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前期实验研究结果,对人死后离体心脏CT造影装置进行改良,选取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猝死的检案案例,于心脏解剖前完整取出心脏并立即行CT冠状动脉造影,并将CT血管造影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所见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改良前后造影装置的优、缺点。结果改良的离体心脏造影装置可以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上与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将冠状动脉病变更客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但CT血管造影技术只能对病变血管进行检查,在死因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案件中可以作为传统尸体解剖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前期实验研究结果,对人死后离体心脏CT造影装置进行改良,选取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猝死的检案案例,于心脏解剖前完整取出心脏并立即行CT冠状动脉造影,并将CT血管造影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所见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改良前后造影装置的优、缺点。结果改良的离体心脏造影装置可以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上与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将冠状动脉病变更客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但CT血管造影技术只能对病变血管进行检查,在死因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案件中可以作为传统尸体解剖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离体心脏进行检查,以便更准确地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性质和程度,提高综合评价心血管疾病的能力。方法提取10例不同死因的新鲜离体心脏,用指环注射器对离体心脏加压注射硫酸钡造影剂,在Xper FD20血管造影机下显影,获取图片及影像资料,应用造影机附带软件对所获得的影像资料进行三维成像处理。取冠状动脉组织HE染色,镜下观察,并与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10例检材经造影获得的影像学资料,其中8例冠状动脉主支及各分支未发现狭窄,2例检材发现存在Ⅲ级、Ⅳ级冠状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组织HE染色结果一致,二者相互印证。结论离体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于冠状动脉狭窄准确分级、血管畸形及微小病变的检验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可为尸体检验病理取材时微小病变的定位提供参考,为鉴定意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靶向心脏冠状动脉死后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PMCTA)方法 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诊断,探索其对冠心病猝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鉴定实践中的6例死亡案例,用5F猪尾型导管经股动脉入路高压注射对比剂碘海醇,获取冠状动脉影像学数据并处理分析,将冠状动脉靶向显影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常规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验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例在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中均得到相似的结果 ,诊断吻合率达83.3%。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方法 可以有效显示心脏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常规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 具有一致性。结论 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冠心病猝死案件中可以作为常规尸体检验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尸体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血管检查手段,对探查尸体血管,尤其是心脏、脑部血管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起源于15世纪,发展于18、19世纪。尤其是在发现X线之后,该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无论是在对比剂、灌注方法,还是在成像方法上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但该技术仍存在一些瑕疵,首先,对比剂仍无法克服渗透弥散、栓塞血管等问题,最理想的对比剂仍未发现;其次,目前的灌注方法仍无法模拟生理血液流动状态。在"保全尸"的宗教和传统观念的指引下,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目前的造影技术,以满足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运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arterycalciumscoring.CACS)的方法.评价其在冠心痛(coronaryarterydisease,CAD)猝死案例中的法医学应用价值,为虚拟解剖鉴定CAD猝死探索有效手段。方法收集9例进行法医学鉴定的心源性猝死案例.尸体解剖前均进行MSCT扫描。