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坏死性皮炎 ,一般情况下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以脏器或皮肤化脓、坏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近年 ,笔者收治 1例以皮肤坏死为主要症状的病猪 ,运用多种抗菌药难以治愈 ,改用补锌及维生素A很快恢复。这种非细菌性坏死性皮炎 ,在我地属首次发现 ,所以暂定名为“猪缺锌性皮炎”。1 发病情况该单位共养猪 5 7头 ,生病 7头 ,占全群的 12 .3 % ,其中种公猪 1头 ,后备母猪 3头 ,经产母猪 1头 ,育肥猪 2头。本病多为蚊虫叮咬诱发 ,初期局部红肿 ,皮肤瘙痒 ,并经常擦拭 ,而致肿块破溃 ,逐渐发展到流出黄色的液体 ,露出创底 ,久溃不愈 ,化脓。病灶多以…  相似文献   

2.
1985年秋至1986春,因饲喂霉变稻草,光山县14个乡的牛发生肿腿烂蹄病209头,占存栏总数的0.7%,死亡68头,致死率为33%,致残19头。采取综合防治办法,控制了本病的发生,并治愈122头。 症状 可分为三种类型:①轻型:不影响呼吸,体温、心跳和食欲,只表现为四肢或个别下肢轻微肿胀,行走困难,呈跛行,经治疗和改善饲养条件,逐步恢复健康:②重型:表现食欲减退。呼吸稍快,四肢肿胀明显,有一肢或两肢发生局部溃疡,开始流出淡黄色粘液,以后化脓,行走困难,一般病程在一个月左右;③极重型:食欲由减少到废绝,体温在病中期升高,后期下降,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病初四肢明显肿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某工厂化养猪场的迪卡白种公猪40头进行了肢蹄病的观察、诊治和预防,结果:①在40头种公猪中发现32头患有不同程度的肢蹄病变(占80%)。在32头患猪中严重和有跛行的9头(占28.13%),前肢肢蹄病17头(占53.13%),后肢肢蹄病29头(占90.63%);②所检出的肢蹄病按其发生部位和病变不同,共有26种之多。其中在蹄趾(指)部位的病变有蹄壁磨损、蹄踵腐损、蹄踵青肿、趾(指)间腐烂、趾(指)间增殖、蹄裂、假性蹄裂、趾(指)底腐损、蹄冠脓肿、白线病变等20种,在肢体关节部位的病变有腕关节皮肤磨损、感染化脓、跗关节皮肤磨损、化脓与关节炎等6种;③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猪栏环境与地面的质地不良直接引起患部的磨损。继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坏死梭状杆菌和化脓棒状杆菌;④在防治方面采取以蜂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本病于1946年由Olafso等在纽约奶牛中首次发现后,现已广泛传播世界各地。自1980年我国已明确肯定有本病的存在。笔者就包头地区犊牛急性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作如下报告:(一)发病特点1990年包头市合作奶牛场4个分场均发生新生犊牛因拉血死亡,其中受害最严重的是西滩奶牛分场。该场入冬前后所产的31头牛犊在出生后3~15天内全部因拉稀、拉血死亡。1991年1~5月又产牛犊94头,死亡于拉稀、拉血的有93头;而6~10月期间生产的60头犊牛均成活;但近11月天气转凉后新生的17头牛犊又有14头拉稀,其中3头出现血便,死亡1头。通过近两年的观察,本病主要发病在新生牛犊群,在育成牛群和成年母牛群不见发病;发病和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时节是本病发生的高峰期;发病牛犊有很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马焦虫病分布比较广泛,尤其在产马地区危害更为严重。最早在1943年曾在黑龙江省珲春县发现马焦虫病,以后在吉林、内蒙、青海、甘肃、新疆、辽宁、宁夏等地都有报道,而以黑龙江、吉林、内蒙发生本病比较严重。如黑龙江省西部草原地区于1959年3月发生马焦虫病至4月下旬本病扩展到12个市县、31个以上的乡和镇。据不完全统计共发病1306头,死亡159头,其死亡率为11.94%;其中发病较严重的地区如杜尔伯特旗共发病445头,死亡65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 7月 ,江苏省宝应县猪相继暴发一种以发热、减食、呼吸道炎症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快、发病率高且病程长 ,呈地方流行之势。据统计 ,全县 16个乡镇存栏猪 2 2 .5万头 ,其中发病猪 10 85 5 2头 ,发病率达 48.2 % ,死亡 45 2 0头 ,致死率达 4.16%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 5 0多万元。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 ,确诊本病为猪流行性感冒 ,并及时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成功地控制和扑灭了疫情。1 流行情况本病对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易感。在本次疫情的病猪中 ,育肥猪 8164 8头 ,占 75 % ,母猪 110 94头 ,占 10 % ,流产…  相似文献   

