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处于"当代性"历史场域中的中国文学批评,面对来自西方学术话语过度浸染之后的"失语症"与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急需建立文学批评"中国话语"本土阐释范式的双重焦虑,需要从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文学评价阐释性实践活动出发,在厘清自我学科定位的基础上,主动介入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实践,关注中国问题与本土经验,在文学批评与文学作品、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资源及西方文化理论资源的三维对话中,克服自我阐释焦虑,构建具有中国文化气质品格的文学批评范式,从而有效实现文学批评的意义再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有着密切的亲和力。作为弱势群体的话语,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共同目标是重新改写传统的“主体/他者”的关系。接受了后殖民主义的影响,女性主义批评最明显的发展是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的崛起。处于后殖民主义文化中的女性主义批评将在新的层次上重构自身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要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构建“双声话语”。  相似文献   

3.
中西治学方式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星亮 《思想战线》2003,29(1):90-97
中西治学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在处理“学” (基础理论研究 )与“术” (应用研究 )关系时有所不同。西方的“学”与“术”是两种不同的层次 ,两者分工明确 ,而且紧密结合。而中国则“学”、“术”不分或有“术”无“学”。二是在对待“博”与“专”的关系时有差异。西方学者大多“先专后博” ,即先进入某一个领域 ,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做出成果后再扩大知识面。中国传统的学者多为“先博后专” ,即先打好扎实的基础 ,掌握广博的知识 ,然后再进入某一个专业领域进行研究。三是研究的注重点不同 ,即“点”与“面”的差异。所谓“点” ,即研究的视角集中在社会或文化的某一要素或某一主题 ;所谓“面” ,即研究的视角大多是一个专题或一个领域。西方学术注重“点” ,而中国学术强调“面”。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美国黑人妇女缝制“拼贴被”的文化传统,女性主义者提出把女性主义内部的种族、阶级、国别和性取向的差异缝合为文化“拼贴被”的隐喻构想。本文从性别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探讨“拼贴被”的隐喻构想与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互动与影响,以求打开女性主义批评文本的外延,在性别研究、妇女文学史、文化研究等学科之间寻找一条“共同的丝线”。  相似文献   

5.
杨莉馨博士的新著《异域性与本土化: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流变与影响》系统梳理了西方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过去二十余年的接受过程,无论是在女性主义研究领域,还是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都堪称一部具有独特学术贡献的著作。该著的特色主要体现为:深厚的理论背景与深入的比较研究相辅相成、谨严的梳理与精当的评析有机结合、鲜明的本土意识与温暖的女性关怀彼此渗透。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予以严厉批判 ,使得本土文化严重扭曲 ,激起知识分子反目 ,不能不是其迅速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1 9世纪中叶 ,西方殖民文化伴随着鸦片和大炮破中国之门而入 ,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猛烈撞击。洪秀全对西方文化采取拿来主义 ,以西方宗教神学为蓝本 ,创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点的独一真神“皇上帝”。洪秀全模拟的蓝本是中国化的《圣经》———《劝世良言》。《劝世良言》对中国儒、佛、道三教进行了严厉的批判。针对儒教 ,《劝世良言》说 :“即如儒教亦有偏向虚妄也 ,所以把文昌、魁星二像立之为神而敬之。———何故各人都…  相似文献   

7.
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侯天皓 《求索》2008,(10):161-163
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之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张以独特视角对以往的文学作品进行多维视角的女性主义解读,对男权主义文学歪曲妇女形象的事实进行批判和拆解;努力挖掘不同于男性霸权主义的女性主义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构建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书写与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心理状况;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同化和淹没,提倡一种全新的女性主义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先立后破的工作法。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指出,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总书记关于“先立后破”的重要论述,蕴含丰富的哲学智慧,对  相似文献   