通过Agatston’s法对每例冠状动脉钙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CACS,钙化积分〉400作为存在CAD的评判标准,并与尸体解剖结果比较。结果经尸体解剖证实CAD猝死的9例案例中仅有2例钙化积分〉400,CACS对CAD的预测率仅为22.2%。MSCT检查与系统尸体解剖均发现CAD猝死案例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肺水肿改变,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较其他分支发生管腔狭窄的发病率高。结论运用MSCT并结合计算CACS可对CAD猝死案例中冠状动脉钙化明显的进行检测,而钙化不明显的需要辅以如尸体血管造影等其他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交通事故的致伤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MSCT在分析交通事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例交通事故为对象,运用MSCT平扫、三维重建技术以及心脏穿刺造影技术对尸体进行全面检查,结合尸表检查分析交通伤形成机制等特点。结果案例1 MSCT结合心脏穿刺造影,发现死者右心破裂,死亡原因为交通事故挤压胸部致右心破裂、心脏压塞。案例2 MSCT发现左侧躯干部损伤引起脾破裂、腹腔出血,死亡原因为失血合并创伤性休克。结论 MSCT对于骨骼损伤、软组织损伤、血液改变均具有良好的观察效果,MSCT平扫结合心脏造影有助于诊断心血管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索离体脑血管造影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种手动注射方法(注射器+针头、注射器+玻璃滴管、注射器+鲁尔接头),对15例尸体离体脑进行血管造影剂灌注。使用16排CT获取离体脑断层影像,比较不同注射方法的脑血管造影效果。结果 3种注射方法中,利用注射器+鲁尔接头所得脑血管影像更为完整,3D重建影像可以显示丰富的脑血管解剖细节,在脑损伤案例中可以提示出血区域。结论利用注射器+鲁尔接头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离体脑血管灌注方法,在尸体脑血管损伤或病变检验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支架(coronary stent,CS)植入术中死亡者法医病理检验的要点。方法 回顾了4例CS植入术中死亡者法医病理尸检资料。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紧急行冠状动脉左旋支CS植入术1例,择期手术3例。发现冠状动脉夹层2例、血管破裂1例。冠状动脉破裂患者同时发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三例患者5处新近安置CS部位血管狭窄程度较生前造影报告轻。未安置CS的血管生前造影检查报告的病变部位狭窄程度较死后病理检验重。结论 死后病理检验可有效检出冠状动脉损伤、支架血栓形成,但需解决冠状动脉腔内支架原始形态观察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索纳米磁流体(magnetic nanoparticle ferrofluid,MNPF)用于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PMCTA)的可行性。方法纳米粒子γ-Fe2O3(30nm)通过油酸(oleic acid,OA)进行表面修饰,修饰后物质移至液体石蜡油(paraffin oil,PO)中,使用高速搅拌器搅拌,制备成γ-Fe2O3含量为200g/L的MNPF。使用手动负压灌注法,将MNPF、PO和OA分别导入3只牛心脏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将灌有不同液体的牛心移至CT机上扫描,观察冠脉或左心室显影情况。结果灌注MNPF的牛心,其冠脉呈现高信号,3D重建后可以较好地显示冠脉解剖形态。灌注PO和OA的牛心,冠脉呈现低信号,无法通过3D重建显示冠脉解剖形态。结论 MNPF可以提高冠脉显影效果,对于PMCTA可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Postmortem investigation is increasingly support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This led to the idea to implement a noninvasive or minimally invasive autopsy technique. Therefore, a minimally invasive angiography technique becomes necessary,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vascular cross section diagnostic.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investigating different contrast agents for CT and MRI and their postmortem applicability have been performed using an ex-vivo porcine coronary model. MSCT and MRI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in the porcine model. Three human corps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minimally invasive MSCT angiography. Via the right femoral artery a plastic tube was advanced into the aortic arch. Using a flow adjustable pump the radiopaque contrast agent meglumine-ioxithalamate was injected. Subsequent MSCT scanning provided an excellent anatomic visualization of the human arterial system including intracranial and coronary arteries. Vascular pathologies such as calcification, stenosis and injury were detected. Limitations of the introduced approach are cases of major vessel injury and cases that show an advanced stage of decay.  相似文献   

12.
