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03-2004年多哈回合严重受阻之后,欧盟将贸易政策的重点从依赖多边机制转向推动区域或双边贸易协定。自2006年以来,欧盟在全球推行新一代自贸协定的战略,正逐步得到落实。本文从法律视角分析了欧盟贸易协定政策的新近发展趋势及其影响:首先讨论欧盟对多边贸易机制与区域贸易协定之间关系的态度;其次,分析欧盟现有贸易协定和当前贸易谈判的现状,探究欧盟贸易协定政策转变的原因,以欧韩FTA和TTIP为例分析欧盟新一代自贸协定的目标和内容;最后,讨论欧盟贸易协定对中国的潜在影响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欧盟-日本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欧日EPA)于2019年正式生效,对世界经济格局、国际贸易规则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运用采访资料以及新闻报道内容,对双方的谈判过程进行了梳理,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民间提案阶段、官方商议阶段、谈判的开始、停滞与完成。文章对协议文本的货物贸易领域、服务贸易领域以及贸易规则领域进行了概述,并将其与日本签署的其他协定进行对比,总结出欧日EPA具有欧盟特色鲜明、标准高、日本让步程度大以及自由化程度高的特点,同时谈判过程受美国影响较大。欧日EPA是安倍政府时期贸易政策的重要一环,将欧日EPA作为一个案例分析日本在贸易政策领域的变化以及诉求,对中日贸易合作与交往以及中日韩自贸区的签署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与韩国2007年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至今仍未交付美国国会表决,导致这一结局的关键原因是民主党人力图推行"新贸易政策"。民主党人在2006年国会中期选举中获胜,为推行其政策主张提供了契机。对《美韩自由贸易协定》而言,"新贸易政策"既包含着利益集团因素,又体现了民主党人更高的目标追求:即重新框定美韩经济关系,打造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新范式,为今后美国参加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树立新"典范"。  相似文献   

4.
拜登上台后高调宣示"美国回来了",试图修复与盟友的关系,重振美国全球领导力,统一协调对华政策.与特朗普政府不同,拜登政府更注重"结盟围剿",其把中国视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试图将美日韩三边关系纳入中美长期博弈框架,将其打造为遏制中国的"堡垒".未来,预计拜登政府会着力修复持续恶化的韩日关系,在增强美日韩三边关系向心力的基础上巩固美日、美韩同盟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针对中国的更广泛的"民主联盟".借助发挥亚洲盟友的作用,以求在与中国的地缘战略竞争中获取压倒性优势,达成压缩中国战略空间、夺取重塑地区秩序主导权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特朗普政府对德国贸易救济调查的阶段性新特征包括:反倾销调查;利用日落复审延长反倾销实施期;利用337条款启动知识产权侵权调查;启动201调查,实施全球保障措施;重启232国家安全调查。其原因主要包括:减少贸易失衡;保护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强化科技竞争优势;国家安全观泛化;以单边主义的贸易救济调查为筹码,在重启的美欧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施压。德国的应对举措包括在欧盟共同贸易政策框架下利用进口关税及数字税手段与美国博弈、实施补贴性质的产业链政策形成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与美国通过谈判协商化解贸易摩擦。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汽车关税失衡"将成为德美贸易摩擦的焦点问题之一,双方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诉讼战风险在上升。  相似文献   