9.
畅引婷 《思想战线》2005,31(4):111-114
10多年来,西方女性主义学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对于我国学界新的学术理念的确立、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产生了促进作用.但作为舶来品的西方女性主义,在引进和传播的过程中,如何与中国本土的妇女理论研究和妇女解放实践密切结合,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妇女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因此,当前应着重处理好学术与政治之间、提高与普及之间、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在政治文化传统的实际观念表现上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法治”虽同属一词,但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文化定位.对法律的基本认识,中国传统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人性好利的性恶论,法治主张由此而展开论说.西方则基于理性思考,以社会公正、社会正义理论为基础,并形成法治主义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由于重德主德和重法主法的差异,中国和西方古代史上法治的实践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1.
戊戌妇女运动一开始就对性别本质主义进行了与西方早期女权运动同样的批判,即用"男女差异教育形成论"抨击"男智女愚天生论",因而成为中国批判性别本质主义的先驱.中西早期妇女运动对性别本质主义的批判只是详略程度不同,没有本质的差距.这就说明至少中西早期妇女运动的水平不分轩轾,西方学术界笼统地认为中国妇女运动远比西方落后是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12.
王岳川 《思想战线》2005,31(4):62-65
在东西方文化冲突日益严重的今天,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化精神和身份立场问题,成为汉语文学的重要问题,其基本症候表征为“六多六少”:线性时间观多而境界空间观少、西方话语踪迹多而中国身份少、解构话语多而建构精神少、大众消费话语多而注重文化精品少、热衷于非文学多而关注汉语文化圈的文学少、肉身意义关注多而知识个体的立场关注少。我们应该在中西文论对话基础上,坚持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坚持人类只有在体用之争方面,走向人类之体、世界之用。  相似文献   

13.
吴晓黎 《思想战线》2005,31(1):92-96
西方人类学向来关注的是非西方的"非现代性"故事,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人类学学科反思中,西方和非西方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的知识建构方式受到批评.民族志<另类现代性>在展示某国营丝织厂三代女工如何在所谓现代性的语境中栖居的同时,质疑了关于现代性的人类学所包含的普遍、同质的现代性的预设.该民族志充分表达了对知识建构的自觉和反思,其中女性主义的洞识及其女性主义国际主义的政治议程也为后现代民族志写作实验增加了新的维度,并挑战了西方人类学最顽固的预设西方(男性)自我和非西方(男性)他者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4.
刘文良 《思想战线》2005,31(1):130-135
中国的文学批评要继续生存和发展,要在全球化时代中有所作为,就需要重树它的浩然之气。面对文坛大腕,不瞎捧;面对名利诱惑,不媚俗;面对"权威"的棒喝,不低头;面对西方强势话语,不盲从。批评家的这种刚正不阿的独立人格,是文学批评充溢浩然之气的前提;批评家丰厚扎实的学识素养和良好的理性思辨能力,是文学批评浩然之气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赵凯 《思想战线》2005,31(4):125-128
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主义经济学,是在后现代哲学思潮和新古典经济学内在缺陷的理论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异端经济学流派.女性主义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拓展与修正,甚至颠覆.由于性别视角的采用,女性主义经济学具有批判性、政治性和人文性等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新特征,并提出了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政策建议.女性主义经济学作为一个新生学派,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继续发展的空间,但其对经济学研究方式的革新与批判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西方妇女戏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时期,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约十年后,以美国妇女戏剧为代表的西方妇女戏剧在中国得以引进。从介绍性报导、剧作翻译与演出到学术批评与交流,中国有关西方妇女戏剧的课题累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本文着重梳理二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提出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期待中西方妇女戏剧更好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7.
哈罗德·布鲁姆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杰鹦 《思想战线》2007,(1):121-126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理论研究的成果梳理、重审,可以看出:浪漫主义诗学、创造性误读、对抗性阅读、文学经典的重构的批评思想构成了布氏理论的主要部分;布氏理论实质是阅读的审美主体性、审美创造性、审美有效性;中国的“布鲁姆研究热”自有其中国语境与文化动因,是中国与西方文论的一次对话。  相似文献   

18.
伊莱恩·肖瓦尔特(Elaine Showalt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女性批评学是英美女性文学批评的核心理念,对于确立女性中心的文学批评话语、构建英美女性文学史和塑造女性主体身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考察女性批评学的理论内涵和述评国内外对该理论的批评研究,试图在当代语境下对女性批评学作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