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一妤 《学理论》2012,(24):97-98
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是指有权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主体。它是再审程序的功能和价值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我国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制度仍然是以追求绝对公正为价值取向,以监督权为基础,严重背离民事诉讼理论规律及市场经济的要求。从维护生效裁判稳定性角度,应当严格限制再审程序启动主体数量。从民事诉讼理论的角度,应当确立以诉权为中心的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制度。因此,我国应当建立以维护生效裁判稳定性为前提性保障,以诉权为中心的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2.
吴畅 《学理论》2010,(18):139-140
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看,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在申诉制度,启动主体,再审理由和控辩平衡四个方面存在着重大缺陷,对刑事再审程序的完善必须从上述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林型平 《学理论》2010,(26):140-141
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对刑事诉讼的监督工作包括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三个部分。其中,刑罚执行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保障刑事裁判得以公正执行的关键。然而在当前实践中,刑罚执行监督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故讨论如何完善刑罚执行之法律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下,检察机关加强对法院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有着深厚的法理基础。但现行的刑事审判监督制度,存在着设计上的缺陷。为进一步加大刑事审判的监督力度,必须从监督的内容、责任、程序、途径等方面着手对其予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孙志刚 《学理论》2014,(20):112-113
作为传统的重要法律监督形式,刑事抗诉的作用在于维护刑事审判的公正。然而司法实践中的刑事抗诉效果却使这种监督处于尴尬地位。其原因既在于刑事立法本身的不足之处,又在于行政化色彩浓厚的案件裁判机制、法外因素等刑事司法现实。对抗诉权及其依法运作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以利于抗诉作用的最佳发挥,促进检察机关审判监督职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李翔 《学理论》2010,(26):137-137,311
1996年生效的《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的刑事立案监督权,对于解决侦查机关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尤其是对于解决人民群众告状无门问题,促进侦查机关公正执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对公安机关的刑事立案监督,检察机关如何对同样具有侦查权的内部自侦部门进行立案监督,法律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检察机关如何操作同样具有侦查权的内部自侦部门的刑事立案监督,全面完善刑事立案监督制度,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将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7.
张惟雅 《学理论》2010,(16):123-124
当前,由于对刑事抗诉理论研究的不足等种种原因,导致目前刑事抗诉制度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缺陷,表现为刑事抗诉标准的不明确、检察机关在二审抗诉法庭中的地位模糊、法院的内部请示制度及再审自行启动权架空了检察抗诉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抗诉制度功能的发挥,因此亟须完善。立法上应进一步明确抗诉标准和检察机关二审抗诉的地位和职责,取消违法诉讼原因的法院内部请示制度和抗诉自行启动权。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是新时期我们党提出的奋斗目标 ,而推进司法改革 ,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法律需要理性 ,执法实践更需要理论的指导。本文将从职能设置、规范运作和完善制度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力图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行使中存在的问题和因应对策进行探讨。一、规范法律监督权 :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基本条件我国检察机关现行的法律监督权主要包括对公安、安全、海关等部门侦查活动的监督 ;对法院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活动的监督 ;对监狱、看守所执法活动的监督等等。…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5,(11)
<正>检察官:擦亮眼睛加强法律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在履行  相似文献   

10.
张宇冰 《学理论》2012,(35):101-102
撤案是公安机关在侦查终结后做出的决定,是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一个特别环节,撤案监督理应属于侦查监督的范围,检察机关加强刑事撤案监督,对保护人权、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事实上,撤案监督在立法上陷入尴尬,在实践中存在困难,如何完善撤案监督机制,是检察机关有效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必须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9,(10)
二审生效刑事判决、裁定审查工作是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之一,其程序的后置性能够更好地反向审视一审公诉、审判及二审审判中存在的问题,其较大的数据量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检、法机关的办案规律和问题。通过优化二审刑事生效判决、裁定的审查工作,可以提升检、法机关的刑事案件办理能力,提升司法规范化水平,达成对刑事案件更为公正、公平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郝甜 《学理论》2012,(24):85-86
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从而对案件进行再次审理以纠正错误的重要的审判监督程序。从1991年和2007年民事诉讼法两次修订入手,分析了两次修订中对于再审程序修改部分的利弊,并从实际出发,对现行的再审程序在主体设置的问题上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刑事检察监督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现行立法及实践中出现的刑事检察监督中的不和谐因素,制约了刑事检察工作的发展。改革和完善刑事检察监督权,既是刑事检察研究中的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司法效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公正与效率视野下的刑事再审程序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再审程序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纠错,实现司法公正,但纠错是以开启再审程序为前提的,这就必然涉及到诉讼效率问题。我国现行刑事再审程序的设计以追求实体公正为理念,轻视程序公正,忽视效率价值。因此,重构再审程序时,应在重视实体公正的基础上,关注程序公正价值;在对再审程序具体规则进行设计时,应在满足公正要求的底线上,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15.
侦查监督是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加强侦查监督,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形势下,对于促进侦查机关严格执法,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对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监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举措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朱玉玲 《学理论》2010,(22):100-103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特殊职责,即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的职责。但是,检察机关在实施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可操作的法律规范予以保障,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行为缺乏有效性和规范性。因此,必须完善立法和程序,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行为的效力,从而充分实现国家设置法律监督权所应当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纷繁复杂,检察机关的任务十分艰巨。检察机关要坚持依法监督、人权保障、教育改造和监督配合等原则,改革和完善监所检察制度,加强对监狱、看守所和劳教所等监管场所的法律监督,积极探索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努力把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18.
人民检察院的检察监督是我国社区矫正公正和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际监督中,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工作发挥不尽如人意,这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针对检察监督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完善检察机关的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作制度,检察机关应与公安、法院、司法配合联动,检察机关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应体现教育与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9.
郭秋杉 《学理论》2012,(26):73-76
在目前的监督机制之下,检察机关对公安派出所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使行政处罚权和启动刑事立案程序行使司法权时的重叠职能无法实现现实意义的监督。为延伸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述,为发挥检察机关对公安行政权力的外部监督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从而有效限制公安行政权力的扩张,防范行政权力对司法权力的侵袭。  相似文献   

20.
冯静  李伟芳 《学理论》2012,(17):100-101
人类刑罚的发展趋势是由严苛走向轻缓,缓刑制度作为替代监禁的行刑制度,避免了短期自由刑的弊端,运用社会力量监管犯人,使犯人改造不脱离社会,并且可以节省费用,优点较多,适用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缓刑适用条件进一步完善,法院可以发出禁止令,建立了缓刑社区矫正机制,规范了缓刑的考察制度.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加强监督,积极参与缓刑犯的改造,保证缓刑犯改造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