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累犯、惯犯有不同于其他嫌疑人的心理特点,成为一种特殊的侦查对象。累犯、惯犯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侥幸心理强、抵触心理重、功利心明显及有时的悲观绝望四个方面。讯问累犯、惯犯是一种对抗性活动。讯问人员要从审讯心理上做文章,完善证据体系,运用分解和递进式审讯策略和虚实转换审讯策略,始终处于讯问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侦查审讯活动中,累犯较之初犯,其犯罪和被刑事处罚的经验更加丰富,反讯问意识更加强烈,反讯问现象更为多见。对累犯反讯问问题,需要从其反讯问行为和反讯问心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累犯及其反讯问心理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这为剖析累犯反讯问心理打开了方便之门。累犯反讯问心理有其良性和恶性两种转化机制,这为累犯反讯问心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在侦查讯问实践中,累犯反讯问心理产生时,侦查人员可顺其发展规律,运用侦查讯问学的方法和策略将其向良性转化的方向引导,以达到高效审讯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往对侦查讯问方法的研究大多是从如何使用证据、说服教育、利用矛盾、情感感化等角度切入的。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侦查讯问行为自身具有与谈判相似的某些特性,侦查讯问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谈判。另一方面,随着法治的日趋完善与诉讼模式的深刻变革,完全凭借权力对讯问对象进行压制的“纠问”式讯问方法越来越失去生存空间。借助智慧、策略、技巧的理性审讯方式使得审讯更趋近于一种特殊的谈判了。从谈判这一个新的视角切入,结合侦查实践中的案例,以期带给侦查讯问方法研究一些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证据,既是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认定案件事实和确定被告人罪名、罪责的依据,又是侦查人员讯问被告人的一种有力武器。如果说整个侦查活动始终是围绕收集与核实证据这一中心内容展开的,那么侦查阶段依法讯问被告人的活动,更是须臾离不开证据作后盾。讯问活动最直接的目标,就是通过正确、科学的途径去收集、核实证据,达到查清案件全部事实真相的目的。讯问被告人如果离开了证据或不以证据作后盾,讯问目标就不会明确,侦查人员的信心就不足,甚至容易陷入迷津,出现进无目标、退无方向的窘状,而且扭转和摆脱这种被动的困境也十分艰难,这是侦查办案绝对忌讳的现象。讯问活动没有证据不行,但有了证据不会使用也不行。因此,正确理解证据在侦查中的  相似文献   

5.
讯问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讯问获得的证据种类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以及通过该口供获得的物证、书证.2010年两个证据规定中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该规则的确立要求公安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既要重视口供又不搞刑讯逼供,不搞口供至上;既要探求实体公正更要重视程序公正;既要注重办案的效率更要重视对犯罪嫌疑人的正当权益的保护.针对实践中出现的不规范的讯问方法,探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视野下公安办案讯问的一系列方法.公安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应从“硬审讯法”转变到“软审讯法”.这种“软审讯法”包括讯问中的语言策略和非语言策略,同时为了保障这种讯问方法的实施,应当具备的一系列配套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侦查讯问中,口头语言并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通过对审讯对象身体语言的观察,有助于审讯人员准确把握犯罪嫌疑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讯策略,促使犯罪嫌疑人思想尽快转变,在审讯活动中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讯问——是一种侦查和审判活动,是审讯机关或法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从受讯问人那里获取他所知道的对正确判决刑事案件有意义的信息。”(H·N·波鲁鲍夫著,冯树梁译《预审中讯问的科学基础》,第10页,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这个定义反映了讯问的本质特征,它是侦查机关和法院的侦查、审判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具有合法性;侦讯审判人员与被讯问对象之间存在一种冲突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侦审人员需从被讯问人那里获得与案件有关的客观事实(证据)。这就得施行正确有效的讯问方法和讯问策略。一般说来,  相似文献   

8.
策,策略。式,招式也。预审工作中的审讯被告人这一侦查活动,是预审人员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采用“唇枪舌战”的方式,同被告人进行的一场“面对面的隐蔽斗争”。如何针对不同案件的不同特点和被告人的不同心理、态势,正确无误地实施审讯策略和招式,获取最优效果,是预审工作必须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审讯策略的概念及其内容,历来众说纷云。为了开展预审学术研究,本文就此问题谈点浅见。策略,即计策谋略。指为实现某一特定的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审讯策略,是指为了完成预审任务,在讯问被告人的过程中,依据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针对各种不同类型案件的不同特点和被告人的不同情况,以促使被告人对所犯罪行作出彻底的真实的陈述为目的而灵活运用的策略方法。从审讯策略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审讯策略具有四个特点,即特定性、原则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审讯策略是方法,而又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讲的审讯方法。审讯方  相似文献   

