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述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黄守成,宋文旭邓小平在创立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出了其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崭新的经济发展观。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植根于二十世纪末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它以其高屋建瓴的思维基点,丰富深...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今年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着重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四个问题。笔省认为,学习江泽民同志这篇重要讲话,要把握好三个联系点。一、要把握好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三者间的联系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  相似文献   

3.
以邓小平经济发展观作指导 正确把握贫困山区县经济发展思路韦永团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新时期指导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重要理论指南。学习和理解邓小平同志的经济发展观,对指导贫困山区县发展经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通过改革...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邓小平总是善于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以革命家的战略眼光,从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环境的重大变化中,全面地分析国际的各种矛盾运动,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向潮流,发现和捕捉、把握和利用迅速发展我国经济的机遇,从而引导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善于抓住历史机遇,迅速发展经济的立场、观点、方法已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成为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决策者必须学习、掌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把握当今时代主题,一心一意搞经济…  相似文献   

5.
1984年10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时说:“我们在制定对内经济搞活这个方针的同时,还提出对外经济开放。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想,与改革思想作为一个统一的战略思想,构成了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对外开放,是邓小平同志依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必…  相似文献   

6.
坚持发展观点 促进山区经济上新台阶中共封开县县委书记梁海森“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南巡和党的十四大之后,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我县坚持发展的观点,使山区经济进入了...  相似文献   

7.
孟凤英 《前沿》2008,(7):79-80
民族经济发展观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民族工作的核心问题和中心任务,认为改革开放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帮助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两个大局”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8.
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讲话,集中阐述了关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党的建设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这四个问题都很重要。其中,首要的、核心的问题就是代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世贤、黎红刚在《江西社会科学》上撰文,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是关于农业的战略地位问题。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在勾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农业经济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二是关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邓小平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实事求是地了解了中国农村问题,他推行包产到户绝不是要摒弃毛泽东一贯追求的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1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雷州市经济工作新局面中共雷州市委书记陈永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掌握和运用这一理论,对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作用重大.在邓小平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市物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高等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中国国情出发,邓小平认为发展经济,科技、教育先行;从中国现有经济水平出发,邓小平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出发,邓小平认为高等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比较经济思想研究,其主要内容体现在经济发展比较、经济体制比较、经济政策比较三个方面。以经济发展作为主线,围惹经济发展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一、经济发展比较邓小平同志通过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发展模式等。1.发展目标———实现“四化”。邓小平同志通过比较近100年来特别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迅速发展,“亚洲四小龙”在蓬勃发展,而我们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影响下,…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他首次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4页。以下凡引《邓小平文选》 ,只注卷本、页码 )的著名论断则是邓小平经济发展观核心 ,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的部分。本文拟就此论题作初步的探讨。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核心邓小平在“文革”后期刚恢复工作 ,就极之关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 ,他总是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中国 ,因为他认为发展的问题比其他问题对中国来说更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高等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中国国情出发,邓小平认为发展经济,科技、教育先行;从中国现有经济水平出发,邓小平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出发,邓小平认为高等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15.
明确“发展才是硬道理”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刘耀龙“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论点。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论点,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一、在吃透县情和把握机遇的结合点上,确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邓小平同志近年来反复强调,要抓...  相似文献   

16.
从“波浪式”前进到“跨越式”发展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非常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此问题他反复作了论述。面临我国经济被长期的“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拖到崩溃边缘的严重局势,在改革开放之初强调经济发展快一点无疑是正确的。邓小平指出:“可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是建立在科学的经济发展观之上的,与西方经济发展观倾向于经济发展的单一性、依附性、自发性、片面性不同,邓小平经济发展观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的多样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全面性,这构成了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的区域构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兴办经济特区始,到形成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时间上,跨越世纪;空间上,跨越中外。这就使邓小平经济发展区域构想成为完整的体系,从而为中国经济全面腾飞奠定了基础。 一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以下引自本书只注页码)今天这个世界,任何一国经济都不能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其国内市场不能不融入国际市场体系。全球化的加强和国家范围内与区域范围内国家干预的加强形成互补性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改造着国际政治经济的现状。邓小平正是看到了这种发展趋势,总结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确立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构想。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吹响了进军的号角,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掀开了新一页,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更为今日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东南沿海地区借助其地理优势、人才优势和中央政策倾斜优势,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与此同时,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显露出来。西部经济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社会发展问题,而且也是政治问题、民族问题。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曾经对我国的区域发展提出了两个…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特点平凉地委党校的王宏浩在来稿中谈了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几个特点:1、从政治上研究经济问题的角度。邓小平认为当代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发展与振兴问题,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讲政治、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难以服人的。2、从实践中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