7.
耕牛水肿病在我县发生较多,为害较为严重。根据1960年至1979年的统计,20年间共病死耕牛35609头,其中死于此病的就有6342头,占17.8%。我们从1961年以来收集了1288个病例,根据中兽医诊疗本病的经验,将其归纳为阳水与阴水两大类,其中阳水又分为风水相搏型和水湿浸渍型;阴水又分脾阳虚弱型和肾阳衰弱型。现按这种分类型的方法,从本病发生季节、临床症状、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1984年4月至1985年5月,榆中县上花乡上花岔村的驴、骡发生了以肠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疫情先后波及3个行政村的10个自然村,共发病91头,其中驴82头,骡9头,治愈率为75%。 (一)病的发生和流行 1984年4月上花村农民白某从靖远购来1头驴首先发病,以拉稀为特征,治疗40余天痊愈,11月复发死亡。以后白借来本村两头驴碾场,在死了牲畜的圈内喂养,两个月内,相继发病死亡,三个月后全村67匹(头)马、驴中,66头驴全部发病。 (二)临床症状 本病的临床特征是肠炎,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粪便腥臭呈糊状,  相似文献   

9.
Jembrana病(Jembrana Disease,J D)1964年首先发生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由于该病类似牛瘟,而令人关注。虽然在日本的协助下采取了一些防疫措施,但迄今对其病因尚未查清,因而诊断及治疗方法都尚未确立。本病是以发烧、淋巴肿大、粘膜及桨膜出血、腹泻等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1964~1965年初发时,死亡率高达71.3%。目前,巴厘州的8个地区中,在西部3个地区呈地方流行性发生。1983~1987年5年之间的发生数(括号内为死亡率)分别为541头(12.75%),1078头(17.63%),882头(18.59%),827头(23.9%),1063头(14.56%)。  相似文献   

10.
牛软组织放线菌脓肿是由林氏放线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牛的常见慢性传染病,当病原微生物侵入牛的头、颈或颌部软组织后,在侵入部位生成豌豆粒大的硬结一至数个,并缓慢地集聚成拳大或更大的脓肿,后破溃,经久不能愈合。传统疗法是采取外科处理和用碘制剂及抗菌素等,虽疗效可靠,但疗程长,且不经济。我们考虑到自血对化脓创的疗效很好,便改用自体全血来治疗本病。实践证明,本法简便经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1988年元月以来,我场六队放牧的怀孕母牛和初生犊中发生李氏杆菌病流行,造成了较大损失。有关本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一)流行情况 六队位于二场场部东南3km处。该队养有3个繁殖牛群共426头(基础母牛360头),以放牧为主。品种有黄牛、犏牛、荷兰牛及杂种牛。1988年元月至6月22日共有26头怀孕母牛先后发生流产,流产率7.2%。168头犊牛中只有38头于产后1周内发生下痢,发病率22.6%。经治疗有27头治愈,治愈率为71%,11头死于全身性衰竭及败血症,致死率28.9%。  相似文献   

12.
1979年11月中旬到1980年4月贵州省遵义地区湄潭等8个县(市)、33个区、68个公社、152个生产队,首次大批发生以水牛为主,表现跛行,蹄腿肿胀,溃烂,蹄匣开裂甚至脱落,耳尖、尾端干硬坏死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散发病,共发病1033头,死亡271头。继后1980年11月中旬至1981年3月下旬,本病又再度在该地区的绥阳、遵义、湄潭、凤冈、桐梓、习水等六个县、24个区、42个公社、291个生产队发生,共发病768头,死亡159头,其中以绥阳县病情较为严重,发病514头,占全地区发病数的66.9%,死亡104头,占全地区死亡数的65.4%,为了明确病因,在前鉴别排除牛伊氏锥虫病、坏死杆菌病等及初步复制的基础上进行复制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本场1978~1983年来,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情况资料汇总分析如后。 (一)发病情况 1978~1983年6年来各年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分别为:0.19%(1/516)、0.99%(5/507)、4.2%(24/570)、4.9%(28/576)、1.9%(11/566)、1.0%(7/692)。从饲料配方看,1980年、1981年饲料配方不严密,可靠性差;1982年配方中Ca:P为1.8:1,1983年配方中Ca:P为2.3:1。可见,本病的发病率与钙、磷比例关系密切。 (二)发病牛的年龄分布 76头生产瘫痪牛的年龄分布为:2岁者4头,3岁者4头,4岁者3头,5岁者1头,6岁者5头,7岁者6头,8岁者11头,9岁者9头,10岁者6头,11岁者8头,12岁者4头,13岁者5头,14岁者6头,15岁者4头。从统计结果看,7~11岁牛的发病率较高,该年龄区段正置奶牛产奶最高的时候,因此本病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流行病学资料 我省自1962年以来,多发猪的冬季拉稀病。仔猪死亡率很高,疗效不佳;大猪病势较轻,但仍出现水样下痢、掉膘、脱水、腹胀。究系何病,一直未能确诊。 本病多呈地方流行性经过,发病率相当高。如1963年冬,自贡市一个区的五个公社、一个农场的13994头猪中,发病1663头(发病率12%),死亡255头(致死率15.33%)。1971年一  相似文献   