10.
在侦查讯问中,如何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仅靠讯问的方法和技巧是不能完成审讯任务的。讯问的谋略和技巧必须通过语言这一工具才能够实现,因此,对侦查讯问语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重点探讨疑问句在侦查讯问语言中的运用,简要介绍疑问句的类型和特点,着重讨论几种常见疑问句在侦查讯问语言中的运用。以期在侦破案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讯问是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中经常、普遍进行的一种重要的侦查行为。在侦察取证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之一,它对于及时地侦破案件、准确的起诉、指控和定罪量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讯问必须有效而合法的进行,同时要求讯问人员有着高超的讯问言语技巧。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是侦查讯问中经常会运用到的一种语言策略,借助于语言的魅力和技巧,利用审讯人员发出信息和犯罪嫌疑人接收信息之间的不对称性,获取口供。模糊语言策略,在审讯人员审讯复杂案件或是遇到证据不足、找不到讯问突破口的尴尬时,无异于一剂良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如此,模糊语言的运用并不是随意的,更不能毫无节制地任意为之。实践中往往与"威胁"、"引诱"、"欺骗"的界限不明确,使得这种策略方法很可能成为一种变相的"刑讯逼供"行为。  相似文献   

13.
迷惑式审讯策略是讯问人员利用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不对称,使其内心世界出现错觉,形成不得不如实供述的意识。该策略对侦查讯问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当前侦讯实践中存在着运用频率低、运用效果不佳的突出问题。要突破迷惑式审讯策略的现实困境,侦查人员要充分做好审讯前的准备工作,注意把握策略适用的度,注意各种审讯策略的相互配合,并应善于抓住有利时机,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  相似文献   

14.
侦查讯问工作面临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一方面,以庭审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对侦查人员审讯的合法性、程序规范性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审讯对象对侦查手段认知程度的提高、法律及权利意识的提高,也必然增加了侦查讯问的难度。通过分析一起典型的杀人案件,在法律框架内探索、总结科学的讯问方法,有助于实现侦查讯问的合法和高效。  相似文献   

15.
讯问笔录的证明力,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从实践的视角审视,讯问笔录经常作为证据使用,讯问笔录的证明力颇受质疑,冤假错案大多与讯问笔录失真有关,犯罪嫌疑人很难证明讯问笔录制作的非法性,死刑案件中对被告人供述的采信须特别慎重。以理性的眼光审视,讯问笔录具备证明力的要素,讯问笔录在证明力上有其自身的特点,讯问笔录证明力的大小有待于审查。虚假供述、选择性地制作讯问笔录、诱导性地制作讯问笔录、倾向性地制作讯问笔录,这些都是导致讯问笔录失真的主要原因。为防止讯问笔录失真,一是确立自白补强的证据规则;二是律师介入侦查中的讯问;三是应由侦查部门证明讯问的合法性;四是遵守正当的讯问程序。  相似文献   

16.
侦查讯问是侦讯人员同犯罪嫌疑人之间用言语作为斗争手段的语言较量。讯问语言艺术在侦查讯问活动中作用重大,主要有:有利于技巧地选用讯问语言,挫败犯罪嫌疑人反审讯的伎俩;有利于正确施展讯问谋略,揭露证实犯罪;有利于查清犯罪嫌疑人的全部犯罪事实;生动形象地语言有利于促使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的良性转化。讯问言艺术受特殊的语境及讯问词的支配,其语言表达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含蓄语,熟语,隐语,方言土语等。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侦查机关在办理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时均须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侦查人员必须研究录音录像可能给侦查讯问工作带来的挑战,调整心态,合理地研究制订审讯策略。既要注重发挥录音录像的独特优势,也要注意避免法律明确禁止的违法取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直觉判别作为思维科学中直觉思维的范畴,频繁不断地发生于侦查讯问活动之中,并且对于侦查人员迅速准确地识别被告人的个性特点、心理状态和“供述临界”,以及时采取恰当的讯问对策,促使被告人彻底交代罪行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深人地探讨侦查讯问中直觉判别的概念、特点、作用及培养和提高侦查人员直觉判别能力的途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权利与效率的关系看“沉默权”的取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应否赋予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权,或者说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应否引入沉默权制度,已成为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与我国公安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在有关于此的争论中,有人主张“沉默权势在必 行”,有人则认为“实行沉默权弊大于利”。前者的理由主要是,沉默权制度的引入将大幅度地减少刑讯逼供现象,从而充分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避免司法人员过分依赖口供定案,以及提高审讯的文明程度等;后者则认为,沉默权会限制侦查人员的审讯活动,影响侦查…  相似文献   

20.
由于侦查体制与模拟录像技术的局限性,讯问指挥系统在公安机关的配备率、使用率低。作为侦查的辅助工具,讯问指挥系统对于提高审讯水平作用明显。公安部门应加强数字化讯问指控系统的建设,扩展其功能,赋予其以新的内涵,实现其讯问指导、资料提供、记录取证、对讯问进行监督、为讯问合法性提供证明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