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许丹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4):163-163,166
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文化移植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精通译出和译入语言,又要掌握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信息。因此,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只有重视文化内涵,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障碍,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从词义联想和意象、理解和思维、比喻和习惯表达、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等方面论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不同国度之间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民族风情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本文着重就英汉语言、审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几方面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旨在让翻译工作者认识到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透过语言表层结构,把握其深层含义,摆脱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翻译障碍,从而使翻译既准确又可靠,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体系,翻译就是要将两种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真正的交流。对于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翻译中通常运用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策略来处理。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在翻译交流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各种各样源于文化的干扰和制约因素。本文从译者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三方面论述了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意在揭示翻译活动的一些内在活动规律并阐明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浅谈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笔者围绕英汉文化差异在各自语言中的体现 ,来说明文化差异、背景知识对翻译的影响。由此说明文化差异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语言交际活动。由于中西文化千差万别,因此,作为跨文化语言交际活动的一种形式,翻译离不开文化差异对其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角度,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建华 《工会论坛》2008,14(2):153-154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间的相互转换,更是两种文化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但是由于文化的多元性,造成了文化图式的差异,使译文不能有效传达原文信息,实现文化信息对等。要从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外之力入手.运用言外之力对等原则,尽量减少翻译中因文化差异带来的信息缺失。  相似文献   

9.
文化差异会影响人们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对是非曲直的正确评判和对客观事物概括的精确度.透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就是为了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由文化差异给英语学习带来的障碍,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翻译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跨文化的活动,由于各个民族的生存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的差异,就必然导致了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和习俗差异、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四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制约和影响,并指出人们在进行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中,单方面地了解语言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谙熟原语言的文化及其构成该文化的各种因素,这样才能作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入透彻地理解原语含义,最后才能忠实通顺地再现原文风貌。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中,充分、透彻的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保证。在母语转换成外语过程中,对原文的理解要求决不低于对目的语的表达。在母语翻译成外语时,理解不仅是源语的字面意思,而应该是对源语所表达的包括语言和文化的各种含义的整体感悟,涉及源语的文化及其文化特点的表现,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弥补"信息遗失"。  相似文献   

12.
电影片名翻译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既受到原语文本的约束又被赋予一定的创造性。由于各民族在文化背景上存在巨大差异,译者应该正确把握译语民族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不断进行选择和适应,以求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中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对等。文化适应作为译者翻译过程中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不仅为片名翻译的动态性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电影片名翻译的规范化起到了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化差异对翻译具有重大的影响,只有了解英汉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使英汉双语之间的翻译更为准确。中西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动物习语、词汇等方面的差异均对英汉翻译产生制约和影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仅仅了解语言本身远远不够,必须熟悉原语言的文化及其构成该文化的各种因素,才能深入透彻地理解原语含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研究已成为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翻译中的文化误读是译者对原语文化的重写和操纵,集中体现了译者的文化身份和主体性。对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现象进行分析,可以考察译者主体性对翻译实践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从而拓展翻译研究的层面。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达是翻译的本质。在文化翻译中,译者要结合语用学知识,立足原文语境,充分把握原语作者的语用用意,通过推理,寻找原文与语境的最佳关联,并深刻把握原文文化底蕴,从而达到准确传达文化信息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语境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是理解语言必不可少的因素 ,语境对语言具有释义功能 ,翻译过程中确定词义依赖于语境的释义功能 ,在翻译中确定词义应考虑文本语境中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情景知识或相互知识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培养警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警务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警务英语交际广泛体现了语言的文化意蕴、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以及因文化差异引起的理解障碍。在警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语言教学具有实际意义,需要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培养学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Syozou Fujii and Tomio Yosida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Mo Yan's works in Japan.However,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language styles and other detail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As far as "annotation" is concerned, Fujii ha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xplanation of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henomena, while Yosida has focused on the vocabulary itself. This difference in annotation strategies has also produced different reactions among Japanese readers, affecting the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ir respective translations.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work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reader first", balance the proportion of alienation and domestication,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translators, and adopt the expression close to the readers of the target country,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going out" of Chinese culture.  相似文献   

19.
藤井省三和吉田富夫为莫言作品的日本译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二者的译本在翻译策略、语言风格、以及细节构成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单就“注释”而论,藤井省三较多关注对中国历史文化现象的解释,吉田富夫则把重心放在了词汇本身,这种注释策略的差异也在日本读者中间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影响了各自译本的传播和接受。由此,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中国作品外译应该遵循“读者优先”原则,在挑选适当原本的基础上,平衡“异化”和“归化”的比例,加强中外译者的交流合作,采用贴近对象国读者的表述,以便更好地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20.
汉语吸收外来词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汉语的不断发展,被吸收进来的外来词越来越多.吸收外来词,主要有音译和音加意译两种方法;一些多意词则根据其语境而定.但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遵守汉语语言规范,符合我们民族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