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良华 《理论学刊》2004,(10):106-109
在全球化时代 ,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中国正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的压力 ,始终面临着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文化创新是文化安全问题的核心 ,为从根本上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中国必须大力推进文化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2.
刘跃进 《新视野》2003,(6):35-38
“三个代表”理论对我们确立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文化安全为命脉,以国民安全为核心的系统安全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当代国家安全系统中,经济安全依然处于基础地位,科技安全开始发挥关键作用。因此,要保障国家安全,就必须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而要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就必须保障国家的科技安全。这就要求我们的国家安全工作必须把经济安全放在整个国家安全的基础地位上,认清科学技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高新科学技术是当代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从而自觉自愿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一战略性中心任务开展各项具体工作,高度重视国家科技安全在经济安全及整个当代国家安全中的关键作用,把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心切实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重点搞好经济安全和科技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3,(36):63-63
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这一段,我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两个字:“终于。”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0,(17):33-35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稳定,一个国家是否安全,既取决于国家的硬实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意识形态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意识形态领域内统一的指导思想,社会就会陷入一盘散沙,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是人民福祉、民族繁荣和社会兴旺的根本保证。维护国家安全,是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最高法则。江泽民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国际战略的全局出发,依据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把国家安全置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分析之中,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安全战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厚实的文化底蕴。一、崭新的审视角度江泽民认为,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世界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世界和平的机…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发生的变化无论从速度、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及其带来的信息量的极大丰富。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国内和国际政治领域带来显著而根本的变化,信息时代也已经初露端倪。信息技术革命在国家安全领域引起的变革意义更加深远,它不但使信息技术落后国家面临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新难题,而且也给那些掌握了最新信息技术的国家造成了新的威胁和安全漏洞。在信息技术革命面前,一个国家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积极应对、创新求变,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否则的话则可能成为它的牺牲品。我国在21世纪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以便能集中精力来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这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国家安全的核心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兼顾中国国情和国际格局的发展走向,为我国在21世纪的崛起制定出相应的国家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浪潮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巨大空间,然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却存在着复杂而多变的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文化扩张和渗透的手段层出不穷,从而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弱势文化群面临严重的文化安全问题。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内部也同样存在威胁自身文化安全的问题。为此,中国必须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推进文化创新的多维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进一步深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提升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师喆 《探索》2022,(5):28-41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的传统、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着日益崛起的中国。面对瞬息万变的国家安全局势,既需要在敏锐研判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坚决斗争,更应保持战略定力,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工程,尤其是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始终坚持公平正义,不断化解社会矛盾。观察当今世界可以发现,共同富裕是深刻影响国家安全的一个关键因素。倘若一个国家长期偏离共同富裕,国家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因此,需要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更加注重分配的公平性,消除根源性国家安全风险;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抵御外源性国家安全风险;通过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和实现共同富裕,化解无源性国家安全风险,进而从根本上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9.
王菲 《兵团党校学报》2013,(3):78-80,F0003
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国家安全利益观为中国制定对外政策与安全战略提供了理论导向。由于国家安全利益所涉及的层面和领域较为广泛和复杂,进一步分析国家安全利益的结构是科学筹划国家安全战略的必要前提。中国在中亚安全利益突出表现为反恐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边疆社会稳定利益及能源安全利益等方面,因此,中亚安全不仅涉及到中国重要安全利益,还会对中国核心安全利益构成挑战和威胁,我们要重视对中亚安全的研究和谋划。  相似文献   

10.
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对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社会政治稳定都存在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我国来说,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形势下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是对我国传统安全观的传承延续,而且在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进行了全面统筹,极大地丰富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随着国家安全形势面临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的日益增加和人们对于安全需求的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对外抵御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对内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的价值引领,以及有效化解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等一系列威胁挑战。由此,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思考意识形态安全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并分析其面临的威胁挑战,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探索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陈向阳 《前线》2022,(6):17-20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提出、提升,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等“五大要素”、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五个统筹”共同构成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党的十九大上被列入新时代党治国理政基本方略,具有原创性、总体性、先进性特征,实现了党在国家安全理论与体制机制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刘跃进  宋希艳 《前线》2022,(11):120-12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的重大国家安全战略思想,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和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健全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相匹配的现代化的国家安全体系,增强与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的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才能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高国家的总体安全度。  相似文献   

14.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一个国家特别是高技术成分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应引起全面关踩?关键要重塑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刘跃进 《新视野》2017,(4):5-10
国家安全战略是关于国家安全全局性长远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手段的全局性、持久性方案。构成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有两个:一是国家安全战略目标;二是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从不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到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文本",是国家安全战略完善的重要一步。2004年,中国官方首次提出"完善国家安全战略"的任务。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纲要》的推出,使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由无名义、不系统、不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升级为名副其实、系统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文本",从而迈出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一步。而其后推出的《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是对《纲要》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完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则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纲要》在网络安全领域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6.
林丽梅  郑逸芳 《探索》2016,(4):70-77
国家生态安全是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是一项基础性的国家安全战略。"治国必治边",边疆生态安全关乎国家的整体安全,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基地和应对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边疆生态安全面临自然资源利用低效、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土壤侵蚀严重、草原生态功能退化、海疆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危及国家安全。这要求边疆地区尽可能地合理利用边疆资源禀赋条件实现"三大效益"相统一,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提高治理主体积极性,以及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开展合作治理等推进生态治理,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安全与个人安全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这两者问客观存在的不和谐状态就如同自由与秩序的矛盾,永远不可能根本地消除。因此,需要某种(或某些)健全、稳定、长效的政治、法律机制来权衡这两者间矛盾。这对矛盾如能得到相对公平的整合,那么“作为安全的自由”和“作为自由的安全”就能得到有机的协调,从前保障以“人的安全”为基点的国家安全。在国家安全范畴内突出“个人安全”的价值目的在于,破除绝对主义的国家至上论,凸显国家安全话语中应予权衡和终极关怀的“人”,实现目的与手段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安全是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国家安全的系统工程要从多个维度协同发力,其中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政治保证作用,为自下而上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夯实方向指引、活力之基、稳定之源;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要着力突出人民群众的参与,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坚持的基本方略;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要依靠专业社会组织的全过程嵌入,实现精细化治理;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其有助于及时发现安全风险点,提升社会治理效率。总的来看,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了讲求合作的“协同治理”、讲求高效的“敏捷治理”以及讲求覆盖全局的“整体性治理”。在“三治”合一中,社会治理共同体得以构建,也为国家安全夯实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颜旭 《前线》2017,(3):23-28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事关民族兴衰、国家命运和党的前途。在国际国内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文化领域存在复杂性多变性。实力是影响安全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着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主导文化的感召力、创新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由此社会治理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国家与社会作为两个重要的历史范畴,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来探讨治理现代化问题,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各领域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以及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