15.
在我省遵义县乌江沿岸一带,耕牛、山羊、猪过食蜡梅科(Calgcanthaceae)蜡梅属(Chimonanthus Lincll)植物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Merdtin prdecoxRehd.et Wils.)叶中毒的病例,近几年来每年均有发生。如遵义县尚稽公社1971年牛发病16头,死亡4头;茅粟公社的龙江生产队1972年牛发病7头,死亡2头;黄沙坪生产队1973年牛发病7头,山羊发病2只;长征生产队1974年牛发病6头,死亡1头,山羊发病4只;万里生产队1975年牛发病8头,山羊发病4只,猪发病2头。 本病是以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机能紊乱为特征的地区季节性中毒疾病。由于本病发病快、死亡急速并伴有高热,因此常被误诊为炭疽;又因有明显的强直痉挛症状,又常误诊为破伤风。当地群众称之为“串脚风”。通过对牛、山羊、猪的中毒试验,诊断为蜡梅叶中毒。  相似文献   

16.
家畜采食栎树叶引起中毒,已早为人们所知。特别是对牛的危害最为严重。我国四川省1982年18个县因青杠树叶中毒的耕牛达6138头,死亡1902头。1983年中毒3362头,死亡768头,陕西省汉中地区10个县1977~1984年不完全统计发病牛19251头,死亡5546头,损失严重。关于中毒的机理国内外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毒理机制至今尚未彻底阐明。一般认为有毒成分是栎叶丹宁中的多羟基酚类物质。在防治方面,Dollahite等人(1966)在牛采食栎叶无法避免的情况下,给精料中加入10~15%氢氧化钙取得一定的预防效果;周婉丽(1980)报导口服石灰水预防本病有效,牛德俊等(1984)报导,口服0.1%高锰酸钾2000~3000ml时,能预防栎树叶中毒,其方法简便,成本低廉。为了进一步探讨高锰  相似文献   

17.
猪气喘病是猪肺炎霉形体所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自六十年代爆发本病以来,迅速蔓延全国各地,经济损失十分严重。据上海市报道:全年上市300万头肥猪,大约有20%的猪只感染气喘病,每头病猪比同体重健康猪要延长一个月的饲养期,等于每年损失10万头猪。我们农场本病流行严重,为控制本病流行,选择八五二农场五分场三队养猪场作为试验基点(该场1976年猪群爆发气喘病,截至1979年累计发生病猪451头,发病率为18%,累计死亡210头,死亡率为46%),从1980年春产仔猪猪群开展净化试验,经过四年时间的定期投药,X光透视检疫,代代淘汰病猪,隔离饲养,严格防疫等  相似文献   

18.
1974年7~8月间,乌鲁木齐地区的马属动物发生一种以咳嗽、流鼻为主的传染病。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在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努力下,我们对本病进行了积极的防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基本上控制了疫病的蔓延和传播。来院门诊治疗的病畜中除一例因治疗不及时,继发肺气肿造成缺氧窒息而死外,其余1,278头次全部治愈。 为了探明本病的流行特点为今后更好地防治本病打下基础,我们还进行了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和防治工作情况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1986~1987年对河南省周口、驻马店、南阳和安徽省太和等地区黄牛犊下痢症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系统研究。(一)流行病学调查1.发病情况:共调查黄牛犊1799头,发病1097头,发病率60.98%。死亡106头,死亡率为5.84%,致死率9.66%。2.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1986年1~12月产犊1190头,发病率53.95%。但3、4、5月发病率分别为68.90%、63.87%、72.32%、为全年发病的最高峰。6、7、8月发病率下降,9、10、11月发病率又有所升高,12月至次年1、2月发病率又下降。即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3.发病年龄:统计70…  相似文献   

20.
(一)发病调查 定西地区共七个县,除靖远县未作调查外,临洮、渭源、定西、会宁、通渭、陇西六县均有本病发生,死亡率较高。据1979年对全区不同地域五个公社的72个大队、342个生产队存栏31290头生猪的调查,其中患普通病猪3424头,患尿结石病猪172头。尿结石病猪占存栏生猪的0.549%,占患普通病猪的5.023%,其中尤以水川地区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