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炜 《求实》2004,(2):9-10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就是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想人民之想 ,认真倾听人民群众呼声 ,如实反映人民群众意愿 ,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 ;谋人民之求 ,使我们党每一任务的提出和每一政策的制定 ,都必须适合人民群众的需求 ;集人民之智 ,认真汲取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 ,向人民群众学习 ,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 ;解人民之忧 ,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集中精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为人民服务”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不仅要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深刻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和发展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全体人民树立起正确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人民服务可分为为人民有偿服务、为人民义务服务、为人民无偿服务三个层次.为人民无偿服务特别是其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能够也必须依靠自己解放自己 ,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本文所探讨的邓小平新时期的人民观 ,是指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关于如何看待人民、怎样支持和领导人民的一些观点。邓小平新时期的人民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反对个人崇拜的人民英雄观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虽不否认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但却认为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 ,任何个人的作用都是以一定的社会条件为转移的。同过去剥…  相似文献   

4.
人民幸福是发展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幸福是发展之本,其内涵包括发展为了人民幸福、发展依靠人民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它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幸福观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自身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党所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的现实需要。践行人民幸福是发展之本,就要确立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基本权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人民”话语的构建和传播具有特殊意义,“人民”既意涵特定范畴,又团结和聚拢民心。作为党和人民密切交流的桥梁,“人民”话语的构建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人民服务”中对“人民”的辨认和区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后“共同富裕”和“最广大人民”中的总体化“人民”,科学发展要求下“以人为本”对“人民”新阶层的囊括,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中“人民”的双重意义,人民话语的发展,反映了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突出问题。在新时代,对人民话语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有利于深化党的群众路线基本方针,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为人民服务从基础往上可分为为人民有偿服务、为人民义务服务、为人民无偿服务三个层次.为人民无偿服务特别是其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7.
一、新时期共产党必须代表人民利益的新论证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思想可以集中概括为两句话:共产党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一认识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性质、宗旨的逻辑推演,其真理性无可否认。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出现的曲折,我们党80多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教训,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所出现的新特点,都对共产党为什么要代表人民利益、  相似文献   

8.
赵士红 《学习论坛》2003,1(10):28-30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就人民利益的地位、人民利益的主体、人民利益关系的处理、人民利益的实现等作了深刻的阐述 ,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9.
人民利益至上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旨归,是民主缘起、国家性质、民本思想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人民立场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遵循,内嵌于全链条参与过程、全覆盖参与主体、全方位参与内容的民主运行中。人民群众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评判的主体,是由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党的优良传统以及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论所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形成于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发展又可分为在成功实践中继续发展和在曲折中继续发展两个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前7年,是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在成功实践中的继续发展时期。之后的近20年,是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在曲折中继续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光辉历程。从党90年的奋斗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中。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要强固执政之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探索新时期更好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包括三方面的科学内涵:一是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二是以人民利益作为党决策的根本依据;三是以人民利益作为判断各项工作的基本标准。新形势下,重温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对于我们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充分理解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深厚意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秋菊 《奋斗》2023,(2):38-3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3万多字,“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报告23次提到“法治”,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是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状态,文化自信的形成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自信又会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文化建设为了人民,体现为根据人民的文化需求来建设文化、为人民提供高水平的文化成果、保证文化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另一方面,文化建设要依靠人民,体现为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从人民的生活中获得文化建设的素材、以人民为文化建设成绩的评判者。以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论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松  庄德水 《理论学刊》2007,4(10):11-16
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成熟的过程。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包括三大理论基础、三大监督原则、一个监督核心、基本监督途径这样一些基本内容。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就其形式而言,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对"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探索出现的偏差表现在四个忽视方面,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6.
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以对人民负责、对城市负责的态度,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坚持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积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他的价值观和毕生追求。回顾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人民观,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人民观,对于我们大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人民至上”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承继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的解放使命,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经验,承接着新时代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责任,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9.
论胡锦涛对党的"人民利益观"的发展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建萍 《探索》2007,(1):18-22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代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发展、创新我们党的人民利益观,使其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它包括:与时俱进的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人民群众观的理论创新;实现人民利益的科学途径;为人民利益的能力保证;人民利益观的目标等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人民主体论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包括人民是创造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是认识的主体,人民是权利的主体,人民是革命和革命战争的主体,人民是监督的主体,人民是治理国家的主体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