Zhao XJ  Yang LY  Yang YJ  Bai J  Fan SL  Wang ZY 《法医学杂志》2011,27(6):434-43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猝死的法医学特征。方法收集96例因冠心病而猝死的案例,并将其分为血栓形成组与无血栓形成组,对发病时间、诱因、病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都以男性为主,在季节和时间节律分布、诱因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栓形成组中年龄〈40岁发病率更高;血栓形成组的心脏质量和冠脉狭窄程度低于无血栓形成组,而两组冠脉粥样硬化累及的支数(≥2)、累及长度及合并心梗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栓形成组有低于无血栓形成组的趋势。结论两组人群都以男性为主且发病诱因、冠脉病变部位及致死机制相似,但血栓形成组的发病年龄较轻,心脏的病变程度较低,法医学解剖中当认真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正常鼻骨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扫描及三维图像特征的观察,总结鼻骨细微解剖结构。方法对120例鼻骨无外伤史、无疾病史的志愿者行鼻区MSCT横断面扫描,重建层厚0.6 mm、层距0.5 mm的骨窗图像并导入Syngo Imaging XS软件中,进行三维图像重组。观察并分析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正常鼻骨的细微解剖结构由四缝、两孔及一缘组成。其中四缝包括左、右鼻颌缝,鼻额缝以及鼻间缝,两孔为左、右鼻骨孔,一缘是鼻骨下缘。在某些个体,鼻间缝间会出现游离的缝间骨。鼻骨孔多为小孔状,但也有少数个体为线条状。鼻骨下缘可分为平直型、波浪型、倒尖峰型、月牙铲型以及其他类型。结论鼻骨解剖形态多样化且个体差异性较大,采用MSCT及三维图像重组技术,结合其外伤史有利于正确分辨鼻骨正常解剖结构和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血、肝组织中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HPLC-MS/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Oasis(MCX固相萃取柱进行提取,以XTerraTMRP18柱(2.1mm×100mm,3.5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5mmol/L醋酸铵水溶液(氨水调pH=9.5)(65∶35)为流动相,流速为0.2mL/min。结果血及肝组织添加样品的线性范围为10ng/mL~500ng/mL,最小检出限为0.1ng/mL。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于生物检材血、肝组织中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及其受体CC类趋化蛋白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2,CCR-2)在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和非SC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CP-1和CCR-2在SCD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非SCD)、对照组(冠状动脉正常)的差异表达。结果 MCP-1在三组间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是78%、47%、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2在三组间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是72%、47%、0%,在SCD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SCD组与对照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MCP-1及其受体CCR-2的表达增加与SC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掺杂Cd的水溶性荧光ZnSe/MPA量子点显现胶带手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水溶性荧光量子点溶液——掺杂镉的硒化锌(ZnxCd(1-x)Se)对胶带手印的显现方法。方法以巯基丙酸(MPA)为修饰剂合成了掺杂Cd的水溶性荧光ZnSe/MPA量子点,利用它显现水浸胶带及粘连胶带上的油汗指印,并在365nm下拍照成像。结果良好的显现出水浸胶带上的指印以及粘连胶带上的指印。与常规方法相比,优势更为明显。结论水溶性荧光量子点ZnxCd(1-x)Se溶液显出的指印纹线细腻流畅,在法庭科学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内皮素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后内皮素在心肌组织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 (SABC法 ) ,对分别经过单纯缝线结扎、药物、脂质饮食预处理后结扎及假结扎处理的 5组 60只实验大鼠 ,在冠脉左前降支结扎后的不同时间点 ,观察心肌组织的内皮素表达情况。结果 阳性组各个分组的大鼠在心肌缺血早期均出现了内皮素的阳性表达 ,且经过预处理、存在慢性心肌缺血倾向的大鼠在更短的时间内出现了阳性染色 ;而假结扎对照组未见明显的阳性染色。结论 内皮素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早期心肌缺血的病理诊断指标之一 ,并可为心性猝死 (SCD)的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A variety of complications involving heart valve implants have been documented. Embolism originating from thrombosis of the valve has been a recurrent problem in mechanical and to a lesser extent porcine implants. We report two accidental deaths as a result of embolization of cotton pledgets from porcine valves. Hospital personnel failed to remove this cotton material from the valves before surgical placement. In the first case, when portions of the pledgets embolized to both carotid arteries, fatal cerebral infarction occurred. In the second case, portions of the pledgets embolized to a coronary artery producing severe left ventricular fail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