6.
伴随WTO多边贸易机制陷入停顿,区域性经贸协定进展迅速,世界范围内CPTPP、日欧EPA、USMCA已经生效,疫情之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也步入快车道,RCEP进入收官阶段,中日韩3国还承诺在RCEP之后加速中日韩FTA谈判。而新冠疫情的暴发催生了东亚国家或地区在疫情防治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却给既定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蒙上了阴影,疫情后日本经济政策的转向将极大增加年内签署RCEP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刘中伟  沈家文 《当代亚太》2013,(1):51-79,158,159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于2012年3月15日正式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在亚太经济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标志之一。《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美国一方面实现了与韩国互惠互利的初衷,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东亚一体化进程,实现了制衡中国的战略目的。文章主要论述了《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对美国的经济福利、地缘利益和"新贸易政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与美国的APEC政策、主导TPP发展与美国国内政治博弈之间的关系,勾勒出美国新亚太贸易战略的轮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出口受阻和影响力受限的情况下,应在加快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多元平衡的区域合作和积极应对美国主导TPP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研判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解构行政国"是特朗普政府的三大政策目标之一。特朗普政府试图废除或削减近十年来联邦政府的规制及其制定和实施它们的机构,废除或修改一切阻碍美国经济增长和"侵犯美国主权"的贸易协定。为此,特朗普政府借助联邦政府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的针对独立规制机构的国家控制机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特朗普就任以来实施的一系列国内政策基本上都是围绕"解构行政国"进行的,"解构行政国"是理解特朗普政府的经济、环境和贸易政策的关键。特朗普政府"解构行政国"的议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杨耀源  翟崑 《东南亚研究》2020,(1):112-133,157,158
2019年6月30日,《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本文以越欧批准签署FTA为切入点,首先论述了双方启动FTA谈判的背景,认为双方参与FTA有助于实现各自的全球对外贸易战略目标,近年来越欧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为双方缔结FTA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进而从越南视域角度分析双方缔结FTA的动机,认为越南与欧盟缔结FTA是出于对经济、政治和大国关系平衡三方面的综合考虑;最后阐述了该协定的内容及协议生效对越南、WTO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东盟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及中越经济关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顾强  何立强 《德国研究》2021,36(3):62-78
在特朗普政府出台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政策之后,中美关系已不可逆地走到了新的历史阶段,拜登政府的上台也不会改变此趋势.对于中国而言,在考虑拜登政府时期的中美博弈之时,不仅要深刻洞察美国的政策反应,也要注意第三方(特别是欧洲)所扮演的角色和政策选择.在拜登政府时期,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欧洲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出来.从现有情况来看,拜登政府时期欧洲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既是博弈的"棋盘",也是拥有相当大主动权并尽可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棋手".欧洲面对中美博弈时的政策基轴中,维持战略自主是核心政策目标,维护欧洲团结是政策基础,"混合方式"是政策手段.拜登政府的上台使欧洲对中美博弈的政策产生一定影响,成为中短期变量,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欧洲对战略自主的维护和实施能力;拜登政府对美欧关系的协调能力;中国对外部环境的反向塑造能力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自2017年以来,特朗普政府高举"美国优先"大旗,与欧盟在经贸等诸多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激烈摩擦,其过程曲折反复,引人注目。本文通过简析特朗普执政以来美欧贸易争端的发展过程,基于对近年来美欧双边贸易现状和特征的考察,运用实证归因分析等手段,探究双方贸易争端背后的经济、地缘政治、全球治理理念、外部环境变化及领导人个性等原因。文章还以钢铝、飞机、农产品、能源和医药等主要贸易争端行业为典型案例,逐一剖析美对欧制裁的原因,并探讨了美欧贸易争端的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12.
2023年美国拜登政府加快了“印太经济框架”谈判,亚太地区经济秩序发展方向之争趋向激烈。随着地区权力结构的变化,亚太地区经济关系的战略意蕴日益复杂,大国如何利用经济合作影响战略关系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贸易协定的战略效应不仅包括其对合作者之间的“战略稳定效应”,还包括对非参与者的“战略外部性”,它们受到经济合作深度的调节,构成了“功能化”和“安全化”两个基本路径。近十年来,中国支持东盟引领地区经济合作,贸易协定的“战略稳定效应”推动着经济合作的功能化演进,美国则基于地缘利益考虑而利用贸易协定的“战略外部性”,刺激地区经济合作不断趋向安全化,亚太地区形成了“功能化”与“安全化”并行的双向演进格局。  相似文献   

13.
受自身政治大国的战略诉求、亚太经济与政治重要性日益高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日本的亚太经济合作战略在2017年重点表现在两大维度上,即引领不含美国的TPP谈判进程和对美经济合作。特朗普政府的"经济单边主义"成为制约并影响日本亚太经济合作战略展开的主要因素,但美国退出TPP也为日本引领亚太经济合作提供了一定的政治空间。此外,尽管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相当不满,但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问题上,依然保持克制和隐忍的态度,并积极推动与美经济政策协调、能源领域战略性合作等。未来,日本对美经济合作存在"贸易问题"和"路线问题"两大隐忧,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亚太经济合作战略的实施与延伸。  相似文献   

