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传统社会的人治方式随着社会的变迁必将为现代社会的法治方式所替代,现代社会必将选择法治的路径。在行政方式的路径转换过程中,人们要努力克服恶性的路径依赖,维持良性的路径依赖,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限、有效、诚信和理性是现代政府必备的品格,而法治政府恰恰是此诸多命题的科学、完整而成功的统摄与整合。其内在的理论逻辑是:有限政府是法治政府扬弃人治政府的外在形式,诚信政府是法治政府自我反思的内在升华,责任政府是法治政府理性统合的至高灵魂。  相似文献   

2.
法治政府是一种理想的政府运作状态,是一种与国家政治图景、法律实践运作、政权架构息息相关的制度设计。法治政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要使得法治政府建设可控、可测和可预期,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操作,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而对于民族地方法治政府的指标体系构建而言,我们既要对其进行本体追问,又要对其实践样态进行考量:一方面要有效回应法治的核心要素,充分挖掘民族地方的法治资源,积极推动民族成员的参与,实现指标设计的结构优化;另一方面,要实现设计理念从"目标考核"到"绩效评估"的转变,在路径面向上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向社会推进型有序地迈进。  相似文献   

3.
当前法治实践中存在法治影响发展、影响效率等系列认知误区,影响了法治推行的效果。法治是持续发展和效率的保障,公民素质不能成为法治效果不佳的托词,法治的生命力离不开公众的监督与参与,这些观念应得到反复强调和清晰的传递。走出认知误区应逐步摆脱政府绝对主导的路径依赖,注重发挥社会推进型路径效用,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制度,同时更为重视程序和权利价值,不断弱化功利主义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法治思维融入社会治理的价值理念,形成对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政治要求.新时代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逻辑体现在丰富的时代内涵、深刻的内在理据和具体的实践路径等方面.中国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时代特色.在内在理据方面,社会治理法治化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国情,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依据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背景.在实践路径方面,我国理应建设社会治理的现代法治体系,构建法治与党的领导内在契合的社会治理,完善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的社会治理,健全法治与维护人民权利相统一的社会治理,进而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质量.  相似文献   

5.
骆绪刚 《前沿》2007,1(11):126-128
由于历史的必然,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中国走上了"政府推进型"的法制现代化道路。但是在法制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政府推进型法治的负面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政府与社会的对立和冲突,政府权力的滥用和扩张,政治至上的国家观被助长等等。针对这些潜在的危机,建立政府和社会之间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机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和制约,破除政治至上的国家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刘超 《传承》2011,(14):78-7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责任型政府正在成为整个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责任型政府构建的路径选择,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从法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制度建设以及监督体系建设四个大方面出发,结合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现实,提出新时期中国责任型政府构建的路径选择,对构建责任型政府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首先要致力于构建法治政府,这既是法治国家的实现手段,又是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正面对有史以来最难得的构建法治政府的历史机遇。本文从法治政府的内涵、构建法治政府的内在动因、法治政府的标志和目标等入手,就中国构建法治政府的历史机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体现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法治政府的建设关系着我国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契约精神是现代文明社会重要的精神资源,其所蕴含的自由平等、权责对等、法律至上、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等精神与我国法治政府的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我国在法治政府构建过程中,应积极弘扬契约精神:树立权利义务观念,实现权责法定的政府;弘扬诚实守信精神,建立守法诚信的政府;树立法律约束观念,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坚守契约正义法则,建立公开公正的政府;弘扬自由平等精神,建设职能科学的政府。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在探析大学生法治精神现状及成因基础之上,应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力量,从理论教育、民主管理、文化滋养、社会实践等多种路径入手,全面有效推进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演进先后出现三种不同的信任模式。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契约型信任尽管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然而由于契约本身内在的不完全性,反而造成了一种信任悖论。面对后工业社会不确定性丛生的局面,契约型信任显然无法担当起凝聚各种治理力量促进合作治理的历史重任。为此,就须引入和构造真正与后工业社会相匹配的合作型信任体系。也正是在这一场景下,诚信政府之建构不仅必须实现信任资源从契约型信任到合作型信任的语义转换,更应围绕合作型信任和后工业社会对不确定性合作治理的要求采取各项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