实行行为具有犯罪化机能、犯罪个别化机能以及界限机能。  相似文献   

16.
魏娜 《中国检察官》2012,(23):70-72
在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力.对保证法律实施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负有重要责任.因而其自身的公正与廉洁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司法腐败泛滥,司法公正萎靡,法律将形同虚设,社会机体也将丧失自我修复机能,最终陷于法律失灵的紊乱状态。因此,预防司法腐败理当成为构建我国反腐败策略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重评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本禹 《金陵法律评论》2002,15(4):110-116,183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顿夫提出的机能心理学,是对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继承与推进,在西方人文心理学的思想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有关他的文献毁于战火之中,导致他长期以来受到心理学史家的冷 落,本文根据新近发现的资料,重新阐述了斯顿夫机能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心理学的性质,对象,方法以及心理状态的特征与分类等思想,在基本观点上,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一脉相承,但在具体内容,前者是后者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损伤与特异性感染并存的司法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损伤与感染的概念在法医学中,损伤是指外界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组织结构的破坏或功能障碍。同时,损伤对人体是一种强烈的外界刺激,其后果除受伤部位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组织损害外,对全身和局部都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上的变化,这反映了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感染,是  相似文献   

19.
论刑法的机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刑法的机能李泽龙一、概述何谓刑法机能?西方刑法学者似乎只对研究刑法机能问题本身感兴趣,而并不注重给刑法机能直接下定义。我国刑法学界对此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1)刑法的机能是"指刑法的作用";①(2)"刑法的机能就是指刑法的作用,也就是刑法所要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禁止重复评价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禁止重复评价研究陈兴良刑法作为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具有对人的行为的评价机能。正如日本刑法学家指出:刑法在法律上具有明确规定无价值行为应受刑罚处罚的机能,预先规定出犯罪与刑罚的关系,可对一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这就是刑法的评价机能。 ̄①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