14.
欧歌 《战略决策研究》2024,(1):3-24+109
拜登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其上任后着手重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陷入停滞的美国对华气候合作。为此,拜登政府“内外兼修”,在国内重振气候治理政策议程,在国际上恢复履行全球气候治理义务,进而推动重启与中国的气候合作。拜登政府重启美国对华气候合作是拜登总统个人及其政策团队的气候理念使然,受到民主党气候立场传统、党内进步派施压、利益集团推动等国内政治因素驱动,同时也服务于其总体对华政策。但重启却始终难以摆脱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范式束缚,面临对华更加强硬的共和党不断掣肘、中美围绕全球气候治理责任分摊的立场差异难以弥合以及气候优先还是遏华优先的两难选择等多重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5.
资本驱动下的经济全球化要求发达国家启动"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是其中的代表性案例。美欧经济相互依赖度高,它们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受到的非关税壁垒的困扰要超过关税壁垒的困扰,因此协调和统一各自市场规制成为谈判的核心内容。但社会抗议和政治文化的差异同时作用于美欧内部政治层面,阻碍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迅速地达成协议。由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涉及对风险的认定和市场经济模式的调整,美欧双方因历史而形成的社会权利、环境标准、政商关系等领域的差异使它们在这两个问题上很难保持一致。资本与社会的政治博弈决定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拜登上台后,基本恢复了奥巴马政府的内政外交倾向,这从当前拜登政府及其执政团队的行为逻辑和政策表态①可见一斑.其中,优先和显著加强美国与传统盟友关系是拜登政府对外政策的重点内容.在此背景下,美韩关系势必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振,其同盟态势将会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可能对微妙复杂的朝鲜半岛乃至整个地区形势造成新的不确定性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产业地理结构是影响美国贸易政策的重要因素。过去4年中,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表现出"公平和对等贸易"思想深化、贸易保护措施增加、重拾关税工具、单边施压取代多边合作、保护产业相对集中的特征。这可以通过摇摆州产业地理诉求的"放大效应"、票仓州对贸易保护的"自我加速效应"等具体的产业地理逻辑得到解释。结合2020年美国大选的结果来看,美国产业地理结构短期内保持稳定、新冠肺炎疫情下不确定性增加等特点,是影响大选最终走向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产业地理因素的影响和拜登的竞选承诺,美国新任政府的贸易政策大概率会呈现指向性更明确、非关税政策更多、执行力更强等新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东京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是在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举行的,其主要议程是美国为应对贸易霸权面临的严峻挑战而精心设置的。"东京回合"谈判在非关税壁垒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多边协定,但农业领域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在"东京回合"谈判中,发展中国家推动关贸总协定制度正式实现了发展导向规则的改革。"东京回合"谈判充分表明,美国贸易霸权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多边贸易体系表现出美欧共同主导关贸总协定制度的格局进一步强化、发展中国家扩大参与并带来规则调整和制度改革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9.
特朗普当政以来采取了一系列"去气候化"行动,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废除《清洁电力计划》,给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和不满。作为长期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并发挥"领导"作用的欧盟进行了坚决回应,强调《巴黎协定》不容重新谈判。欧盟委员会和欧盟理事会专门就此发表声明,表示欧盟会继续全面落实其承诺并发挥领导作用,继续实施其减排措施以及在金融、能源、交通与工业等领域采取的气候政策。欧盟在美国退约背景下高调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其主要的战略考量仍然是立足于全球低碳转型潮流,试图确保欧盟在低碳经济时代的战略优势,主导和塑造全球气候治理的巴黎进程,并积极回应欧洲民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切,在欧洲复杂的内外安全形势下继续推动欧洲一体化向前发展。特朗普政府的行动无疑给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消极影响,但从欧盟的坚决回应及其行动来看,全球气候治理和低碳转型的趋势不会逆转。  相似文献   

20.
2015年12月《巴黎协定》的达成确立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新体系。欧盟在《巴黎协定》签署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国际气候政治中的领导者,欧盟运用主场优势,通过提升政治意愿与完善谈判管理,实现了巴黎大会的预期目标。但由于整体影响力下降,欧盟在参与国际谈判时更倾向于采用联盟的手段。借助"雄心联盟",它在国际谈判中持续有效地发力,展示了雄厚的软实力。然而,欧盟在未来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还面临极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其内部矛盾形成了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缺陷,欧盟仍无法完整发挥单一谈判方的作用;另一方面,欧盟还面临来自英国"退欧"及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等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